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璐
(合江县畜牧局 四川 泸州646200)
尿石症是在病理状态下,原来溶解于尿中的各类盐类析出形成的凝结物,并使尿路发炎,呈现排尿机能障碍的疾病。当结石形成于肾盂内称肾结石;结石形成于输尿管内称输尿管结石;若结石形成于膀胱内称膀胱结石;结石形成于尿道内称尿道结石。尿石症形成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说法不一。目前普遍认为尿石症的形成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但主要与饲料及饮水的数量和质量、机体矿物质代谢状态,以及泌尿器官,特别是肾脏的机能活动有密切关系。长期饲喂富含钙、磷及盐类的饲料,使牛体内盐类代谢紊乱,尿液盐类增高,并沉积于结石核心(如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粘液块等)上,逐渐形成尿石,有时因排尿机能障碍,尿液停滞发生分解和腐败,导致不溶解物质析出而形成结石[1]。种公牛患上尿石症,种用价值就会减退或丧失,根据种公牛尿石症形成的原因,本人提出以下饮食预防措施。
大量饮水使尿液磷酸钙、草酸钙、单钠尿酸盐的饱和度降低,并使草酸钙结晶阀增高。尿液内成石物质过饱和是结石形成的必要条件。增加饮水量使尿量增加,会使尿液内成石物质饱和度降低,从理论上讲对所有患结石病的种公牛均有利。因此,大量饮水增加尿量从而降低尿中结石的形成和长大。在某些特殊的时段,如夜间、喂后数小时,肾外体液丢失过多时,尿液呈一过性的饱和状态,有利于结石的形成。所以,大量饮水的时间必须是:睡眠期、喂后3h内及午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种公牛配种或采精前后、运动前后各0.5h内都不要饮水。同时,要保证水质良好、清洁,冬季水温不可过低。种公牛在气候炎热时,肾外体液丢失增多,液体摄入量也相应增加。
蛋白摄入量高的种公牛结石发病率往往较高。蛋白的摄取可以增加种公牛体内内源性酸性物质的产生和排泄,尿液的酸化不利于远曲肾小管钙盐的重吸收,于是增加了尿液钙盐的排泄。所以,对种公牛要合理地限制蛋白的饲喂,尤其是在种公牛配种或采精次数过多时,不要盲目地补饲鸡蛋、牛奶等富含高蛋白的饲粮,同时,也要每天加强种公牛的运动,上、下午各运动一次,每次1.5-2h,行走距离4km左右[2]。
种公牛饮食中钠的含量的增加可导致尿钠增高。钠和钙重吸收的部位相同,均在远曲小管、近端单位、近端肾单位、髓袢升支粗段和远端肾单位。所以,尿钙与尿钠排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尿钠增加将导致高钙尿症。食盐是供给动物钠和氯的最好来源,每日给成年种公牛补充80g以上的食盐除了影响钙和钠的代谢外,还会明显降低尿枸橼酸盐的含量并增加尿的PH值,使尿磷酸钙结石形成的抑制活性降低,在外界环境因素诱导下易形成草酸钙结晶。因此,对种公牛要合理地补充钠盐。
一般情况下,种公牛的钙磷比例在1.5-2:1的范围内较适宜。如果钙磷比例失调,小肠内又偏碱性条件下,若钙过多,将和饲料中的磷更多地结合成磷酸钙沉淀;若磷过多,同样也和饲料中更多的钙结合成磷酸钙沉淀。实践证明,如果饲粮中的钙磷供应量供应充足,但比例不协调时,钙过多易造成磷的不足,磷过多又造成钙的缺乏,均会促成磷酸钙沉淀从而导致高钙尿。但当钙磷比例小于1:1时,就会造成种公牛生长减慢的现象。因此,要适度地调解钙磷比例,最低也要达到1:1的钙磷比例饲喂种公牛。
尿液内草酸排泄的轻微增加对草酸钙过饱和态形成的影响与尿液内钙离子大量增加的效果相同。尿液内10%的草酸来源于饲料。由于胡萝卜、甜菜叶等青饲料含草酸较多,当种公牛摄入青饲料时,若草酸盐含量不大时,种公牛瘤胃的微生物足以分解草酸,不会对钙造成影响;若草酸盐含量过大时,由于种公牛瘤胃的微生物分解草酸能力有限,草酸不能全部被分解,就会与钙结合为草酸钙,从而促成结石的形成。
建议每天给种公牛饮用足够的水,冬季每天饮3次,夏季每天饮4-5次;建议给种公牛合理地限制蛋白的饲喂,并且每天坚持运动;建议给种公牛合理地补充钠盐,断乳后的青年种公牛每天补充的钠盐占总进食量的1%,成年种公牛钠盐日给量70-80g。给种公牛每天坚持这种饮食制度不仅可以预防结石的复发,也有利于种公牛的全身健康。
[1]李国江.动物普通病[M].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杨和平.牛羊生产[M].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