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琳
摘 要:“世界大学城”的推出掀起了我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浪潮,目前全省的高职院校基本具备了“校校有平台,人人有空间”,引发了我省的“空间教学革命”。而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主体,其他移动设备为辅极速发展的形势下,移动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以某门课程为实例,如何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构建可移动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移动学习随时随地参与到该课程的云空间教学中来,是本文提出的原因。
关键词:云空间;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学习环境
一、研究意义
云空间,是指世界大学城(www.worlduc.com)云计算平台提供的用户空间,是一个基于云计算以用户空间为基础的资源共建共享型网络服务平台。它是湖南省在2009年通过租赁方式投资近三亿元,针对Web2.0、视频和音频等云计算技术开发服务平台搭建的职业教育网络学习互动交流平台,实现了全球信息资源的聚合与共享。湖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基于“世界大学城”搭建了机构、教师和学生的云空间,掀起了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我院于2011年07月15日召开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动员大会,正式启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工作,开始了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空间教学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据统计,到2015年2月底,我院校师生在用空间3614个,建设了90余门空间资源课程,上传资源67689个,师生空间接受校内外访问2505846次。学校对教生空间的建设有统一的规划,包含有资源网、课题网、素材、交流平台。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其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移动学习(M-Learning)研究近年来越发成熟[2],已经形成了从E-Learning到M-Learning再到U-Learning的发展共识[3],并积累了从理论到资源,从终端到平台、从活动到实践等多方面的研究发果。
据研究分析,移动学习环境可分为三个层次[4]:第一层次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和移动学习网络接入;第二层次为移动学习平台和移动学习资源;第三层次为移动学习的内容选择和设计及移动学习活动设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表1所示为近年来国内外移动学习典型的实践研究项目和案例。
注:以上序号分别表示项目如下:1.戴斯孟德·基根博士引领的欧洲M-Learning项目;2.从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项目;3.诺基亚公司开展的移动教育研究项目;4.英国M-Learning解困教育社会问题,该项目主要是为了解决存在于欧洲年轻一代中的文盲问题、缺少继续教育问题以及由于缺少信息技术而导致的不公平问题;5.由IST支持、英国政府领导的学习与技能发展项目LSDA,针对失业状态的16-20岁年轻人;6.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采用带摄像头手机进行追踪普适学习项目7、英国伯明翰大学的M-Learning与环境学习(Mobilea)研究项目;8.参与式模拟的体验式学习-典型的共同参与模拟仿真实验项目是英国NESTA未来实验室的Savannah项目;9.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斯坦福学习实验室(SLL)开发了几种较为简单的移动学习模式;10.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起并组织的非营利项目OLPC;11、美国电子参观指南;12.美国纽约Cohoes中学的Palm手持电脑进行测验;13.哈佛教育研究生院HDUL项目;14.美国的普渡大学推出的BoilerCast网站,它是RSS技术与MP3播放器结合的产物;15.新加坡MobiSkoolz系统,课堂即时信息反馈系统;16.日本德岛大学支持课堂学习BSUL环境,基于无线网络支持交互性的课堂提问与回答系统;17.日本德岛大学的LOCH-支持户外手持移动设备的非正式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的语言学习实验;18.日本JAMIOLAS使用传感器支持模仿和拟声词汇的学习;19.出现在日本市场上面向移动手机用户的英语学习网站-PocketEijiro;20.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承担的“手持式网络学习系统”项目;21.南京大学和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以及SCC公司研发的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ET;22.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23.诺基亚和北京掌上明珠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行学一族”;24.广东省河源市手机学习园地平台;25.上海电大与上海蓝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构建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平台;26.台湾清华大学的手机课程;27.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8.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进行的移动教学实验项目;29.北京师范大学移动视频课程点评平台。
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研究目标
空间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移动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现有的“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研究,以流行的教学理念为指导,选择某门专业课程,建以微课资源为主体的可移动学习的移动设备环境和移动学习服务环境,研究构建可使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进行移动学习的资源和APP软件。构建的移动学习空间工作机制如图1所示。
(二)研究内容
1.选择某门专业课程,基于世界大学城空间,以流行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开展教学探索,并设计编写基于云空间的微课教学和移动学习方案。
2.根据方案的要求,建立以微课教学资源为主的相关空间课程资源,制定移动学习资源的组织方式(由小文本和6分钟以内小视频构成)和发布规范。主要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如何创建课程资源、利用“云空间”发布课程资源,以方便移动终端的访问。
3.基于移动终端,研发一款集资源发布、访问、互动交流于一体移动客户端软件,移动学习基于MOOC理念,通过手机等移动学习工具,开展自主学习,最终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
4.基于云空间的可移动学习实施方案,在云空间组织开展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评价、反馈,写出实践报告,逐步将研究成果在学校范围内进行推广,撰写研究报备与论文。endprint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如何在移动学习中重用“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现有资源。目前,“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上已经上传了上千门课程,几百万个资源,资源类型包括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格式,在课程资源的要求下,如何能在移动终端设备上进行适合移动终端设备的访问学习,实现现有资源的重用,是本课题要研究考虑的重点问题。
2.基于“世界大学城云空间”,建立适用于移动学习以微课教学资源为主的资源标准规范。国内外教育资源标准,大多是以计算和互联网络为主要环境制定的,如何根据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特点,参考“世界大学城云空间”的现有功能和现有的网络教育资源标准,建立适用于移动学习以微课教学资源为主的资源标准规范,以方便移动学习终端设备的访问,也是本课题要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
3.移动终端上资源的获取、呈现、组织问题。移动终端设备性能差、处理能力相对较弱,如何在移动终端设备开发易于操作使用、性能可靠的移动学习系统软件,这也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四、结语
近年来,移动学习研究从理论到资源、从终端到平台、从活动到实践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但从总体上讲,移动学习应用在高校仍处于研究和测试状态,一些已经投入和应用的系统也存在学习领域窄,技术应用单一等限制,目前尚没有一个成熟的、立体化的高校移动学习系统[5]。本研究将已经成熟并广泛使用的“世界大学城云空间”以及其拥有的庞大资源作为移动学习支持环境,从某一门课程出发,重点从移动学习终端环境进行研究设计,搭建一个基本的可移动学习环境,实现“世界大学城云空间”资源的“随时、随地”访问,将进一步拓展空间教学活动,推进数字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
[2]张驰,陈刚,王敏娟.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6).
[3]刘建设,李青,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7,(7).
[4]方海光,王红云,黄荣怀.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安全研究专栏综述篇[J].现代教育技术,2011,(1).
[5]孙洪艳.高校校园环境下移动学习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