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迷宫中的经典回眸——透过影片《画皮》看大陆影视名著改编

2015-08-15 00:50张少茹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画皮原著名著

张少茹

一、 《画皮》的再生

(一)故事情节的更迭改写

《画皮》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的经典篇章。讲的是王生贪爱美色后迷途知返的故事,其中的儆戒意味极为浓烈。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画皮》《画皮2》,是编导以现代视点对原作进行的阶梯式改写。

《画皮》在原有故事主线中,对王生和女鬼进行了大幅重塑,并融入许多新元素。原本百无一用的书生摇身变为俊朗将军,代表恶的女鬼被身份模糊的女妖取代。英雄救美的俗套故事在叠加了宅斗的情节后,异常的诡秘。捉妖人的介入则为电影添上了侦破情节,紧张又扣人心弦,但妖的恶性逐渐被迷雾化,代之而来的是美化的迷情,大大削弱了原著的警世意蕴。

《画皮2》更是仅保留了作品名和极少的旧元素,在片头就直接把女妖定位成一个怀冤抱屈的善良女性。宅斗退居二线,改为两女+一男的爱情战争与国家战争融合的“大”影片。原本掷地有声的谴责最后在两女合体的齐人之景中黯然退场。

原作情节线单一,有一定曲折感,但价值评判简单。《画皮》在现代视野下,情节线逐渐复杂,曲折感也有了新突破,每一个情节线均有较为丰富的异故事展开[1],这些异故事或借人物回忆重现往日时光,或借画外音叙述,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情节,多条线索地铺展使价值评判呈现出多样化色彩。《画皮2》则大胆颠覆旧情节,吸纳国际化的元素,试图展现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但因为情节设置的整体感缺失,致使这条线索在影片中逐渐突兀化,成为画蛇添足的“异故事”。而狐妖的善良化,也使整个影片缺乏应有的价值评判。审视两部名著改编的影片与原著间微妙的关联,人性的欲望逐渐浮出水面,道德、理性慢慢隐退,折射着极为丰富的现实信息。

(二)爱情观的嬗变

蒲松龄的《画皮》中“爱情”有两种模式:居家式与奇遇式。明显有古代婚恋色彩。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男女的情感栖息途径只有订单婚姻或私恋两种。前者由长辈、父母全权包办,婚恋主角完全不用“费时、费力、费心”,他们的倾情演出,即为婚恋任务的终结,“爱情”一词基本不会出场。后者是在古代窒息的婚恋生活中衍生的一种理想化情境:与爱无缘的一对男女,在邂逅中撞出火花,满足了“爱情”的浪漫元素——一见钟情,因为异常难得,这类爱情往往以燃烧式呈现,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爱情的大众化想象和向往。原著中王生与妻子的情感是居家式,与女鬼的情感则恰恰是最富吸引力的奇遇式,因此,意志薄弱的王生鬼迷心窍也成为一种必然结果,而王妻不计前嫌的救夫行为正是封建社会对居家式情感的认同表征。

《画皮》的爱情更多地呈现了中国90年代后期婚恋迷途期的现实。现实中的成功男士在日常生活中因平淡缺失了存在感,美丽、聪慧女性的崇拜与仰慕再次唤醒男性内心的野性和挑战生活的欲望,被需要与被英雄的新生活想象极大地满足了男性的渴望,在原初纯洁的爱情与充满诱惑的激情面前,爱情如钟摆在欲望与道德间徘徊,爱情的不确定性被大大张扬。

爱情在《画皮2》中更多地是以男性视野的形态层层剥离。男主人公的移情被有意识地设置为定情后、结婚前。男主人公被妖术所惑的故事又减轻了他见异思迁的罪恶感,这使得男主人公爱上妖成为可以被原谅的事情,加上女妖的善良化和两个女主角阴差阳错的暧昧情感,最终让两女侍一夫的男性理想“爱情”,在片尾“合体”这一“大胆创新”中得以实现,也成为时下部分男性对“红旗”“彩旗”关系的隐晦欲望表达。同时也留下一丝疑惑,小唯是为追逐真爱才靠近霍将军,还是为了公主,才去离间他们?她真正想爱的人到底是公主,还是霍将军?

