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梦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读

2015-08-15 00:46:01
黑龙江史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内涵民族

陈 欢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数计系 广西 崇左 532200)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探讨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1]2013年3月17日,他进一步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2]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升华了党的治国方略和执政理念,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同时,中国梦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继往开来的战略眼光,也体现了党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历史责任担当,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自信。

当前,中国梦正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话题,尤其是各大舆论媒体对中国梦进行了大量的宣传与报道,中国梦开始走入了人们的视线和生活,成为政界、学界和普通老百姓追捧的“热词”。但实际上学界对于中国梦的学术研究还不是太多,因而对于中国梦的报道和论述多散见于相关的党政报刊和杂志,这主要是出于政治宣传与管理的需要,尽管参与其中的主要还是学界的一些权威学者。例如《人民日报》2013年1月4日第8 版、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辛鸣执笔的《‘中国梦’:内涵·路径·保障》,《北京日报》2012年12月3日第17 版、由李庆英、张记合整理的《‘中国梦’是历史自觉,是责任担当》,《光明日报》2013年5月2日第1 版、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由林培雄、刘光明执笔《论中国梦的时代价值》,《光明日报》2013年5月5日第7 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红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等等,这些研究成果多从政治领导的角度、较为宏观和宽泛对中国梦进行了阐述,本文试图从学术角度对中国梦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一些探讨。

二、对中国梦概念的界定

中国梦是国家情怀、人民情怀与民族情怀相统一的梦。近来,很多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梦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如“中国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基础上的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为现代化提供条件和摸索现代化之行中的愿景积淀,更是航行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巨轮之桅杆初现”[3],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事实上,不管从哪个角度、以何种方式对中国梦进行表述,都紧紧围绕着“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根本内容。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这正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追求,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这内在的包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等目标,具有强大的社会感召力,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共识,这就是中国梦核心内涵所在。

同时,关于中国梦的提出、讨论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党中央的执政目标和执政理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人民群众现实生活追求与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高度共鸣,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与实践,以及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追求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安危、国家的前途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而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改变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历史命运与前途。所以,中国梦既是党的梦、也是国家的梦,既是个人的梦、也是民族的梦,它是几者梦想的有机统一和综合交融。

三、对中国梦内涵的解读

首先,要深刻把握中国梦提出的背景。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5000 余年从未间断的古代文明史,曾经创造了世界上最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生产各方面均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世界大国的低位不可撼动。但是,回首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历史,则是一部充满艰辛罪恶、血与泪的屈辱史和苦难史,西方资本主义强国用坚船利炮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战败、割地、赔款等丧权辱国的悲催境地充斥着百年梦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不断加深,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同时,近代以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质上也是一部自强史,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探索救亡图存、寻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与人民自由的奋斗史。历史上曾经的辉煌和近代衰败的现实形成了强烈的社会反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当代与现代中国马不停蹄奋起直追赶超世界强国,这即是中国梦提出的历史大背景和现实追求。所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正是经受住苦难历练的中华民族的理想之梦、光明之梦,更是无数民族脊梁、仁人志士的信仰之梦和实践之梦。

其次,要清醒认识实践中国梦的现在。正如在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工作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前进的道路上也必将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亟待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在新世纪新阶段突出的表现在:经济实力总体增强而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急需转变;改革成效明显但影响与制约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障碍仍比较多,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人民生活水平总体得到提升,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明显,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社会矛盾明显增多,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新的课题,一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住房、医疗和教育等民生问题得不到保障;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推进,但一些领域却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让人感到社会冷漠,道德滑坡;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但一些党员干部甚至省部级高官党员意识、群众意识、服务意识淡薄,贪污腐败、奢侈浪费依然严重等等。把握现在,才能成就未来。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处理并解决好这些社会矛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将受到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中国梦亦将愈行愈远。

最后,要坚定未来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回首过去,则是为了展望未来。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坚持不懈的斗争,把贫穷落后的旧社会改造成为了日益繁荣富强的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新时期,党和政府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基本国情,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会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局面,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已经实现了全国总体水平的小康,并朝着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惠及全国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迈进。中国梦是一个伟大的梦想,不能一蹴而就更不可一劳永逸,但并非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当前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让人振奋,与以往历史上任何时期相比,我们都更接近中国梦,这也使得我们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去实现中国梦。虽然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波折,但很大程度而言,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的出现是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难以避免的,我们坚信一定可以而且必将通过发展的方式得以解决。

[1]新华资料.习近平总书记阐释“中国梦”[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ziliao/2013 - 05/08/c _124669102.htm.2013 -05 -08.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R].2013年3月17日.

[3]赵吕生,刘源.对中国梦概念的理解[J]. 天中学刊,2013,(5):6 -9.

[4]林培雄,刘光明.奋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N].人民日报第007 版,2012 -12 -12.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内涵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活出精致内涵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北广人物(2020年51期)2021-01-10 11:26:28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当代陕西(2019年21期)2019-12-09 08:36:10
挖掘习题的内涵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