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论证主要做法及启示

2015-08-15 00:52军,张屹,陈刚,张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机动战略评估

孟 军,张 屹,陈 刚,张 艳

(1.军事交通学院国防交通系,天津300161;2.后勤学院训练部,北京100858;3.军事交通学院 汽车指挥系,天津300161;4.军事交通学院 科研部,天津300161)

美军具有全球范围内快速投送作战部队的强大实力,其战略机动能力建设方面的规律和运作机理值得深入研究,尤其是其高度重视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论证并指导建设实践的做法值得借鉴。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论证从1991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5轮,建立了4年一次滚动循环的研究制度,形成了科学严谨的研究模式,评估理念方法先进,所提交的报告受到高层关注,有力规范了能力建设发展路径,对美军20多年来战略机动建设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军正全力推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学习研究美军经验,可进一步强化需求评估对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指引作用,为战略投送体制编制改革、装备建设、整体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1 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论证的动因与流程

1.1 研究背景与原因

一是源于对海湾战争中战略机动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海湾战争中,美军战略机动系统在部队远程投送、后勤物资快速补给、回撤归建的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没有按照作战时间要求将部队机动至战区、远程大型运输工具数量不足、民用运力动员速度慢等问题[1]。战后,战略机动能力问题引起美国政府和军队高度重视,国防部认为这个问题“关系到美国军事战略能否顺利推行”,国会将战略机动列为指定议题并写入公法,要求国防部定期向国会报告[2]。

二是适应全球军事战略“一减一增”调整的需要。冷战后,美军军事战略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减少全球前沿部队部署,增强全球投送能力,强化基于战略机动的全球前沿存在能力。按照美军基地重组与关闭计划[3],海外基地由800多个压至374个,海外部分兵力回撤,用兵方式更加注重依托远程快速投送,投送速度要求更高。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军提出的兵力投送目标是4天内将1个轻型旅、12天内将1个轻型师、30天内将2个重型师、75天内将5个重型师及作战物资从本土运往全球任一区域[4],此后投送速度要求越来越高,时限标准更加苛刻。军事战略的“一减一增”,要求美军打造力量投送型军队,使其具有“以决定性速度和压倒性节奏夺取位置优势的能力”[5]。

三是统筹战略机动能力建设发展的需要。为实现兵力投送目标,美军在战略机动系统建设上投入巨额经费,通常占年度国防费的2% ~4%,高峰年度达到7%。1987年美军运输司令部正式组建运行,统管平时战时战略运输,强化了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和联合计划职能。美军以指挥体制改革为契机,发挥运输司令部在战略机动体系建设上的主导作用,通过战略机动需求研究,按照部队成建制抵达战区、部队集结时间、形成体系作战能力的标准,查找运输力量短板瓶颈,审核陆水空运输装备发展需求迫切程度,统筹各军种战略机动资源建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力求避免军种运输力量重复建设和“烟囱”式发展。

1.2 主要作用

美军战略机动需求论证研究在实践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为国家战略能力评估提供了有力支撑,其研究报告是美军军事战略研究体系的重要组成,支撑《国防安全战略》《国家军事战略》《四年防务审查报告》等顶层计划;二是检讨美军战略机动建设与运用瓶颈问题的基本手段,按照作战保障任务,分析战略机动需求,评估战略机动环境、保障体系、保障能力,查找短板弱项,分析作战风险;三是为战略机动力量建设总体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主要涉及军种运输力量编配结构、军队与民用运力组合结构、运输力量综合运用方案等;四是支撑了运输装备采购决策,其研究报告作为审核经费使用合理性的重要依据,运用于国防部采购议案、国会审核预算的全过程。

1.3 研究对象与评估基本程序

美军战略机动需求评估的研究对象涵盖了战略机动全系统,不仅包括海运、空运、预置等战略机动核心力量,还涉及运输部队训练、组织指挥、结构比例、条令规章,以及本土和海外主要港口交通基础设施、盟国运输资源潜力、中途保障基地;不仅研究机动系统自身需求,还将战略预警时间、作战方案等对机动效果产生影响的诸要素列入研究范围[6]。

