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隐喻理论视角的英汉基本颜色词“白”隐喻用法差异

2015-08-12 04:14金星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金星

摘要:隐喻根植于人类的概念结构,是深层次的认知机制,而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本文对英汉语独特的“白”色隐喻的目标域进行了归类,并通过实例具体分析了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对英汉语基本颜色词“白”色隐喻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概念隐喻; white;白; 英汉差异

1980年,Lakoff和Johnson发表了合著《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并提出隐喻不是语言的表面现象,它是我们用来理解抽象概念,进行抽象推理的主要机制隐喻是从一个概念域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构映射。隐喻根植于人类的概念结构,是深层次的认知机制,而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例如:从“争论是战争”这一隐喻概念可以衍生出许多的语言表达方式,“论战”、“唇枪舌战”等。此后,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隐喻的浪潮,隐喻也成为哲学、语言学、教育学等领域研究的中心议题。颜色词,作为人类基本认知范畴之一,对其隐喻用法的研究能更加证实隐喻映射具有经验基础这一认知普遍性。

Berlin 和Kay于1969年研究了98种语言的颜色词后得出结论为存在11个基本颜色词,如果一种语言只有两个颜色词,那很可能是“黑”和“白”, 这就是本文选取“白”的隐喻性用法进行分析的根本原因。目前,国内对基本颜色词隐喻用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注重颜色词概念隐喻本身,对“白色”隐喻的目标域进行了分类总结并深入探讨了从颜色词到各个目标域的映射过程。

《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词典》中对“white”的定义为牛奶、盐和雪的颜色,而《说文解字》中把“白”释义为西方之色也,用以指物色白。由此可以看出,英汉语对于白—这一基本颜色词的释义基本对应。这种纯洁无垢的颜色特性使得英汉语中“白”的目标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例如:“光明”与“纯洁”,“合法”与“无辜”等。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的体验性是人们概念产生,隐喻形成的基础。因而相同的生理结构,类似的身体经验是导致英汉语中“白”色隐喻共性的根本原因。然而,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类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势必会造成英汉语中“白”色隐喻的差异性。接下来,本文将分别探討英汉语独特的“白”色隐喻。

1、 英语中“white”的特殊隐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有的地理特征、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而这些因素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因此,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一些表达,英语也不例外。一些概念隐喻是特殊存在于英语中的,汉语中是没有对应的,以下为例。

(一)COWARDICE IS WHITE

在英语里,“white”能被映射到表示个人性格的目标域—“懦弱”上,因而衍生出的表达有“white feather” 和 “white-livered”。前者源于人们对于斗鸡的经验总结,纯种的用于参加比赛的鸡通常不会露出白羽,而尾部有白色羽毛的鸡通常被认为较差的杂交品种。因此,“show the white feather”常被用于指代一个人显露了他的软弱。“white-livered”指代易受惊吓的人,因为易怒的人身体里会产生大量的黄色胆汁,那么黄胆水较少的人也被认为是懦弱、缺乏勇气的。这种基于特殊的传统或信念而形成的概念隐喻也是特殊存在于英语中的,汉语中是没有对应的。

(二) ORDINARY IS WHITE

英语中还有一些“white”的相关表达是比较特殊的,例如:white-bread,white sale等。其中,“white-bread”指代平淡无奇的,恪守传统的,典型白人中产阶级口味的,该词原意为白面包,其原料为精制的白面,只有中产阶级以上家庭才能负担得起,因此常被用以代指白人中产阶级。这种部分代整体的表达被认知语言学家们称为“概念转喻”,这个词汇中包含着转喻THE MIDDLE CLASS IS WHITE BREAD,但是其中又暗含概念隐喻ORDINARY IS WHITE,该词的形成是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共同作用的结果。“white sale”指床单、毛巾等白色织物的削价促销,可以视为是概念转喻TEXTILE IS WHITE映射作用的结果,用白色来指代白色织物,用白色织物来喻指所有颜色的织物。因此,与white-bread不同,white sale只是概念转喻的外在语言表达。

2、 汉语中“白”的特殊隐喻

因为汉语和英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发音方式和拼写方法等语言本身的差别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差异必然会导致汉语中的“白”从颜色域向其它目标域的映射与英语的“white”有所不同。

