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研究

2015-08-15 00:52吴思亮侯永红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模拟训练陆军战场

吴思亮,侯永红,张 巍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军事训练系,石家庄050084)

随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战争形态正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信息主导、精打要害、体系对抗成为作战制胜的关键。战争形态的演变,必然强制性牵引军事训练领域的深刻变革。军事训练方法作为沟通认识与实践的桥梁,始终在训练这一大系统中,发挥连接军事训练要素、决定军事训练效果、强化军事训练功能和节约军事训练资源等突出作用。陆军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必须着眼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坚持训战一致、训用一致、训技结合、综合集成的原则,在现有训练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最新军事科技成果,创新发展训练方法,不断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训练深入发展的需要。

1 围绕战法训法创新预先开展作战实验训练

作为军事实践活动的新领域,作战实验依托先进理念、借助先进技术,在创新验证军事训练理论、探讨研练新战法、筹划设计未来战争、提升军事训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美、俄、德、日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已组建或筹建承担作战实验任务的试验部队,结合部队的训练和演习开展作战实验活动,既对现实中制约部队作战能力生成的因素进行检验评估,也对未来战争所需的作战能力进行超前设计和预先验证,并取得良好效益[1]。陆军部队应依托先进理念、借助先进技术,围绕战法训法创新预先开展好作战实验训练。

一是研究检验信息化条件下新战法。把经过深入分析研究的战法置于人为干预的特定环境中,通过图形、数据模型和对作战过程的反复解析、回放,观察其进程和结局,发现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敌我对抗的内在本质,搞清各层次体系作战力量整体联动的特点规律,及其对陆军部队行动程序和指挥方式的特殊要求,检验战法是否符合陆军部队作战实际,并根据偏差及时修正战法,促进战法研究深入发展。二是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训练新路子。运用先进的实验手段,突破机械化条件下训练的时空限制,设置虚拟战场环境,形象逼真地显示和推演传统训练方法无法或难以展示的训练内容和训练过程。使各级指挥员在咫尺空间摆兵布阵如同身临其境,官兵按作战进程推演如置身真实战场,促进陆军部队训练组织、过程、手段和教法训法创新。三是摸索陆军部队训练评估新途径。目前,受评估理念、评估机制、技术水平等条件限制,陆军部队训练评估一直滞后于训练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对抗演练和实兵演习中涉及的决心方案、情况处置等内容,难以实现精确量化评估。作战实验训练可将计算机技术、现代数学和科学实验方法,以及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等有机结合起来,从相同起点,用不同规则和不同参数,反复模拟作战进程,较为真实地反映不同策略的运用效果,实现对陆军部队军事训练质量和水平的客观、准确评估。

2 结合作战对手实际特点加强对抗训练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是敌我双方在复杂激烈的多维战场空间进行的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对抗训练以其竞争性、真实性、激烈性等特征一直被视作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基本途径。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落实“训战一致”,应切实把对抗训练贯穿到训练全过程、渗透到训练诸要素、落实到训练各层级。

一是突出全过程对抗。对抗训练应贯穿陆军部队训练全过程。单个人员训练阶段,要广泛开展体能、心理、技能和智能对抗训练,全面增强个体能力素质;分队训练阶段,要充分利用实装和各类模拟器材,积极开展单兵、单装、分队之间的对抗训练,提升专业和业务能力素质;师旅团训练阶段,应依托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地图、沙盘、兵棋等多种手段深入开展指挥对抗演练,依托各类训练场地开展实兵对抗演练,在真打实抗中练谋略、练指挥、练协同、练战法、练保障。二是突出全要素对抗。遵循“先分后合、内聚外联”的训练规律[2],围绕陆军部队信息网络、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后装保障4大要素,抽组相应专业、适当规模的机关业务部门和分队,形成对抗实体,进行要素对抗演练,在近似实战环境中锻炼提高各要素的集成融合能力、专业协同能力和系统作战能力。三是突出各层级对抗。着眼提高单个人员作战行动能力,主要采取单兵技能、单兵战术对抗和比武活动等形式广泛开展对抗训练;着眼提升分队整体作战能力,主要采取对抗作业、对抗演练和对抗竞赛等形式强化对抗训练;着眼增强部队联合作战能力,主要采取指挥机构对抗、作战系统对抗、作战单元对抗等形式,提高联合作战背景下陆军部队的实战能力。

