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主义“破坏论”的批判

2015-08-13 05:09施佳伟
教育界·上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批判马克思主义

施佳伟

【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不断遭到批判和“围剿”,反马克思主义的声音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一浪高过一浪。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诸多疑问,更有别有用心的人“不遗余力”地给马克思主义抹黑,鼓吹马克思主义的“破坏性”。他们以个别社会主义国家的错误曲折归结为马克思主义的“破坏性”,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断章取义,宣扬马克思主义的暴力性,颠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认识。应对当前这种复杂而混乱的思想状况,有必要澄清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些模糊认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破坏论 批判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不断遭到批判和“围剿”,反马克思主义的声音自20世纪后期以来一浪高过一浪。时至今日,人们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诸多疑问,更有别有用心的人“不遗余力”地给马克思主义抹黑,鼓吹马克思主义的“破坏性”。

一、马克思主义“破坏论”的主要观点

马克思主义“破坏论”者认为,“ 马克思主义者倡导的是暴力的政治斗争,他们拒绝了温和渐进式的变革道路,选择了通过制造血腥和混乱达成目标的革命方式”,“马克思主义从理论上看也许还有些道理,不过一旦将其付诸实践,结果往往是无法想象的恐怖、独裁和暴政”。在他们眼中,马克思主义“只关心暴力革命,不关心经济建设”。

二、马克思主义“破坏论”的依据

“破坏论”依据之一:从苏联开始的社会主义实践最终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后果就是少数人压制大多数人的暴政,人民没有任何民主和个人自由可言。依据之二:马克思主义只专注于阶级斗争与暴力革命,在其指导下使许多国家陷入动乱。依据之三:马克思主义否定了市场经济,而僵化、教条的计划经济给苏联等诸多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贫穷和落后。

三、马克思主义“破坏论”是荒谬的

马克思从来没有否认过民主的意义,但他清楚地看到了民主的本质是与阶级密切相关的。他曾经说过:“民主是什么呢?它必须具备一定的意义,否则它就不能存在。” 所以,马克思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思想,认为“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时所使用的民主,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人类民主发展历程的恰当演进,是实现真正民主制的必经途径”。在资本家眼中犹如洪水猛兽的这一思想,恰恰是代表了最广大无产者的利益。马克思主张:“在民主制中,国家制度本身就是一个规定,即人民的自我规定。国家制度、法律、国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规定和特定内容。”与西方资本主义实现的少数人的民主不同,马克思主义是要实现大多数人的自我管理,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马克思的暴力革命学说只是其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提到的一小部分,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一样,也是在深刻总结人类历史的经验上得出的科学结论。纵观世界历史,历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有多少是采取和平过渡方式的?就算标榜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也没有避免暴力革命。 “破坏论”者把社会的贫穷与动乱归结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指导更是毫无根据。麦克·戴维斯在他的著作《维多利亚时代末期的大屠杀》中记述了19世纪末期,本可避免的饥荒、干旱和疾病如何在印度、非洲、中国、巴西、俄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夺走了上千万人的生命。而这些国家当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难道它们的灾难也是马克思主义一手造成的?看看当时的世界环境,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的狂潮使得许多国家陷入战乱,资本主义对殖民地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的疯狂掠夺以及其自由市场给落后国家带来的通货膨胀、物价飙升,使得普通民众生活难以为继。什么是暴力?这才是真正的暴力!

马克思从来没有否定市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指出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刺激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但马克思也清楚地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经济的弊端,提出了国家调控的重要性,这对当今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苏联计划经济的崩溃不应归结于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苏联片面理解马克思关于经济建设的理论,过分强调了国家调控的作用,使得国内经济发展陷入僵化,但造成其经济彻底崩溃的原因不仅仅如此。苏联建国后,处在一个十分艰难的国际环境下。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把当时的苏联卷进了军备竞赛,经济制裁、贸易封锁等手段破坏了苏联国内经济。尽管在这样的重压下,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仍能保证为占到全欧洲总人口一半的人民提供廉价的住房、燃料、交通和文化产品,拥有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而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市场与国家调控的优势,才得以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发展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保持着7%以上的经济增速,经济实力也越居世界第三位。

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对我们的影响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消散。要认清事实,只有拿起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才能保证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前行。

猜你喜欢
批判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强人工智能和超级智能:技术合理性及其批判
对风险刑法理论的批判与反思探究
冲破单向度的枷锁
用“批判”的思维解读语篇的光辉
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价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