二、 人物形象的改写

(一)男性形象的不同阐释

男性形象突破简单的“失足”模式,有更复杂的渐变性。

原著中男主人公是古代社会行走在奋斗路上的一个书生形象。饱读圣贤书的书生本应承继儒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人生指向,但面对诱惑的王生却背离了儒家精神,变身为一个猥琐男:私藏女鬼苟结私情在前,躲避责任推妻子独自面对恶鬼在后,最后又靠妻子出卖自尊得以重生。作者显然是以儒家标准和传统道德进行了富有倾向性的表达。

《画皮》男主人公俨然已是成功男性的代言人:功成名就,家庭幸福,加上救美的善举,无一不彰显着“高、富、帅”绩优男的伟岸形象。炫目的光华背后却是人性的隐暗:夺权庞家军,背叛友情;游走妻子与小唯间,暧昧不清,背叛夫妻之义;一味维护红颜知己,不顾百姓安危,背叛职务之责;为全道义,牺牲小唯,背叛爱情……最终在欲望漩涡中,背叛的是人性中最珍贵的善,呈明了成功男性在权力、情感、道德中,被欲望纠缠的挣扎与无奈。

《画皮2》的男主人公脱去了原有身份,成了拒绝权力魅惑,为爱逃离的成熟男性——霍将军,情圣式的形象定位仿佛预言了结局的圆满。爱情的曲折感由被诱惑变为被迷惑,因此,妖术清除后,清醒的霍将军能够轻松抽离迷情之境。片尾齐人式结果是当下男性对欲望安放的最佳想象。

男性形象的不同阐释,是现代男性对古代男性权力向往的隐喻式表达,也是社会对所谓成功人士扭曲的宽容。尽管编导并未明确表达倾向,但默许式的电影语言显然已经偏离了原著的警世初衷。

(二)女性形象的颠覆描绘

女主人公一改贤妻良母形象,融入了当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原作中王夫人是古代妇女三从四德的典范诠释者。在丈夫不务正业,沉迷女色时,王妻默忍屈辱,时刻牵挂丈夫安危。当恶鬼上门,丈夫瑟缩一边,让她去侦看时,没有抱怨,虽内心惶恐甚于丈夫,仍听命上前。丈夫被恶鬼掏心后,放下尊严,一心救夫,完全是“夫为纲”的旧式女性形象,虽有刚毅品性的微弱闪现,但从根本上缺失了女性个体的声音。作为将军夫人的王夫人虽延续了贤良淑德的旧式女子形象,但她面对丈夫的反对,敢于表达自己的声音,不屈从于夫权。发现丈夫变心的蛛丝马迹虽内心痛楚,但不心怀狭隘,用正妻身份打压小唯,也不以庞将军的爱意做救命稻草,这样的善良已经抽离了旧女性在夫权压抑下被迫的“善”。而一旦发现小唯真面目,不惜牺牲个人,保全他人的义举,则恰印证了“义胆贞妻”四字。《画皮2》,女主人公成为身份尊贵的公主,这使她拥有了古代女性难以企及与爱人平等对话的话语权,也具备了追爱勇气、能力。在爱情路上,首次突破了《画皮》中女性的被动存在状态,以为爱走他乡的形象强势出演。颇有趣味的是,公主这样的强悍形象是靠“女扮男装”的形态完成的,无声地传递着女性弱势的生存状态。而假凤虚凰的情节设置,使原本对立的情敌,滋生出超脱于姐妹、情敌的复杂情感,公主执着形象也因此被淡化。

作为配角的女鬼形象善良化也成为新看点。女配角的形象经历了女鬼、女妖、狐妖的演变。鬼在中国文化中无疑是个贬义词,是恶的化身。但妖在文学作品中妖亦正亦邪,显然被接受的程度要大些。而蒲松龄笔下的狐妖则善良、可爱居多。鲜有恶者。配角形象渐渐褪下恶的皮囊,多了人的味道:善良、多情、重义的形象逐步深入人心,原本泾渭分明的价值判断日趋模糊。

在这场两个女人的尴尬爱情争夺战中,弱势正主借助男主人公的觉醒仿佛获得了胜利,但潜入男主人公内心世界,真相异常惨烈:强势小三早已经登堂入室,占据了他心房的重要领域!在情感的世界里,无论是君子好逑的淑女还是魅惑人心的女妖始终不能得到爱人全身心的爱意,为爱奔忙的无奈的女性,在男性语境下拿什么守护自己?

三、 欲望支配下的商业化名著改编

不可否认中国名著改编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不仅丰富了原著中缺失的细节,而且精益求精的追求与高科技的融入,使改编的影片具有了极强的可看性。但一部分影视创作者为追求国际化,寻求高额市场份额,在创作欲望化的驱动下渐入迷途。

(一)蝉蜕式改写

电影创作始终是一种与流行密切对接的艺术形式。每一个阶段的创作均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带给观众强烈的现实感。然而影片《画皮》逐渐脱离原作,一味求新求异,不加筛选纳入当下元素,反而失去原有文本韵味,让文化的传承流于形式。

如果说蒲松龄的《画皮》是以其鲜明的价值导向,奇绝的情节构想,精美的语言表达成为千古名作,具有了文化传承的意义。那么,改编后的影片显然在逐渐消解这一文化意义。

从警世价值看,《画皮》虽有邪不胜正的终极诠释,但因为美化插足的第三者,浪漫化陈述王将军与小唯的不伦情感,使得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在凄美的临终告白中彻底被瓦解,观众先是被王将军痛苦的:“可是,我爱你呀!”雷得外焦里嫩,接着又在小唯决绝的离世方式中难以自拔,有谁还会为正义的胜利弹冠相庆?

