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曾说过:“每个人都追求幸福”是一种“无需加以论证的”“颠扑不破的原则”[1]。幸福就是人的根本需要或总体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感。幸福观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手段、幸福标准等问题所持观念的总和,既是人生观的一部分或一个方面,又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反映[2]。由于每个人所处社会背景、立场、文化影响等因素的不同,就出现不一样的幸福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繁荣,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海南黎族妇女的幸福观也相应的随之变化。调查组对五指山周边地区进行了调研,走访7个乡镇,发放调研问卷1500份,收回有效问卷1234份,访谈家庭112户,得出以下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
五指山地区黎族妇女的感受幸福状况是中上程度,感觉很幸福的黎族妇女比率为24%,比较幸福为30%,一般幸福为37%。黎族妇女感觉幸福的依据有很多,比如家庭和睦、孩子学业有成等,其中一个依据:生活富裕与五指山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密不可分。调查中得知,水满乡的黎族妇女幸福状况是最好的,原因是当地的五指山热带雨林陕谷大漂流为居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居民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状况较之一般的黎族妇女(毛道乡)以在家务农居多,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她们的生活常态。在五指山乡镇的调查以走访形式为主,因为采访对象大多是刚下地劳作回来的黎族妇女,从而得到的信息也较为淳朴真实。
在婚姻生活幸福情况中,五指山黎族妇女的婚姻生活总的来说是乐观的。调查中得知46%的黎族妇女的丈夫对她们较之以前更加关爱,她们觉得现在婚姻生活是幸福的;41%的黎族妇女除了照顾孩子还要赡养家里的老人,虽然有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觉得婚姻生活一般幸福,但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黎族妇女中认为不幸福的婚姻生活仅占13%,虽是如此,亦不容忽视。
大部分黎族妇女能够正确理解幸福。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率较高的有家庭幸福79%、身体健康77%、有知心朋友52%、自由自在51%、受到理解和尊重32%,说明黎族妇女普遍注重家庭,重心放在孩子身上,孩子们学业有成是妇女的普遍愿望,家庭是她们的幸福来源。另外,黎族妇女对于自身的健康开始重视,并开始注意日常的休息,偶尔还会去跳跳广场舞。这种情况以市区居多,在农村生活的妇女则很少有这样的活动。而自由自在、有知心朋友对于妇女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普遍认为有知心朋友就会很快乐幸福。
根据调查结果得出,认为幸福是事业成功、有理想工作的黎族妇女占少数,比率为17%,这多少和她们的文化程度和教育环境有关,受文化程度影响,黎族妇女们从事的工作多是销售员、服务员等。
每个人追求幸福的方式不一样,有的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幸福,有的人希望借助外界力量来获得幸福,有的人甚至想不劳而获。
65%的黎族妇女希望靠自己的个人努力来获得幸福,认为幸福要靠自己争取,她们具有很强的自主观念,这是值得赞扬的。依靠家人或朋友帮助来追求幸福的比率分别为18%和8%,她们认为在追求幸福时遇到困难,如果可以依靠家人或者朋友的帮助,会更容易度过难关,从而获得幸福。希望嫁个好老公来获得幸福的比率为9%,这少部分的黎族妇女对于别人的依赖性很大,缺乏独立性,认为自己没有获取幸福的能力,所以需要依靠别人。但这9%毕竟只是少数,同时也说明大部分黎族妇女的思想觉悟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像以前那样希望嫁个好老公来获得幸福,这是现代黎族妇女的进步。
“追求幸福过程中遇到挫折怎么办?”53%的黎族妇女选择顽强抗争、继续奋斗,她们相信自己可以战胜困难,有积极乐观的心态,这反映出黎族妇女在遇到困难时仍能充满信心与希望,是以对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基础。但是也有32%的黎族妇女选择听天由命,顺其自然,认为自己无法战胜困难,觉得这是不可能,也是没有办法的。由此可以看出,少数黎族妇女还是弱势群体,她们遇到挫折时没有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而是采取消极心理对待,没有持着一种客观的心理来评价。
如果把女性的一生比作一枝花的话,那么,中年妇女应该是花开最盛,并已结出丰硕果实的丰收季节。因为黎族妇女处于年龄阶段的中间期,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思想观念和心理都比较成熟,意志力坚强,善于支配自己的情感,使得她们对人生幸福的认识和理解、追求幸福的方式、幸福目标的设定上,不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4]。黎族妇女内心的成熟和稳定性使得她们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幸福获取手段的选择上产生清晰的方向,在思维和行为方式上出现一定的引导。
幸福目标是每个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根据个人需要设定的,它除了自身必须具有的意义之外,还给我们在追求幸福的旅途中增加动力、平添快乐。幸福目标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实现幸福目标的过程,是妇女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劳动、创造和贡献于社会的过程[5]。通过调查统计得出结论,80%的黎族妇女有自己的幸福目标,比如家庭和睦、子女健康、学业有成等,黎族妇女通过实际行动为之努力着,但也有20%的黎族妇女没有明确的目标,喜欢随遇而安,觉得没有必要设定目标。