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评估的基本流程:根据国家军事战略所规划的主要作战任务和作战类型,研究开发多个模拟场景,构设包括作战地域、作战强度、持续时间等要素的假想背景;运用参联会和国防部批准的作战想定库,确定部队参战兵力规模结构、部队投送顺序、兵力集结到达时限要求;运用大型仿真评估系统,按照典型投送流程,模拟作战部队从本土或境外某一战略基地至战区投送行动,确定所需的飞机、船舶、预置装备数量,分析不同想定情况下机动需求;对现有战略机动系统能力进行评估,查找现有能力与作战需求之间的差距;提出战略机动能力建设的类型数量需求和最佳组合方式、生成解决方案;对计划方案进行费效经济、军事风险、作战效能评估,对未来需要发展的运输资源类型、规模结构、建设投资等提出建议。

2 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论证的主要做法

2.1 以严谨的机制保证评估的权威性、科学性

战略机动需求研究内容领域宽广、过程复杂,美军打破单一部门的研究模式,建立了军队联合研究、国会监督审查、非政府组织技术服务的研究机制,确保了评估工作的权威性、科学性。

一是军队联合研究机制。采用联合委员会的工作模式,国防部常务副部长主持,美军运输司令部副司令和国防部部长办公厅主任具体负责,吸收各军种副参谋长办公室,战区司令部副司令办公室,参联会后勤部,部队结构、资源与评估部,国防部后勤局,美国运输部等部门参加。下设4个工作组,第1组是由作战军官和分析人员组成的联合分析组,负责制订优先研究目录、任务目标、假设条件;第2组是由将军级别军官组成的指导组,负责总体任务描述、验证评估 结论、拟制检查程序;第3组是由分析军官组成的模拟仿真组,负责计算机推演分析;第4组是由参研单位军官组成的协调组,负责拟制研究计划、协调各工作组研究进度。这种研究组织架构,有助于增强评估研究与装备采购、作战指挥、部队改革的关联性。

二是国会监督审查机制。国会指定政府问责局和国会预算办公室,从能力实现、进度控制、经费使用等方面,评估国防部呈交的战略机动需求报告,判断报告的合理性。国会武装部队委员会组织听证质询。

三是非政府组织技术服务机制。兰德公司、国防分析研究所等联邦基金资助的非政府组织,采取合同契约的形式,负责研究报告的第三方技术评估,并参与特定领域或项目研究,如开发数学分析模型、仿真软件等。

2.2 面向联合作战预案考察战略机动需求

战略机动需求研究是面向未来作战行动的评估,难点在于准确预测作战地域、用兵规模、持续时间等关键要素。美军采取依据国家军事战略设定任务场景、依托作战想定确定作战兵力规模的方式,把联合作战需求转化为运输需求,通过对作战环境、投送要求、运输资源、保障条件的整体评估,为战略机动能力建设提供全域支撑。如2010年的研究报告,以《国家军事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提出的作战任务目标为依据,开发了3个作战案例为研究场景。场景1:同时进行两场大规模地面战役,并同时对3起本土防御事件作出反应;场景2:进行一场大型空海战役同时对一场大型不对称战争作出反应,并对一起本土防御事件作出反应;场景3:进行一场以持续非正规战争为背景的大型地面战役。围绕这3个场景,运用“国防规划作战想定库”,构设各种作战任务方案,选取对战略机动需求最大的几种作战方案,采用计算机模拟推演的形式,考察战略机动系统在不同想定情况下的能力与需求。这种方式的实质是发展美军全频谱覆盖能力,即不管威胁来自哪里,武装力量都能够及时投送到哪里。

2.3 着眼统筹资源配置评估战略机动需求

战略机动需求评估是从战略层面对军队资源实施的整体筹划、体系优化、统一配置和宏观调控的活动,基本着眼是系统解决各种矛盾问题、追求整体最优。美军战略机动需求研究始于1991年,至今已开展了5轮,逐步形成滚动循环研究评估机制。1992年的报告,提出了冷战后美军海空战略机动装备更新计划,如:建议采购19艘大型中速滚装船,提高民用后备船只数量增加到101艘;采购80架C-17运输机,使其在2001年前达到120架;购买铁路车辆和集装箱,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等。1995年的报告,建议投入7.2亿美元,用于力量投送基地和物资保障基地的铁路、道路、机场和仓库等设施改造。2000年的报告,提出将C-17运输机数量增加到180架,并加强海上和陆地预置力量。2005年的报告,建议5个财年内投入500亿美元用于运输机、船只、地面运输装备、预置和其他资产建设。正是通过20多年的持续研究,以明确的需求牵引装备建设、资金投向,保证了美军全球机动战略的有效实施,奠定了机动能力建设发展的根基。

