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2015-08-15 00:48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
云南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村农业农村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四川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复杂严峻形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做好“五位一体”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全省总体上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不断得到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良好局面。2014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万亿元,增长8.5%;今年l~6月,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10.3%,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第一,着眼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来谋划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做好“三农”工作事关全局、事关全面小康。省委立足省情实际,着眼缩小城乡差距明确农业农村工作思路,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总要求,以强农惠农为取向,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理为保障,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上拓展新空间,在加快新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在促进农民增收上开辟新途径。把握农业农村工作阶段特征和着力重点,分别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会等作出专门部署。建立省领导联系指导市(州)和基层工作制度,分片区调研推动,分类别考核问责,层层传导工作压力,推动四川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稳步迈进,走出具有四川特色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经过这些年努力,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012年的750万减少到2014年底的497.65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是我们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最近,我们召开省委十届六次全会,认真贯彻中央部署要求特别是部分省区市扶贫攻坚座谈会精神,结合实际专题研究部署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形成由省委扶贫攻坚《决定》、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10个专项方案构成的“3+10”组合拳,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实施“五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实行省市县各部门、中央在川单位驻村帮扶制度,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单位联系、每个贫困户都明确帮扶责任人,实现包村包户全覆盖,贫困村不脱贫、扶贫对象不达标,驻村工作组不撤出。力争通过努力,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万左右,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第二,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重要抓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优势,因地制宜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产加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始终把保证粮食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坚持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目标不动摇。以90个粮食主产县为重点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700万亩(646.67万hm2)以上,粮食产量常年稳定在670亿斤以上。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武引二期灌区等68处大中型水利工程加快建设,在129个县开展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新增蓄引提水能力44亿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82万亩(18.8万hm2)。集群集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实施60个现代农业、40个现代畜牧业、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培育现代农业万亩亿元示范区l000个。瞄准市场需求,建成稻菜、柑橘、茶叶、柠檬、猕猴桃、优质生猪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带。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构建起以蔬菜博览会、茶叶博览会、酒业博览会为主体的推广营销平台,“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5154个,比2012年增长11.2%。加快培育新兴业态,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行动计划,今年上半年全省旅游总收入3070.05亿元,增长28.6%,其中乡村旅游收入达832亿元,增长27.1%;支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国家、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分别达到17个、9个,今年上半年示范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75亿元,增幅超过40%,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第三,坚持把放活土地经营权作为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加快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我们把农业农村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提出新一轮改革主攻方向,即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全省183个县(市、区)全面开展确权登记工作,预计今年底完成75%以上,2016年底基本完成。采取租赁、转包、托管、入股等形式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省承包地流转面积1547.2万 亩 (103.15万hm2), 占 总 面 积 的26.5%。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已发展经营面积30亩(2hm2)以上的种粮大户1.3万户,比2012年增长46.8%;家庭农场发展迅速,已达1.8万家;工商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5.2万个,比2012年增长91.9%;农业龙头企业达8703户,比2012年增加840户。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探索出“合作社+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多种经营方式,有效组织千家万户对接大市场,让农民在规模化经营中更多受益。

第四,坚持把强农惠农作为基本取向,大力提升农业保障服务水平。重点从财政金融、科技推广等方面,加大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民生改善、结构调整等作为支出重点,去年各级财政“三农”投入达2863.1亿元,比2012年增长35.4%。以县为单位整合财政涉农资金,鼓励探索成立县农业投资公司、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等创新做法,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下乡,目前已累计组建村镇银行48家,下设197个网点;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和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已发放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4亿多元。拓宽农业保险服务,在中央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扎实开展畜牧、水产、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水稻、玉米等五种主要粮油作物参加农业政策性保险投保比例达到83.9%。加强惠农科技服务,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建设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等种子生产基地,组织水稻、大豆等九项作物68个组别、542个参试新品种试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构建“首席专家+岗位专家+产业基地示范县”等转化模式,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

第五,坚持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载体,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突出特色整体布局,坚持把新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以县为单位制定总体规划,坚持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的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坚持新建、改造、保护相结合,累计完成6556个行政村整村建设,新建和改造新村聚居点33738个。突出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扎实推进巴山新居、彝家新寨、藏回新居、乌蒙新村建设。产村相融成片推进,以产业发展助推新村建设,以新村建设带动产业发展,力求使每个村都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拳头产品。城乡统筹一体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作,在中央大力支持下,近年已累计解决1790.12万农村居民和213.36万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规划内剩下的和藏区新增的规划外人口,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切实抓好农村公路建设,新改建4.6万千米;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已于今年6月底全面完工。同时,普遍建立“l+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带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

第六,坚持把依法治理、民主管理作为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注重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三农”工作,加强依法治理和民主管理,夯实农业农村发展的基层基础。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省市县乡选派党员干部到农村任“第一书记”。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扎实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深化基层法治示范创建。积极扩大基层民主,深入推进农村基层党务村务公开,推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实行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进一步强化了民主监督管理,为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创造了良好环境。

猜你喜欢
新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云州区坊城新村 乡村蝶变万家兴
吹泡泡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贪吃鬼”小小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