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官”的政治机会

2015-08-13 21:44
南方周末 2015-08-13
关键词:副部级北京市委市委书记

南方周末记者 钱昊平 南方周末实习生 孙良滋 李玲

调往外地的北京干部中,已有不少人在外地实现了行政级别从厅级到副部级的飞跃。

“京官”到外地受欢迎,还与中国的行政资源高度集中有关,“京官”在北京形成的人脉关系也是难得的资源。

2015年8月5日,北京平谷区委书记张吉福被交流到山西省,出任大同市委书记。去年以来,山西官场“塌方式”腐败造成多名省管干部落马,难以选出合适的接替者,其中就包括大同市委书记人选。张吉福到任时,这一职务已空缺10月有余。

其实,在任命张吉福的两天前,8月3日,山西省委组织部还发布了一则公示,称现任大同市长李俊明拟任大同市委书记,公示时间为8月3日到11日。但公示尚未结束,张吉福突然就被跨省“空降”,取代了原定人选,个中缘由未见官方解释。

不过8月5日下午,宣布张吉福上任的大同全市领导干部大会,透露了一些细节。山西省委组织部长盛茂林说,任命张吉福“是中央和省委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交流精神通盘考虑的”,与市委书记职务失之交臂的市长李俊明也表示,对张吉福的任命,体现了山西省委对大同融入京津

冀协同发展的厚望和期待。张吉福在讲话中提到,赴任前组织上已找他谈话,对他的要求是落实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净化生态,从严治吏,抓好干部建设。

张吉福是近期北京第二个外调的官员。就在7月29日,北京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调任昆明市委书记,同样是“中央和省委的决定”。

在他们之前,北京已有多名区委书记调往外省担任市委书记,随着他们二人的外调,“京官的机会”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外省地市多“京官”

目前国内在任的市委书记中,除了张吉福和程连元,贵阳市委书记陈刚也是从北京走出去的干部。巧的是,陈刚和程连元在北京时还是一对搭档。2012年前,陈刚担任北京朝阳区委书记,程连元是区长。2012年陈刚升任北京市委常委后,程连元接任区委书记,2013年7月陈刚调任贵阳市委书记。

地市“一把手”中,现任新疆哈密地委书记刘剑也来自北京,这位曾经的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在2009年6月担任北京顺义区区长。当了1年区长后,便被调整为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同时兼任北京市援疆工作和田指挥部指挥。此后刘剑相继担任了阿勒泰地委书记和哈密地委书记,生于1970年的他现在是最年轻的中央候补委员。

调往外地的北京干部中,已有不少人在外地实现了行政级别从厅级到副部级的飞跃。原房山区区长张效廉,交流到黑龙江后先后担任过牡丹江市市委书记、哈尔滨市市长,2010年7月任黑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接替张效廉担任哈尔滨市长的林铎也是北京干部,他此前是正厅级的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林铎当了一年市长后升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去年调任辽宁省纪委书记。原通州区区长邓小刚,目前已是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常务副主席兼政法委书记。

从北京交流到外省的,还有一位副部级干部朱善璐。2008年他从北京市委常委兼教工委书记任上,调任南京市委书记,三年后升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现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

与北京不断向外输出干部形成对比的是,从外省交流到北京获提拔的干部不多。最近几届北京市的党政班子中,只有郭金龙、王安顺、叶青纯、洪峰是从外省调入。调到北京之前,郭金龙是安徽省委书记,王安顺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叶青纯是河南省纪委书记,陕西省委常委、副省长洪峰到北京后没进入常委会,担任了副市长。

在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看来,“京官”更容易交流到外地提拔,与近些年中央对地方人事调整的思路有关,不仅从北京,从直辖市或东部发达地区调干部到中西部或东北部担任党政要职,都是趋势。如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此前是南昌市委书记,2011年担任南昌市委书记之前是上海黄浦区委书记;现在湖南省长杜家毫、辽宁省委书记李希也都出自上海。

“京官”到外地后,一般能给当地带去一些资源。原北京市委常委陈刚2013年7月调任贵阳市委书记,当年9月,作为北京·贵阳“创新驱动 区域合作”系列活动的内容,两地达成互派挂职干部的合作协议。2014年3月北京市选派了15名干部到贵阳挂职。贵阳与北京朝阳区还建立了友好市区关系。两年来,贵阳先后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市供销总社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今年还与北京市卫计委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通过干部异地交流,既能向后发达地区输送发达地区的经验,也能更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京官”到外地受欢迎,还与中国的行政资源高度集中有关,“京官”在北京形成的人脉关系也是难得的资源。