民族自豪感是相对于民族自卑感而言的,指一个民族由于本民族的存在,以及个人作为该民族的成员而表现出的一种荣誉感[6]。在当今这个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妇女越来越关心国家大事,开始参与时事政治,对自身民族优秀文化越加认可,她们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每年三月三节,海南黎族各聚居区都要举行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的庆祝活动,有赛歌会、篝火晚会、民族传统比赛等。这个节日已经成为丰富旅游产品、传播民族文化、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盛会,每年吸引数万批国内外游客。在对“你认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与个人幸福有何关系”的回答中,显示:42%的黎族妇女认为有关系,国家切身利益与自己息息相关,国家发展好就是自己好,49%的黎族妇女认为身为中国人应该为自己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和幸福,仅有3%的黎族妇女认为国家进步与自己切身利益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内在根据,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部分黎族妇女的幸福观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她们自身的原因,她们对幸福的认识不够客观正确;或者在追求幸福过程中容易受社会环境和各种观念的影响,从而出现意志力不坚定,追求幸福方式不正确;或者女性主体意识薄弱,导致她们被动做事,依赖他人,把幸福与否押注在外界,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幸福;或者有的妇女个人习惯不好,做事缺乏毅力,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等。上述种种自身原因都会影响黎族妇女的幸福观,阻碍她们正确幸福观的形成,影响她们对幸福的追求。
教育影响着人的后天发展,在社会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是每个人接受的除家庭教育外最重要的教育。40-60岁的黎族妇女上中小学时间是六七十年代,18-39岁的黎族妇女上中小学时间是八九十年代。由于当时农村经济水平低下,书籍资源匮乏,师资力量水平有限等因素,黎族妇女接受幸福观教育就更加受限。当时各中小学开展的德育课程主要是强调个人道德行为的社会价值,很少有专门单独课程针对幸福观教育,教导学生怎么样去理解科学的幸福观,怎么正确追求幸福等,使幸福观教育缺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各种社会思想、价值观念纷纷向黎族妇女迎面袭来,其中有优秀的社会思潮也有腐朽的思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以来,海南的经济、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之下,当地黎族妇女面对大开放的环境,其思想观念必然会受到影响。尤其是当前电视荧屏中折射出的女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更是对黎族妇女的价值观造成一定的错误导向。
正确的幸福观是黎族妇女获得幸福的重要源泉,对黎族妇女进行幸福观教育,能够让她们正确感受和认识幸福、合理追求和创造幸福,妇女的幸福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引导完善幸福观教育,形成多层次的黎族妇女幸福观教育体系尤为重要。在此,笔者从主观和客观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黎族妇女的生活水平已经更上一个台阶。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黎族妇女对于精神生活不够重视,由于文化程度有限和日常劳作没有时间等原因,她们当中通过读书看报来提高自身修养的人相对比较少,加之长期生活在农村,少数黎族妇女的视野受到一定限制。马克思提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生活条件是精神生活的基础和前提,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升华,又高于物质生活。”针对部分黎族妇女对于精神生活不够重视的现象,各村的村委会可以定期开展读书活动,对于有阅读能力的黎族妇女,鼓励她们通过阅读,提高思想认识,再集体交流读后感;对于没有阅读能力的黎族妇女,可以实行观看教育视频和一帮多的方法。这样可以让更多的黎族妇女交流情感,开阔视野,从而完善自我。
2.主动参与活动,丰富生活。
在丰富精神生活方面,黎族妇女在闲暇之余积极主动参与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比如教小孩子织锦、开展织锦比赛、唱黎族民歌等。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不但是黎族特有的一项手工精美技艺,而且是黎族人民一本博大精深的民族史书。随着时代的变迁,会织锦的黎族人大多高龄,为保护黎锦这一民族技艺,开展黎锦的授艺和比赛很有必要。黎族民歌在黎族人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喜庆的日子里,唱歌是必不可少的娱乐活动。织锦、唱黎歌等这样的娱乐活动既丰富黎族妇女的日常生活、陶冶情操,又传承黎族的优秀文化,从一定程度上为黎族妇女的生活添加幸福因子。
3.培养乐观心态,战胜困难。
