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雪红
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步伐的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然而,高职毕业生职业能力普遍偏低,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调查及分析,发现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没有科学、全面地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把职业能力等同于专业能力,它们更多强调的是培养与企业某一岗位或岗位群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强调专业对口,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靠学校的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设计等教学任务来完成,学校与企业共同协作进行培养的仅仅局限在顶岗实习。职业能力的培养渠道单一,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评价是学校自己制定的。此标准缺乏企业、行业等专家的参与、监督,没有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和行业认可的具体岗位的职业能力评价标准。它既不能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又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程度。
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就业前夕,通过就业指导、讲座等系列专题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目标定位、就业技巧、自主创业等就业问题进行指导。这些指导形式只是一些概念性和综合性的介绍。各大院校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全面的就业指导体系,无法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指导工作,故就业指导对学生的就业帮助不大。
职业能力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所形成的能够通过迁移而成功地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它是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综合。高职学生应该具有的职业能力具体分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1)基础能力,基础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是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基础能力主要包括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诚信度、责任感、基本的判断和辨别能力、外语能力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一岗位或岗位群所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它主要包括专业岗位设置、工艺流程的掌握程度、实操能力、检修技能、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等。
(3)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能力。它是学生适应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等必须具备的能力。结合我国实际,核心能力归纳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发展创新能力。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与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才能完成。首先,高职院校还处于发展阶段,教师的综合素质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普遍存在着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大部分教师是高学历、缺经验的青年教师;另一方面是学院聘请的退休的老教师。在职的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重偏少。所以,高职院校应该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通过职业培训或下厂矿企业对教师进行中、长期的实践锻炼,使他们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其次,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应该由学院、教师、企业等多渠道共同培养。为了能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中,还要融入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该和企业共同合作,开设一些教学实践,设计大赛,技能大赛等,以促进职业能力的提高。最后,高职院校应与行业相关的就业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完成相应行业的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学生不但能了解企业的工作模式和需求,还能深刻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以全面提升自身的求职技能。
各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共同制定相关专业、岗位、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评价标准。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评价。如在课程教学中,根据职业岗位要求,技能培养需求,以及职业素质要求所达到的目标,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列出整个教学中需要完成的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目标及评分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对每个项目的培养目标逐一进行评价,最终根据项目的评价结果,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综合性评价,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知识性评价,注重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岗位技能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此评价标准是由高职院校,企业、行业的专家共同制定的。它不但能反映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而且也能满足行业、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也能提高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认可程度。
近期,对我院的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眼高手低”、“低不成、高不就”等不良的就业心理。他们只愿意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而且很多学生对就业的工作区域,待遇等期望值过高。他们普遍想去效益高、工作稳定、又不是很辛苦的单位工作。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依赖思想,想靠学院或家长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个人主动参与就业竞争意识不足。
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就业指导。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现状,高职院校确定就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全程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指导。从新生入校开始,大一就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二主要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的法律意识、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大三主要开展就业的政策指导、求职技能、就业心理、加强就业信息的交流、创业教育等,为学生成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从知识性、技能型转向了应用型、适应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科学理解职业能力的内涵,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从迎九,曲桂东,姜荣.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探索-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例[J].职教通讯,2012(17):24~26.
[2]孙鹏飞.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就业思考[J].科技视界,2014(13):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