2.4 综合运用现代评估技术和信息化手段

在研究过程中,美军采用了大量数学方法进行精确计算分析,形成了以军事运筹系统分析为核心、以数据搜集整理加工为基础、以模拟仿真系统为平台的研究技术体系。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定量角度把握机动系统要素变量间的内在联系,为战略决策提供令人信服的评价 结论。同时,运输司令部、国防部相继开发了全球部署分析系统、战区间部署空运海运模型、机动模拟模型、机动分析平台等战略机动建模和分析工具系统,建立了机动平台、装卸载港口、投送需求3种类型数据库,既能进行概略性评估还可针对某一专题进行精细评估。

3 推进我军战略投送需求研究论证的建议

战略投送能力分析评估是军事战略分析的重要领域,无论战略态势评估,还是力量建设规划,都离不开对军交运输保障能力的准确分析。目前,我军正全力推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迫切需要加强战略管理、强化需求牵引、创新论证手段,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战略投送需求论证评估体系。

3.1 以需求论证评估牵引战略投送能力建设

长期以来,“基于威胁、任务牵引”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强调根据谁是敌人、战争在哪里爆发,来突出特定军事能力建设,其优点是针对性强、见效快。但由于任务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决定了在任务牵引这个有限的坐标系里,无法解出战斗力的最大值,按照这种思想设计的军队环境适应性弱,不足以应对多样化的军事威胁。美军把“基于能力”列为军队转型35项任务之一,强化“基于能力、需求牵引”建军指导思想,长远规划军队建设。对于我军来说,军委赋予战略投送的任务已超出传统的领土领空领海范围,向更大的范围和纵深拓展,利益边疆进一步延伸,力量建设模式必须进行改革创新,既要注重当前主要作战任务、满足现实需要,更要基于能力、制订先导性能力战略需求规划,实现由“任务牵引”向“能力牵引”转型,把目光投向未来战场,以作战需求为牵引,长远谋划核心军事能力,逐步实现战略投送能力由量变到质变的跃升。

需求是军队战略规划的基点,当前我军领导管理体制和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改革论证正在全力推进,军队运输投送力量即将展开战略性重组,运用需求研究方法,从联合作战保障入手,科学论证战略投送总体规模、组织结构、保障资源、运用模式,确定力量建设的优先顺序,为战略投送体制编制改革、装备建设、整体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3.2 深化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生成理论研究

战略投送能力生成理论是评估研究的基础,反映了战略投送建设内在规律。美军有较为完善的战略机动理论。比如,战略机动三位一体理论,美军把空运、海运、预置称为战略机动“三驾马车”,认为空运速度最快但资源有限,海运取决于船只速度和港口条件,预置效果取决海运条件,强调三者互补来构建美军的战略机动核心力量。

一是战略机动时限控制理论。美军认为大规模作战,部队投送的关键时间是部署行动开始后的2~3周,主要基于3点考虑:一是战争初期快速部署轻装部队和少量重装部队,可有效扼制敌人进攻,控制战局发展;二是从历次战争看,战争初期是运输量最集中、任务最繁重的阶段;三是从美国本土至海湾地区等主要预设战场的海运时间为2~3周,空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这一时段内,之后依托部署在全球6个区域的快速海运力量,能够将大量重型装备运抵战区,海运运载量远高于空运,与空运相比各具优势。

二是战略机动成本效益理论。美军认为建造1艘大型滚装船需3亿美元,1架C-17运输机需2.2亿美元,滚装船运载量远超运输机,海运的经济效益远高于空运。但在紧急状态时,空运是远距离快速投送部队的唯一手段,特别是在特种作战行动中,大规模洲际特种行动要求能将陆军旅级规模部队快速投送至任何地区。因此,美军近30年战略机动建设的重心放在航空力量上,约占运输装备采购费的30%~40%。

三是军地运力统筹规划理论。美军认为军队建制运力主要任务是“从战略或战役距离直接向目标快速投送部队”,以形成初始作战能力;民用运力是重要依托力量,承担后勤持续支援保障任务。美军把军队建制运力和民用运力进行一体化设计,至2013年7月军队建制航空运力包括223架C-17运输机、111架 C-5运输机和645架C-130运输机,军队建制海上运力为175艘各型运输舰船;民用运力包括后备机队555架中远程客货飞机,后备役船队150艘各型船只。

