农艺措施防治玉米病虫害

2015-08-15 00:51杨春文
中国农业信息 2015年4期
关键词: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杨春文

(河北省兴隆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兴隆 0673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膳食结构进一步改善,人们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一日三餐已不再满足于吃饱,而更重视营养和健康。玉米是兴隆县的主要栽培作物,因此,利用农艺措施防治病虫害就更加重要。

1 玉米病害

1.1 玉米大斑病

1.1.1 玉米大斑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和苞叶,病斑初为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沿叶脉向两端迅速扩大成大型长度10cm以上的梭形斑,病斑呈黄色或灰褐色,中间色浅边缘色深,潮湿时,病部正反两面均可长出大量灰黑色霉层。病原菌以其休眠体在病残体内越冬,成为第二年初侵染源。 病原菌的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25℃。一般在玉米抽雄后开始发病,温暖潮湿,特别是多雨、多露或阴雨连绵天气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玉米大斑病的流行主要取决于玉米品种感病程度和环境条件,一般平地比山地发病重,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土地贫瘠比肥沃发病重。

1.1.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种抗病品种,选择抗大斑病的品种进行种植。二是适期播种,避开病害发生高峰。三是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使植株健壮,提高抗病力。四是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叶,通风透光,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五是玉米收获后,清洁田园,将秸秆集中处理,经高温发酵用作堆肥,减少病源。六是实行轮作。

1.2 玉米丝黑穗病

1.2.1 玉米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灰包,一般从幼苗期侵入在果穗期表现典型症状。主要危害雌穗和雄穗,一旦发病往往全株无收成。在病株上表现节间缩短、低矮,茎秆茎部膨大,叶片簇生等症状。玉米抽雄后的症状最明显,病果穗一般短粗无花丝,有时病果穗的一侧苞叶会裂开,裸露出黑色的粉末,发病严重时,果穗整体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一般孢子不会飞散。 病菌以落入土中形成冬孢子越冬,在土壤中能够存活2~3年,甚至7~8年,第二年在适宜的条件下,冬孢子萌发并通过芽鞘侵入寄主幼苗。该病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土壤的温湿度。土壤干燥并且温度较低时,玉米出苗较迟缓,增加了病菌侵染的机会,发病率高。反之地温高、出苗快,发病则轻。

1.2.2 防治方法

一是选种抗病品种,一般黄玉米比白玉米抗丝黑穗病要强。二是适时晚播,适当浅播,减少病菌侵染机会。三是在病害形成黑粉瘤未破裂时,及时摘除瘤体并携至田外深埋,减少病菌在田间的扩散和在土壤中的存留。四是实行轮作,减少病原菌在田间的积累。五是使用含有烯唑醇、戊唑醇成分的种衣剂拌种防治丝黑穗病的防治。

2 玉米虫害

2.1 玉米蚜虫

2.1.1 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也称腻虫,属于同翅目蚜科,为刺吸式口器的害虫,除为害玉米外,还危害小麦、高梁、水稻及多种禾本科杂草,还能传播多种禾本科谷类病毒。成虫形态分为有翅和无翅两种,无翅蚜虫:体长1.8~2.2mm,淡绿色或墨绿色,附肢黑色,薄被白粉,复眼红褐色。触角6节,长0.6~0.7mm,约为体长的1/3,第3~5节无次生感觉圈。有翅蚜虫:体长1.6~1.8mm,头、胸黑色发亮。腹部绿黄色或墨绿色,第3、4、5节两侧各有黑色小点1个,触角6节黑色,长1.2mm左右。该县一般每年繁殖10余代,以成虫或若虫越冬,春季5~6月份开始为害,夏季的高温闷热天气可大量繁殖为害,而暴风雨对玉米蚜有较大控制作用。

2.1.2 防治方法

一是及时清除田间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基地,减少虫量。二是利用蚜虫的天敌蜘蛛、瓢虫、食蚜蝇等进行防治。三是高效玉米田可用黄板进行防治。四是利用生物农药藜芦碱、苦参碱等进行防治。

2.2 玉米螟

2.2.1 玉米螟

玉米螟,也称玉米钻心虫,主要以幼虫蛀入茎秆取食为害,影响养分输入,且蛀孔易被风刮折。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3mm,体翅黄褐色,前翅内、外横线锯齿状,中间有两个小褐斑,雄蛾前翅外缘有一褐色宽纹带。雌蛾体稍大,前翅线纹不明显。卵扁椭圆形,乳白至褐色,1mm长。老熟幼虫体长25mm左右,体色有灰黄、深褐、等颜色,北线褐色明显。蛹长纺锤形,红褐色黄褐色,尾端臀棘黑褐色,尖端有5~8根刺钩。每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等秸秆、根茬及杂草中越冬。来年5月化蛹为害,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强,喜在早熟、长势弱的植株上产卵。冬季偏暖多雪,利于此虫顺利越冬。6~8月降雨均匀湿度较大,也有利于它的发生危害。

2.2.2 防治方法

一是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植株残体及越冬寄主秸秆,此项工作一定要在春季越冬幼虫化蛹,羽化前进行。二是利用玉米螟成虫在夜间活动,有很强的趋光性,使用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高压汞灯等诱杀玉米螟成虫。三是利用自然或释放的赤眼蜂消灭玉米螟,667m2释放1万~2万头。四是使用人工合成的玉米螟性信息素诱芯,在成虫交尾的场所诱杀雄虫,使群体中雄虫交配率下降,降低下一代的发生率。五是施用白僵菌或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消灭幼虫。

[1]范景军.玉米病虫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初探.农民致富之友,2014,10:160

[2]孙红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农民致富之友,2014,16:172~173

[3]姚万义.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08:10~12

猜你喜欢
黑穗病斑病玉米螟
亚洲玉米螟对Cry1Ac蛋白抗性适合度代价
甘蔗重要亲本田间自然抗黑穗病测定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二代玉米螟防治方法
二代玉米螟发生趋势预报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
兴城地区玉米螟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