针对少数的黎族妇女在追求幸福过程中遇到挫折时选择听天由命,采取一种消极的态度,可以鼓励她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困难。首先,在遇到困难时摆正心态,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已发生的事情;其次,积极主动寻找解决办法,有坚定的信念,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最后,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去战胜这些困难,也可寻找家人朋友的帮助,战胜困难,获得幸福。
1.政府职能部门引导黎族妇女参与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
五指山周边的乡镇热带雨林自然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每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旅游业发展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五指山市水满乡,因为旅游业为人们增加了额外的收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较之其他乡镇高,当地黎族妇女的幸福状况也是调查中最好的。政府应该做统一整体规划,力争做到“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积极引导各乡镇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风俗特色等开发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不仅可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也能让游客在感受生态文明的同时了解黎族文化。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黎族妇女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物质基础,她们就能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
2.政府职能部门构建黎族妇女工作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环境。
首先,当地政府要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只有政府重视这一问题,从而上行下效。其次,镇乡政府及村委会可以定期组织黎族妇女进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宣传教育学习活动,提升黎族妇女思想道德境界,帮助她们对幸福有正确的理解,促进她们更好的追求幸福。再次,成立妇女幸福观基金会,适时适当的通过小课堂方式为黎族妇女进行思想教育、幸福观等的授课,还可以开展幸福观宣传活动等,全面提高黎族妇女素质,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妇女事业发展。最后,针对黎族妇女个别家庭存在暴力的现象,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妇女,同时鼓励妇女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结合,遭遇家庭暴力时主动找妇联、乡政府等提供帮助,必要的时候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
3.政府职能部门引导黎族妇女正确对待传统习俗,更新落后理念。
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心理、文化、思想感情有着密切联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但也要摒弃其中的糟粕。比如,黎族妇女生完孩子一个月内禁吃猪肉;黎族妇女先于丈夫去世的不能葬在夫家,而是在山外乱葬等,这些陋习要根除。幸福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幸福观是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呵护、给以人文关怀基础上,是一种满足人的合理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提高黎族妇女的幸福生活水平,市政府、乡政府应该经常开展科学文化的知识教育,教导黎族人民学习科学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敢于摒弃一些愚昧的风俗习惯,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海南省五指山周边地区是中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黎族妇女作为该地区人口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正确、科学的幸福观将对黎族妇女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不仅对她们获得更美好的生活、拥有更理想的人生有着重要意义,还将带动海南黎族妇女正确幸福观的树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73-374.
[2]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330.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M].北京:商务出版社,1964:366.
[4]甘葆露.伦理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7.
[5]李倩.从伦理学视角分析当代中国高校女生幸福观[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2.
[6]孙英.幸福的伦理学解读[J].思想战线,2003(2).
[7]郑丽萍.女大学生幸福观的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思考[J].教育探究,2012(1).
[8]贺智慧.高校知识女性幸福观及其教育对策[J].新科论版,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