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015-08-15 00:46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石晓宇
财会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资产事业单位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石晓宇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存在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现象,兼职人员过多,业务交叉、混乱,权责界限不清等问题。在票据管理方面,各种事业单位票据主要由各级财政部门签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业单位自行购买或印制发票,导致事业单位的票据认购、经费领用以及核销等票据管理工作存在监管漏洞。部分事业单位存在严重超支浪费现象,尽管事业单位建立了相关的资金使用制度,但缺乏执行力。

(2)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部分事业单位过于疏忽一些支出项目的审核以及控制,所列出的支出原始凭证并不符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要求,对方单位趁机偷漏税金。有的事业单位盲目追求自身的利益,通过篡改财务数据粉饰经营业绩、偷漏税金、转移国家资产,甚至对本单位的财务工作进行非法干预,要求财务人员出具虚假财务报告以谋取个人私利或者小团体利益。

(3)财务预算执行不规范。目前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存在严重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事业单位预算年度应该为公历1.1-12.31,但很多事业单位是在4月份才可以完成预算,并逐年开始实施,而4月份之前的预算只能延续上一个年度的预算执行,导致事业单位的预算年度与预算管理存在明显脱节,大大削弱了预算执行力度,导致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不足。

(4)资产管理控制不到位。一是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未建立与资产运行相应的调剂使用制度。现有的存量资产缺乏合理、有效的配置,导致事业单位重复购置资产造成财政资金的严重浪费。二是设备资产长期闲置或搁置,资产利用效率较低。由于事业单位在上级主管部位并未经过相关财政部位的资产管理部门审批情况下,向事业单位提供有关资产购置经费,极易导致有关资产超标购置或重复购置。三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固定资产价值由固定基金以及固定资产以相同的金额同时入账来反映,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固定资产的原值由“固定资产”科目反映,但是随着已付款额逐渐增加,“固定资产”的账面数额也会随之增加,势必导致固定基金数额与之不相符,因此这种固定资产账务处理办法并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况。同时,根据相关会计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应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执行,只是根据单位的经营收入以及事业收入提取固定资产的修购基金,导致成本核算不完整。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以及核算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作与沟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在清查盘点固定资产时,事业单位并没有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全面、重点盘点,经常出现国有资产流失现象。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完善途径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财务制度。一是完善事业单位财务审批制度。事业单位应建立严格的财务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同时完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严格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人员认真执行制定的财务审批制度,根据本单位规定的相关审批权限进行支出管理,若支出项目并没有在相关的报销审批权限内,财务部门一律不予以报销,必须要求每项开支均由相关人员审批、签字,并附有合法的原始单据备注才予以报销,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的权威性。二是建立支出定额和支出标准制度。支出标准应与本单位拥有的财务资源相适应,避免资金浪费;结合当前本单位的消费水平以及历年来的支出水平,制定相应的支出定额调整制度,若预算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适应的定额标准,避免出现“一刀切”现象,导致各预算单位资源分配不均。为了确保定额标准的可执行度,相关支出标准不宜划分过于具体化、细致化。

(2)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一是积极实施管理绩效审计。事业单位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用最小的成本投入以期赢得最大的回报,增收节支是实现该目标的主要途径。管理绩效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协助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及时发现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中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自己的角度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实现绩效管理与单位经营管理目标的高度统一,从而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二是积极引入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既可以避免审计人员采用以制度为基础进行审计的随意性,也可以有效解决分配审计资源问题,对于最有可能出现会计报表错报的领域可以多分配审计资源,有利于财务风险的监督与防范。

(3)实施绩效预算制度。一是确保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在实际工作中,应做好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组织、协调工作,应鼓励其他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部门工作,因此需要一个具有权威性的领导组织,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未来可能产生的财务支出,严格按照相关会计法规、制度规定做好统筹安排,明确各部门岗位及人员的职责,努力做到分工明确,规范预算编制程序,实现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序性。二是加强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控制。首先应分析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计划性的组织编制预算,确定编制预算计划后,不得随意更改,若有重大的更改预算项目,应由事业单位领导共同审定批准通过后进行更改。同时应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预算支出安排以及预算执行进行审计监督,审计过程中,应重点检查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包括工程项目招投标、相关资产的采购和付款以及实物资产领用等环节的预算执行情况,加强控制制度。对于专项经费应进行专项审计,避免出现挪用、挤占等不合规现象,若费用不在部门编制预算内,应不予以执行。三是全面落实“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针对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与预算管理严重滞后的现象,应要求事业单位认真执行“零基预算”预算编制方法,在进行编制预算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业务发展需求,掌握人员的实际情况,确定业务经费水平以及人员配置,多方面分析内部、外部影响因素、历史因素以及未来因素,对经济发展变化进行科学预测,在以成本—效益的原则下进行编制预算,实现预算编制的前瞻性。

(4)建立健全资产运行管理制度。一是建立科学的增量资产预算与存量资产管理联动机制。针对事业单位资产配置问题,事业单位应严格把好各项资产购置管理工作,在本单位现有存量资产的基础上科学分析预算编制中的增量资产。通过对现有存量资产的科学分析,事业单位可充分掌握各项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深入挖掘资产的使用潜力,有效整合存量资产来确保增量资产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应完善新增固定资产的验收制度,每一种新增的固定资产应进行分类登记注册,填制“固定资产验收清单”,按照日期、规格、数量、原始价值以及质量等进行逐项验收、签字确认后再行入账。二是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科学、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主要措施,也可有效解决资产配置问题。应对事业单位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共同发挥部门职能为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5)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体系。首先应确定合理的风险控制目标,将事业单位相关的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应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业务活动的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真实可靠性。同时建立必要的财务状况语境机制,合理预测财务风险的产生,事业单位可以利用现代较为先进的科技手段建立财务风险实时监控以及预警系统,通过对比分析相关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有效识别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有效的风险预防措施,将财务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其次充分利用风险回避策略。事业单位在进行投资过程中,应充分掌握相关产品以及服务的市场需求,结合市场动态科学预测相关产品的供求状况。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资产事业单位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守住硬核资产是“硬道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企业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管理中的难点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