3 遵循作战能力生成规律突出集成训练

陆军部队集成训练的基础支撑是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基本方法是整合集成,主要形式是作战要素集成训练、作战单元合成训练、作战体系融合训练,根本目的是形成网聚能力,促进陆军部队体系作战能力生成[3]。

一是作战要素集成训练。通常以师旅为主组织,按照网系联通训练、专项功能分练、综合演练的步骤,采取课题牵引、上导下演、以上带下、先分后合的方法,组织指挥机关主要业务部门带相关保障分队进行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专业系统训练。重点练系统运用、指挥流程、信息流转和整体联动,实现信息网络、侦察情报、指挥控制、后装保障等要素功能的最优化。二是作战单元合成训练。通常以师旅团自训为主,结合部队实兵演习进行,合成营既可参加上级演练,也可单独组织。按照系统组网训练、指挥编组训练、实兵战术演习的步骤,突出各类信息融合共享、指挥控制实时高效、作战行动自主协同的演练,促进作战单元内部侦察、指控、机动、打击、保障等力量的有机融合。三是作战力量体系训练。通常在参加上级联合训练时,由军区或军兵种协调组织,按照“指挥编成全、指挥手段全、作战力量全、保障要素全”的要求,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依托一体化指挥平台,设置信息化战场环境,采取典型课题研练、全要素融合训练、全员额融入演练的步骤,以联合实兵演习的方式,进行全系统、全要素的整体联动训练。实现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战场信息的实时交互、作战行动的自主协同、作战效能的有机聚合。

4 聚焦组织训练综合功能拓展基地训练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样式向一体化联合作战发展,战场环境向多维立体发展,作战主体向突出新型作战力量发展。陆军部队要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迫切需要拓展基地组训功能,全方位锤炼部队能力素质,实现训练整体水平跃升,满足未来作战需求。

一是由承训单一军种合同战术训练向承训联合战役训练拓展。通过改革导调评估机构、导调信息系统、演习实施规则、评估裁决方法等,形成集联合战役演习、合同战术演习和兵种战术演习的导演、调理、评估、裁决、反馈于一体的组训模式,拓展基地组训层次和规模,满足不同任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部队演训需要。二是由基于陆地战场环境训练向基于多维战场环境训练拓展。按照一体化设计、模块化配置、集约化运用的路子,构设集复杂电磁环境、陆海空交战环境、信息对抗环境、作战心理环境、人文自然环境于一体的多维战场环境。依托先进的模拟手段、完善的导控系统、逼真的作战对手和配套的训练设施,构建与多维战场环境相配套的侦察感知、实兵交战、兵棋推演、网络对抗等信息化训练平台,为部队演练提供近似实战的战场环境。三是由组织传统作战力量训练为主向组织新型作战力量训练为主拓展。着眼检验评估陆军数字化部队、陆军航空兵、特种作战部队、心理战部队等新型力量作战能力需要,超前论证作战需求、设计系统功能、配备训练保障设施,构建功能完备、要素齐全、规模适当、特色鲜明的训练场地,形成既满足陆军新型作战力量检验评估需要,又满足保障传统作战力量训练需要的综合训练基地。

5 着眼训练质量效益提升深化模拟训练

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技术含量大大增加,训练组织实施难度、复杂度大大提高。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应着眼提升训练质量效益和训练效费比,依靠先进技术手段,注重在仿真、虚拟、近似实战的环境中进行模拟训练,增强训练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层次性。

一是发展分布交互式模拟训练。应搞好顶层设计、总体规划,按照统一的技术规范标准,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把单个模拟训练系统或模拟器联接起来,组成模拟训练网络系统,实现训练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使参训单位既可进行单个人员模拟训练,又能进行多级、多类人员的联网协同模拟训练和对抗模拟训练,大大提升训练效益。二是强化虚拟现实模拟训练。虚拟现实模拟训练因其环境逼真、场景多变、实战感强、针对性强和安全经济等特点,已经成为各国军队模拟训练发展的主要方向[4]。陆军部队实战化训练应充分利用计算机仿真、虚拟现实和现代光电模拟对抗技术,将体制编制、武器装备战技术性能以及预定作战地区的地形、气象、人文等数据录入系统,模拟近似实战环境。以指挥信息系统、兵棋推演系统等为依托,将多级作战力量和不同作战要素互联于一网,使各级指挥员在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局一体的指挥和协同关系中,完成情报信息共享、战场态势综合、指令同步分发等网上作业。建立网上模拟蓝军与红军展开自主交战,利用系统态势回放和数据统计功能进行复盘推演,解决演练评估缺数据、网上对抗缺对手、演练环节难再现等问题。三是突出实装对抗模拟训练。实装对抗模拟训练,可充分发挥实装训练与模拟训练各自优势,有效弥补单一训练方式手段的不足。应立足现有武器装备,针对陆军部队训练实际需求,大力开发和运用模拟设备器材,搞好模拟技术与武器装备的结合,有效促进训练质量效益提升。如借助激光模拟交战系统,使战斗员、坦克、直瞄射击武器等具有战斗能量的装备和具有客观反映打击效果的模拟系统实现有机结合,既能保证训练安全,又可为参训者提供真实的演练环境和实战效果。

