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俊泓
(山西大学 自动化系,山西 太原030013)
休闲是当今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生存和生活的一种方式。高校作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休闲也不可避免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但各级组织对大学生休闲的认识和教育还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而影响了学生休闲品质的提升。
高校作为社会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在这样的环境中,休闲日益成为大学生获得物质和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拥有非常多的休闲时间——双休日、黄金周长假、寒暑假,再加上每天的课余时间,可以说休闲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休闲时间中充分张扬个性,拓展思维和创新能力,实现个性的和谐发展;休闲能够舒缓大学生因紧张的学习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保持愉悦的心态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在休闲时间里,大学生可以自由选读业余书籍,广增新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增厚文化底蕴;大学生可以走出校门,接触社会,感受自然,开阔眼界,增强交际能力,获取更多的实践经验。
2.1.1 自觉性低
大多数大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地计划自己的休闲时间,他们虽然享受着休闲,但并不真正懂得什么是休闲,更加不懂得休闲对自己在学习促进、人格提升、情趣陶冶、身心完善等方面的作用;其闲暇生活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突发性[1],总之是处于自觉性低的自由状态。
2.1.2 自我评价低
由于对休闲知识和意义缺乏了解,大学生在休闲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并且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素质正在提高,情绪也得到舒缓,只是盲目地感到休闲生活缺乏生机和活力,从而倍感空虚无聊。
2.1.3 休闲等级低
随着休闲在我国的普及,人们的休闲方式也日益丰富多彩,渐次形成几种类型:观光类、城郊类、度假类、商务类、运动类以及文化类休闲。然而,大学校园内的休闲仍显滞后,表现为单一且层次较低的休闲方式。若逢时间较长的假期,大学生多以回家、亲友同学聚会为主;若遇双休日等较短假期,他们则以传统的休息方式——睡懒觉、上网、棋牌娱乐、逛街购物为主;而如运动类(远足、登山等)或文化类(电影赏析、去图书馆、收藏市场、参观展览)等休闲方式仍未成为大学生的休闲主流。
2.1.4 休闲技能低
一方面,大学生缺少必要的是非观念和自控能力,他们对休闲内容不加辨别和选择,随心所欲;他们对休闲的张弛度不能做科学的把握和调节,率性而为,把本应有益的休闲放松变成了某种程度的放纵。另一方面,他们缺少从事休闲活动必要的技能,对一些需要较高欣赏水平的休闲活动采取漠视和反感的态度。
大学生在休闲上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各级组织在大学生休闲问题管理上观念和行为的滞后。2.2.1 对学生的休闲采取排斥态度
一些教育工作者将“休闲”等同于“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玩物丧志”、“不务正业”、“吃喝玩乐”,并引起许多类似“花花公子”的联想,强调“大学生不能太闲”,“无事”就会“生非”。出于这种偏见,一些高校和老师片面强调控制大学生的休闲时间和范围,按照自己的意志,力求把他们的休闲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另一些人对于大学生的休闲话题冷淡,甚至不屑一顾,一味强调大学生应当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2.2.2 对大学生的休闲放任自流
一些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的休闲采取“大撒手”态度、“不干涉主义”。一方面,他们认为休闲是个人的私事,只要不出事,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没必要多管闲事;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大学生都是成年人,具备自控能力,在休闲时间能够把握自己,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此外,一些人担心干预过多,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班级的团结稳定。
2.2.3 休闲教育严重缺位
一些管理工作者承认休闲需要教育,而且自认为一直在进行休闲教育,但认为节假日的例行教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休闲教育。这种教育通常由管理者把大学生集中到一起,作为一名“传达员”宣读上级的有关规定,要求大学生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注意安全,防止事故等等,而至于如何合理利用休闲时间,设计好休闲内容和方式来提升自身素质,在教育过程中却未曾提到。
高校开展休闲教育是大学生掌握休闲技能,充分利用和享受休闲时间的必要条件。他们只有掌握了必要的休闲技巧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而正规的教育和学习是获得这些知识和技巧的最有效手段。
休闲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人性和人本的发展,它反应了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性的全面生成和丰富。休闲教育能够使大学生尽情地发挥自我,成就自我,展现自我,摆脱压力,展现原本的自己。[2]
高校正确的休闲教育就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管理。首先,高校休闲教育有助于提高其自律精神和能力。通过休闲教育,高校可以适时提醒大学生在个体休闲活动中注意一些问题,强化其自律意识,增强自控能力。其次,休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角色意识。适时的休闲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身份,自觉选择符合大学生身份的休闲生活。再次,休闲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高校休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学会自主管理的方法,实现自我发展。
高校教育管理者在传授休闲知识、休闲技能,促使大学生形成休闲能力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直观的教育示范,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休闲指导思想和休闲教育环境。
育人者先自育。高校的各级管理者要搞好休闲教育,自己首先要接受教育。这就要求管理者首先要学会休闲、懂得休闲,真正起到示范作用:一方面要选择擅长的适当的休闲内容和方式,另一方面要从休闲活动中认真总结经验,并贯彻到教育中,以增强其说服力和感染力。
高校休闲活动具有个性、非功利性、生活性、内隐性的特点。[3]高校开展休闲教育必须要把握这些特点,同时也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育时机、方式和途径,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摒弃居高临下说教、批评、指责的方式,采取生动活泼的、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如主体人格感召、有益活动引导、环境氛围熏陶、大众传媒牵引,真正体现休闲活动的特点,让大学生感到休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赏心悦目、轻松惬意的休闲过程。
高校文化建设的许多内容都与休闲活动相关,都具有休闲教育的功能。因此,高校开展歌舞、诗画、书法、棋牌、运动之类的比赛就是对休闲方式的推广、对休闲技能的提升、对休闲价值的倡导,蕴藏着极为深刻的教育因素。因此,高校在具体实施中既要注重文化价值,又不可忽视休闲价值;尽量弱化功利评比,把大学生往欣赏陶冶的方向引导,还休闲活动以正面的形象和本来的意义。
①自主选择。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让大学生自主选择休闲活动以体现对其个性、兴趣、意愿的最大尊重,从其兴致所至的地方入手,让其自我发现、挖掘、培养个人的兴趣爱好,使其个性发展获得自由空间。②自由参与。高校教育管理者要让学生以完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心态投入到休闲活动中,为其尽可能多地提供几种方式的休闲活动,使休闲的多种功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以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③因地制宜。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力求从简便、易行、有利出发,倡导因地制宜的休闲理念。④培养心态。高校教育管理者要培养大学生真诚交往、自然适应、和谐共处的品质,使其人性得以解放,个性得以张扬,潜能得以激发,素质得以提升,生命的价值得到全面体现。
[1]张永红,曾伟.大学生休闲现状与高校休闲教育探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10):17-19.
[2]吕斐宜.论大学生休闲教育的意义、内容与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170-171.
[3]周国春,赵浩.当代大学生的休闲现状与引导[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