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的狂欢

2015-08-12 00:52黄微
北方文学·下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荒诞余华对比

黄微

摘要:余华的先锋小说《河边的错误》,一件案子将人世间的荒诞离奇呈现在读者面前,疯子才能拥有随心所欲的自由。作者把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文本,在零焦距的叙述中让读者漓淋尽致的感受到残酷的一种,在几组对比中看到希望。作品展现出来的是对社会和生存现状清醒而深刻的思考,对人性本身的反思。

关键词:《河边的错误》;余华;荒诞;对比

一、四维感觉下“幸福”的残酷

余华在《河边的错误》中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幻觉的四维感觉大幅度的渲染暴力与残酷,形成化丑为美的艺术表现,也就是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审丑表现。余华的小说把暴力、死亡、冷漠、血腥作为叙述的常态,这也是其先锋性的特点之一。这种审丑艺术强烈的冲击着读者的感观,考验着读者的承受能力,同时给读者带来另类的阅读享受。余华试图通过暴力性的刺激使人们正视历史深处的残酷,也使人们正视自己骨子里的嗜血的本性和潜能。

感觉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在人身体、大脑、心理上的反映。这种感觉主要体现在基本的视觉、听觉、触觉中以及在视觉、听觉、触觉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反应产生的幻觉。文本大肆的描写疯子与幺四婆婆施虐与受虐的行为,美丽的描写着悲哀、痛苦的情绪。幺四婆婆把受虐当作享受。因为只有在疯子这里幺四婆婆才觉得活着的价值,她把疯子当成是自己的儿子,她悉心的照顾他,她有了被需要的存在,人需要的存在感和需要被需要的心理在此时被激发出来了。她把疯子当作是自己的丈夫,每当遭受疯子的毒打的时候,她就会想起四十多年前去世的丈夫。丈夫对她的毒打与疯子对她的毒打是一样的,通过被打,幺四婆婆释放了心中的孤寂与思念。挨打,成了她自十八岁死了丈夫以来最幸福的时光。这是幺四婆婆的触觉和幻觉享受。

《河边的错误》带来了视觉的冲击。通过各种镜头个个场面的暴力与死亡,特别是乐在其中的受虐,带给读者感官的挑战和狂欢。被疯子砍了三十刀并放在坟堆上的幺四婆婆的头颅,这是出现在河边的惊心动魄的场景。跟随着叙述者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疯子一次次的仍篮子,幺四婆婆一次次的捡回。我们看到的一次次的失去与回来,是幺四婆婆对疯子无止境的溺爱。这是两个疯子的虐与爱。疯子没有道德概念,也不受法律的束缚。他们表现出了人类原始而真实的状态的一个侧面。

二、对比中的人性与社会

对比是把两个对立或矛盾的双方或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起比较对照,使文本中人物形象更鲜明,让读者在比较中辨别是非,分清好坏,对现实进行反思。从微观的作品情节中可以看到余华的用心。在作品《河边的错误》的几组对比中包含着作者的生命体验,对人性、生存状态的思考。

成人世界与孩童世界。从看待事物的方式看成人的冷漠与小孩的纯真。孩童的天性使然,没有受到社会与成人世界的污染,他们本能的真诚、好奇,天性的善良、热情。孩子把他在河边看到的一切迫不及待的告诉父亲、母亲、路人、伙伴,简单而单纯的动机,希望他的话有人信并得到表扬。他把看到的告诉警察,对案件充满好奇与期待,“抓住那家伙后,让我来看看”,“你要我帮你抓住那家伙吗?”孩子当面指证嫌疑犯。孩子天真无邪,终于在河边被疯子虐杀,在复杂的成人世界中死亡是他最终的归宿。在成人的世界中,镇里的大人习惯用冷漠包裹自己。生活的琐碎与社会经历的磨练使人们普遍具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沉默是一种习惯。沉默是大众以退出的方式所作出的反应,沉默是一种策略……他们(大众)取消了意义。当听到孩子的讲述,父亲挥手给了他一个耳光,母亲脸色一沉。不愿孩子多事,惹上不必要的麻烦。幺四婆婆的钱从不存进银行,因为她不相信别人,选择把钱一张一张的编进麻绳里。工厂传达室的老人、工人王宏本不想交代什么,怕麻烦,不想跟公安局的打交道说出了他看到许亮的背影。许亮的朋友相信许亮杀了人并对许亮的死表示漠视。文本表现出陌生人、朋友、亲人之间的互不信任,为己之私相互冷漠。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人们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友爱消逝。

常人的束缚和疯子的自由。文本展现出现实的荒诞。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位疯子,在理性的克制下人的疯子性隐藏着。疯子不知怎么疯的,在文中出现时他已经是一个疯子。他是疯子,他可以像一个小孩一样随性,为所欲为。当疯子杀了人,提着带血的柴刀在老邮政弄里进进出出的时候,没有人认真地注意他,人们对于疯子的任何古怪举动都不必在意,忽视成全了疯子的自由。疯子的自由也是法律给予的自由,在他杀人后法律不能对他采取制裁,给了他一次次杀人的机会。刑警马哲不被常规束缚,思维缜密,破案老练,他从被忽略了的疯子处打开破案口。马哲的清醒与理性帮助他侦破了案子,但理性的清醒者有他的无奈与痛苦,找出了真凶,却让他逍遥法外,并让凶手三番五次的杀人而不能制止。他杀了疯子,用他的疯狂换来小镇的太平,最后他只能用“疯子”的名义逃避法律的惩治。当荒诞性成为常态,现实会变为可怕。

三、结语

好的作品往往能让人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人的冷漠与自私,变态的疯狂,现实的荒诞,无不让生活中这种氛围中的人们感到窒息。如果说疯子、许亮、王宏、幺四婆婆等体现的是人性恶的一面,那么马哲的正义,马哲之妻的体贴与理解,局长的爱才之心,孩子的童真之心,无一不是给人予希望,作者的人文关怀,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吹进一股清新的风。

参考文献:

猜你喜欢
荒诞余华对比
一颗假糖的温暖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
金承志:人生要“荒诞”,生活得找乐
活着,是生命的常态——读余华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