《画皮2》则先因小唯身份的重新定位和男未婚、女未嫁的整体情节架构,淡化了可能的情感价值判断。而两女争一男的模式,又因为两个女性暧昧的关系无法衡定。最为关键的善恶争斗,也因为小唯的善良化和舍身土崩瓦解,至此,人妖不再殊途,我们崇尚的忠贞、善恶有别、友情……已经无迹可寻。

从文本传承看,名著改编初衷是为延续名著的生命力,用适合相应时代的解读方式引发人们对原著的情感,完成文化火种的传递。保存名著原貌,适当地改编,既能满足不同时代的审美需求,也能引发观众对名著本身的关注,从而有效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瑰宝。否则,无下限的名著改编会直接导致不明名著渊源的观众被诱导,失去与名著亲密接触的可能性。

(二)眼球化经济

影视创作追求的是透过眼球效果,实现文化艺术传播的意图。为满足时下观影人群对视觉效果的追求,两部影片不仅在演员阵容中,启用颜值爆棚的偶像级影星,而且在服装、道具、化妆等诸方面上力求精美,原作中青面獠牙能令人半夜惊魂的女鬼变身为魅惑众生的美貌女子,即使是换皮这一恐怖情境也因高科技手段的使用,变得不那么惨不忍睹。为吸粉,给参演明星量身打造情节,力求使每一个“粉”都能在观影时享受到自己偶像的精彩表演,从而提升票房。同时加大了高科技手段,使影片的科技含量极速提升,大大提高了影片的可视性。通过全方位运用多种方式营造视觉冲击力,保证、刺激票房增长,充分体现了眼球化经济特质。

(三)商业式运作

为保证影片的收益的最大化,影片的运作完全借鉴了商业化营销模式。包括影片前期的偶像宣传造势、中期的商业化宣传及后期的片花投放等各类宣传活动,直接推动了票房的飙升。而不同方式的广告宣传、媒体炒作也有效地刺激了观众的观影欲望。最后借影片放映中观众观影反馈,票房情况统计的不停播报完成对影片产品式商业营销。

(四)产业化模式

由不同团队组成的产业链条,使影片从宣传到附加产品的开发等均具有工业化印记。从编剧的团体化到拍摄专业团队的承包式分工细化,再到营销的策略化及影片全国放映的版权买断式,我国影视创作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化色彩。特别是对影片衍生产品如网游等的投入,更增添了产业化特质。

影片《画皮》的商业化名著改编方式已经成为时下名著改编的基本套式,透过《画皮》由名著到影片的更生中,能够鲜明地触摸到时代话语的焦虑。爱情的扑朔迷离,友情的脆弱,权力、欲望的诱惑,影片中弥漫着现代人的情感焦虑。男性生存焦虑也无处不在:职场竞争激烈,家庭生活的波澜不兴与外界诱惑的接踵而至,危险随时的入侵……女性寻觅人生归宿与价值中的自我独立与传统定位冲突;每一个个体在理想与现实中的挣扎、寻索;无一不镌刻着“焦虑”,表征着时代的情绪波动,欲望在波动中时隐时现。

市场经济同样带给创作者多重焦虑,如投入与回报、上座率、观众评价等,都成了影视创作者需要考虑的因素。为满足创作的多重欲望,影视创作者在影片中不断嫁接着欲望。为偶像人脉而加戏,令故事横生枝节,游离于原著;为与国际接轨,纳入西方文化元素,创设国与国的战争,隐喻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为贴近时下,在情感戏中加入现代人的迷情故事……叠加的欲望遮蔽了原著中最经典的表达,也令我们对名著改编的日益世俗化、市场化、商业化趋势渐生忧虑:拿什么守护你——名著?

[1]戴卫·赫尔曼.用声音叙述的电影的新动向[C]//新叙事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画皮原著名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漂流瓶
女中音在当代中国歌剧中的创新表达——以歌剧《这里黎明静悄悄》和《画皮》为例
拔牙
中国故事系列 人鬼恋的两大经典IP 《聂小倩》和《画皮》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名著,我想挽着你的手
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