上调中央机关的也不少

此外由于北京市的地域优势,北京官员也有更多被上级组织部门了解的机会。“京官”不仅交流到外省提拔的机会多,“上调”中央机关的也不少。2012年6月,北京市委换届选出了84名第十一届市委委员,目前至少已有11人上调中央,既有平调的,也有提拔的。

最先调往中央的是原北京市文化局局长肖培。肖培先后担任过北京青年报社社长、北京晚报社总编辑,北京奥运会筹备期间任奥组委宣传部长。2012年中共十八大后不久,肖培便调往中纪委,先是担任研究室主任,2014年中纪委机构改革,肖培任新组建的宣传部长,今年7月被任命为监察部副部长。

上调中央后升为副部级的北京市委委员,还有姜沛民。他2011年由教育部人事司司长转任北京市教委主任,2013年调任中国农业大学担任党委书记。中国农大系教育部直属高校,党委书记为副部级。此外,北京市旅游委主任鲁勇2013年调任中国残联党组书记,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刘小明在2014年调任交通部党组成员,两人由此从北京市管干部变成了中管干部。

在北京第十一届市委委员中,北京市委文明办主任赵津芳是为数不多的女性正局级干部,2014年担任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该联合会是2013年12月由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原北京市委书记刘淇任会长。

从北京市委委员中上调中央的,还有几位副部级的市领导。2013年全国两会后,时任北京市委宣传部长鲁炜,调任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现在是中宣部副部长、国家网信办主任。原北京公安局长傅政华目前已调任公安部副部长兼党委副书记。二人目前已是正部级干部。

现任国务院副秘书长丁向阳,是2013年从北京市副市长转任的。丁向阳曾担任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的秘书,级别正厅,2003年“空降”北京后,先后担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2006年升任副市长。此次回到国务院办公厅后,主要协助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的工作。

上调中央部门的北京市领导中,年纪最大的是赵凤桐,2014年由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转任中纪委驻国土部纪检组长。当时他已经60岁,到了副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但目前惯例是,省级纪委书记、中央部门纪检组长一般都会干到63岁,这意味着赵凤桐可能晚3年退休。

上调到中央的北京市委委员中,还有一位央企干部。原燕山石化总经理王永健2012年当选为北京市委委员,2013年升任中石化副总裁兼安全总监,但上任不久,青岛在2013年发生了“11·22”管道泄漏爆炸事件,造成55人死亡,王永健黯然去职。

北京市委两位戎装委员在十八大后也被上调,一位是原武警北京总队政委张瑞清,现担任武警部队副政委,另一位是北京卫戍区司令员郑传福,现在是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1992年后三成党政副职升正部

从北京走出的干部中,升至正部级的不在少数。国家部委中,国家工商总局长局长张茅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曾任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地方大员中,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当过北京市委副书记,黑龙江省长陆昊当过北京市副市长。

北京的副部级干部,升正部的几率有多大?据南方周末记者统计,自1992年以后,当过北京市党政副职的干部大约60人,这60人中有不少人既当过副市长,又当过市委常委(不包括戎装常委),截止到目前,至少有21人升任正部级,比例达30%以上。

其中有7人在本地升正部,原副市长孟学农、原市委副书记王安顺后来当上市长;市委副书记中,于均波、杜德印先后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程世峨、阳安江、吉林先后任市政协主席。21人中,调任外地后升正部的不多,他们升正部的主要途径是,直接升任中央部委正职。

一般来说,从地方党政副职直接升任中央部委正职的几率较小,如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此前担任天津常务副市长,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原任四川省委副书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原任甘肃省副省长,团中央第一书记秦宜智此前的职务是西藏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大多数省份至今还没有党政副职干部直接升任中央部委的正职,从地方副职转任中央部委副职倒是比较多。

相比之下,北京的副职直接升任中央部委正部级岗位的几率就大很多,1992年后至少有11人。在任的部长中,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国家网信办主任鲁炜、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正部级)等都是北京市委常委直接升任的。

前几任部委领导中,汪光焘当建设部长之前是北京副市长,龙新民由北京市委副书记提拔为新闻出版总署署长。2008年,41岁的北京市副市长陆昊升任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后,成为最年轻的正部级干部,2013年担任黑龙江省长时又是最年轻的省长。

1992年后离任的北京党政副职中,还出现了两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何鲁丽,曾担任过北京市副市长。原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孙政才现在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猜你喜欢
副部级北京市委市委书记
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高“政治三力”
十八大后被“串”起来的落马市委书记
李亿龙 玩火自焚
新版新闻发言人名录:中纪委首设两名副部级发言人
中国市委书记群像
浅析仇和的施政理念
前团北京市委是全团的一个反面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