(一)死亡是白

因为白意为苍白表示一个人面无血色,没有生机和活力,因此汉语中,白色常被影射作用到表示死亡的词汇上,例如“死白”。根据“五行说”,白代表金,是残忍,暴力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道教里,白,西方之色,即指白虎,主刑罚。而太阳的东升西落也常被借以代指生命的出生与死亡,因此,“死亡是白”这一概念隐喻存在于我们的内在认知里,而其外在的语言体现为白无常,白虎星,白喜等。白无常为中国志怪故事里的身穿白衣的索命鬼,白虎星指能给别人招致不幸的人。白喜是基于中国的传统丧葬风俗而形成。不同于婚礼中新人穿着红色礼服的“红喜”,“白”源于葬礼的布置必须为白色,而家属需穿着白色孝服以示对死者的孝顺。就像新生儿的降生为喜,老人的辞世也为喜,因此称为“白喜”。笃信风水学的人会尤其的忌讳这些,这也是白色成为禁忌色的根本原因。

在这个概念隐喻中,“死亡”是抽象的不可感知的,而“白”是可以具体看到的,因此人们通常把较为熟悉的、具体的“白”这一概念域映射到不太熟悉的“死亡”这个概念域上,这样有助于对后者的理解。

(二)不体面是白

白之所以是汉语中的禁忌词汇不仅仅是因为它常与死亡相连,还因为这一颜色常被用于侮辱性词汇里。白常用以代指贫穷、没有文化等,例如:白丁,白屋,吃白食,白痴,遭白眼,白眼狼。

“没文化是白”这一隐喻是基于中国古代为官者着黑色袍服,为民者着白衣的习俗而成。由于平民多不识字,所以古代常用“白丁”或“白衣”来形容平民百姓。“白屋之士”、“白屋寒门”等隐喻性用法也是有根源的。古代贫民聚居区的屋子常用近似于白色的茅草做屋顶,因此被称为白屋。后来,人们常用白屋喻指贫穷、寒酸,这就是“贫穷是白”的概念隐喻的由来。

“不体面”这一目标域的其中一个分支是“不花钱不劳动”,相关的隐喻性表达有吃白食、吃白饭等。正常情况下,人们得到食物需要付出同等的报酬或是劳动。因此,吃白食意为不付出报酬,吃白饭意为不付出劳动,然而此种行为为人们所诟病,继而赋予了这些表达轻蔑、侮辱的意味。

“遭白眼”与“白眼狼”中的两个“白眼”含义并不一致,成因也不同。人们常用翻白眼这个动作来表示轻蔑,因而用“白眼”来代指蔑视的心里。而“白眼狼”源于《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在该故事中,狼为东郭先生所救却反过来要吃了他,所以人们常用“白眼狼”来喻指恩将仇报的人。这两个词汇分别体现了两个概念隐喻,即“轻蔑是白”和“不知感恩是白”。

(三)反革命是白

在汉语中,白色常被用在政治领域里。与红色指代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白”是“反革命、反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概念隐喻被应用到一些表达里,例如“白色政权”指国民党政府或反革命统治集团,而“白军”或“白匪”常被用来称呼反共党派。后两个词是外来词汇,源于“the White Party”,是对俄国十月革命红色政权建立后的反动派的称谓。“the White Party”被借入汉语之后被译成“白军”,一般用于专指国民党。

这一概念隐喻还有一个特殊的表层语言体现,即“白色恐怖”。其特殊性表现在这一词汇在英语中存在类似的表达—“white terror”,但两者并不完全对应。汉语中的“白色恐怖”喻指反动派为镇压共产党员或是进步人士的而采取的暴力行動,而“white terror”指反对法国革命的运动。

“白”从颜色域被映射到政治领域表示“反革命”在文革期间有特殊体现,例如“白专道路”等。当时的口号是一切为党,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如果有人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而忽视政治,那么他走的就是“白专道路”,会受到群众的指责与批判。中国政治、历史阶段的独特性是这一概念隐喻只存在于汉语中的根本原因。

三、结语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隐喻,它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能通过人们对于外界的感知与体验获得意义。本文对英汉语独特的“白”色隐喻的目标域进行了归类,并通过实例具体分析了社会环境的各个方面对英汉语基本颜色词“白”色隐喻形成的影响,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民族心理和历史文化等。谨希望以此能激发更多的研究者对基本颜色词的概念隐喻研究的兴趣,从而对该领域进行更完善、更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Ungerer, F. &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8.

[3]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