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力
摘 要:现代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先教后学的,有先学后教的,也有边教边学的,“学·教·测”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效率;自主学习
近两年来,我校实施“学·教·测”教学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以前相比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在探索实施“学·教·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说明在此模式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方法。
一、根据学科特点,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一直以来都是非常重要的,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于教材的研究及应用都非常重视,尤其是对教师如何使用教材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议要求教师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
根据“学·教·测”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以下教学片段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指导自学(教师出示问题)——“学·教·测”教学模式的一个环节。
(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吗?(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撒尿吗?(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吗?(4)这三种行为一样吗?有哪些种行为是一样的?(5)前一种和后两种行为为什么不一样?你能给它们命个名吗?它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让学生结合资料和生活经验分析以上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学习行为按形成的途径划分,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本质区别:先天性行为是出生后就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时不具备,在成长的过程中,适应生活环境,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而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
这是我校王敏老师在区域校优质课评比中所教授的一节课的教学片段,王老师在处理教材上有独到之处。她首先抓住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提出了一系列学生特别熟悉的问题,而没有直接运用教材中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分析熟悉的资料基础上作出合理的判断,然后再通过阅读、分析、对比教材上所给的资料,明确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提高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科学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习兴趣是观察的保证。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观察作为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受心理因素影响较大。学生进行观察表现各异,有的精力集中兴趣盎然,有的无精打采索然寡味。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全身心地投入观察。兴趣是成功之本。兴趣浓了,学习劲头就足了,学习效率就高了。一般来说,学生对常见的、有感知的观察对象缺乏兴趣,注意力也易分散。教学中要避免和摆脱这种心境,必须让学生在平凡中看到新奇,在简易中发现奥秘,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学·教·测”教学模式下,通过精讲释疑这一环节,力求精练点题,在学生自主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做好“学·教·测”教学模式与实验教学的整合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通过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能巩固课堂知识。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教·测”教学模式的环节、步骤与实验有冲突,也就是说,利用“学·教·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就没有实验的时间,针对这种情况,我不断摸索、尝试适于实验教学内容的“学·教·测”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运用“复习连接—定向示标—自学指导—精讲释疑—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一课一测”环节进行教学,精心设计实验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尝试操作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根据学生在尝试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精讲释疑—演示操作;学生进行巩固性操作;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将实验中应该让学生注意的问题编写成试题进行一课一测。这样学生就会很好地掌握实验方法步骤,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作为先进的教育媒体,具有很大的优势:(1)可以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增加课堂容量。(2)可实现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步输出,超越时空的限制,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微观世界,展现动态的微观变化,利于学生对难点知识的理解。
青少年学生具有富于想象、喜欢怀疑和争论的心理特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展示相关知识背景,引导学生独立的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凡事都有个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尽量避免使之成为花架子,或者过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那样的话,就失去其优势了。
另外,虽说多媒体可以增加课堂容量,但是不能盲目地扩大课堂容量,需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反馈的时间。否则,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课堂的容量和节奏,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消化、理解,能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达到多层次教学,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即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能够真正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