6 瞄准未来信息化战争强化作战力量配置训练

未来信息化战争是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空间同时展开的联合作战,强调以打破对方作战体系结构的整体有序性、稳定性和协同性为根本目的。作战力量配置训练,应着眼信息化战争作战力量组织形式和对抗方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摒弃“大陆军”思想,对参战诸多力量加以科学编组及部署运用,以发挥最大作战效能、快速达成作战目的。

一是作战力量编组训练。应遵循现代战争制胜机理和力量运用原则,以实现参战力量灵活快速模块编组为根本目的。根据作战需要,在整合参战力量作战体系、武器平台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融合参战诸多力量,把编成内作战力量编组成情报侦察、火力突击、兵力突击、信息作战、机动支援、作战保障和后装保障等多种类型的功能模块。并着眼相对独立遂行任务,以信息系统为基础,使每一模块具备较为完善的感知、指挥、控制、机动、防护、打击和保障功能[5]。确保能够通过积木式拼接组合,实现作战力量快速、灵活编组,满足联合作战行动需要。二是作战力量部署训练。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演进,大空间作战体系支撑下的“点战场”成为战场的主要形态,非对称、非线式、非接触成为作战力量运用的重要形式[6]。随之而来的是,作战力量更加注重非线式部署、多维式部署和机动式部署。非线式部署训练,应适应非线式作战,在战役层面,强调根据统一战略战役意图,在战役战场全纵深不规则地展开作战力量,在不固定的作战方向、作战地点实施以毁点瘫体为目的的作战;在战斗层面,注重在其他军兵种协同下,形成远、中、近和高、中、低密切配合的兵力、火力配系,进行全纵深立体攻防作战。多维式部署训练,应综合考量各维度力量影响,通过多维力量部署,实现不同战场空间诸作战单元能够迅速形成整体战力,针对同一目标或不同目标,实施基于效果的同步联动、精确快速释能。机动式部署训练,要适应信息化战争机动攻防要求,进攻部署确保形成开进、展开、攻击不作停顿,机动与攻击连贯实施的作战部署;防御部署抓住敌信火打击之后与兵力攻击之前的间隙期,快速将防御主力机动部署于预定作战地域,避免遭敌高强度信火打击所带来的高额战损。三是作战力量运用训练。应着眼现代作战体系对抗日益突显的特征,深入研究作战力量运用之道。要合理选择力量,在科学编组的基础上,确保形成以强击弱的非对称作战优势,实现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作战成效;要灵活运用战法,根据作战力量和战场环境的独特性,灵活选用有利于我压制敌的方法手段,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牢牢掌握战场主动权;要精确打击作战节点,着眼敌作战体系情报侦察、预警探测、指挥控制、火力打击、信息化作战平台、综合保障系统等节点型目标,在精确计划、精选目标、精确引导下实施精确火力打击,产生节点效应,瘫痪敌作战体系,达成预定作战目标。

[1] 王辉青,张德群.论我军作战实验发展与运用的若干重要问题[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11(4):11-14.

[2] 王吉山,叶玉丹,卢雷.实战化训练应突出作战要素集成训练[J].国防大学学报,2014(5):38.

[3] 贺彬,代春辉.着眼部队新质战斗力生成 扎实开展基于信息系统集成训练[J].华南军事教育,2014(1):16.

[4] 张李杰,孙文磊,赵群,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军事训练场地布局和模拟[J].四川兵工学报,2013(4):91-93.

[5] 乔永长,周录合.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力量运用机理问题研究[J].西北军事,2013(2):17-19.

[6] 任海泉.深入研究现代作战制胜机理 不断创新作战指导[J].军事学术,2014(1):6.

猜你喜欢
模拟训练陆军战场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C-130:战场多面手
陆军海战第一连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波兰陆军NH-90通军直升机
模拟训练(二)
奋进吧陆军
模拟训练(十一)
模拟训练(十)
陆军士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