开展战略投送需求研究,首要关键是健全完善符合国情军情的战略投送理论,客观反映我军当前及未来联合作战特点规律,搞清楚战略投送与军事战略、作战任务、地理环境、作战保障的互动机理,建立由作战问题到战略投送的映射关系;围绕运输通道、运力动员与集结、运载工具、装备适运、多式联运、节点装卸载、交通防护抢修、衔接倒运、组织指挥,科学总结战略投送能力生成机理和运用模式,创新我军特色战略投送理论,为战略投送需求评估提供理论引领。

3.3 建立规范化战略投送需求评估机制

一是建立评估研究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评估”的原则,美军把战略机动需求评估职责赋予联合作战指挥系统中的运输部门,由运输司令部主导实施整个评估工作,并得到国防部长办公厅的支持。借鉴美军经验,建立定期研究、层次组织、部门协作的评估模式,由军事交通运输顶层机构牵头,联合作战筹划、后勤支援保障、国家交通运输等部门参加,在制订五年建设发展规划前,进行战略投送需求整体评估,对照未来作战任务构想查找短板,以量化分析剖析系统弱项,实现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精准化。依托战略投送研究专职机构,联合相关单位,按年度开展研究,重点评估战略投送专项问题和训练问题,为战略投送建设发展五年规划提供支撑。

二是重视作战想定分析。作为时空状态的基本描述,想定是一种构思、设定或预定,是机动需求分析的必要前提。美军所谓基于威胁、基于能力、基于效果的分析模式,最根本的就是基于想定。美军在机动需求研究中,以作战计划想定库为依据,建立战略目标向具体任务的映射,说明作战地域及环境、可能投入的军事力量、后勤保障水平、态势发展时间序列。我军要借鉴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通过与作战部门的协同攻关,夯实战略投送需求分析的基础和起点。

三是建立评估理论体系。要加快发展战略投送评估分析基础理论、应用理论,把战略投送建模、量化分析、优化决策等运筹理论,与模拟仿真、作战实验相融合,强化战略投送运筹实验模型与方法研究,尽快形成符合我军作战实际的战略投送评估分析理论体系。

3.4 推进战略投送需求评估方法手段创新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是量化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美军战略机动需求论证评估采用了“计算机模拟+军事运筹学”的技术模式,通过评估过程的精细化、动态化,深入分析影响机动能力建设的关键因素。结合我军战略投送指挥信息系统建设,以“国防交通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采用构件化技术进行服务化改造,加快研制“战略投送模拟推演系统”;技术体制与一体化指挥平台有效对接,建立运载工具、装卸载设备、交通设施、装备物资等要素信息资源库;构造投送环境、投送工具、投送对象等仿真模型库;研发具备投送环境模拟、投送方案推演、导调控制评估等功能的投送推演系统,为总部机关投送指挥与战略训练提供信息平台,为部队投送方案拟制提供技术手段。

随着军队建设的转型发展,要求根据我军作战模式、投送方式的发展趋势,充分运用现代模拟仿真技术和方法,系统建立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联合投送评估分析模型系统,上层模型为下层模拟提供标准的想定,下层模拟结果为上层模型提供输入,把各种模拟分析系统模型自下而上筛选汇总、综合集成,建立“金字塔”型联合投送评估模拟系统。评估指标体系是评估的核心问题,加快研究构建战略投送能力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战略投送能力要素及能力生成的特殊性,除遵照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一般原则外,突出平战兼顾、动态调整、规范明确的原则[7],对战略投送能力评估关键指标进行层次化分解,构建从战略指标到末端指标的复合型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为战略投送能力体系评估提供支撑。

[1] 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海湾战争:美国国防部致国会的最后报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1:143-158.

[2] U.S.Congress.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Y 1991[R].Washington DC:U.S.Congress,1991.

[3] 总装备部科技信息研究中心.美国军事部署调整及影响研究[R].北京:总装备部,2006.

[4] U.S.Department of Defense.Mobility Requirements Study Bottom -Up Review Update[R].Wa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Defense,1995.

[5] U.S.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Effects of a U.S.Military Presence on Mobility[R].Washington DC:U.S.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2001.

[6] U.S.Department of Defense.The Mobility Capabilities and Requirements Study 2016[R].Wa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Defense,2009.

[7] 肖丁,陈进军,苏兴,等.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11,22(3):42-45.

猜你喜欢
机动战略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12万亩机动地不再“流浪”
机动三轮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资产评估法:能否终结“多龙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