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春丽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完成的任务。在历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结合教材,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和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下面结合我的初中历史教学的经验,就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出几点看法。
一、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尧舜禹的禅让、夏商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秦汉一统、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隋唐五代直至元宋明清的光辉灿烂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财富,四大发明,随处可见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思想,汉字的演变等等。中国的历史博大而又厚重,绵延五千而不绝,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二、运用对比的方法,深化爱国主义思想
历史现象既是千差万别,但又有着多方面的联系,因而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要以不同的角度让学生鉴别历史的是非、善恶、美丑,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可以利用正反对比。
三、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名人事迹或历史事件培养创新意识及激发爱国情感
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开始占优势,初中生观察人和事的自觉性逐步增强,对周围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情都十分关注,初中生自我意识增强,“成人感”突出。应该让他们不仅仅局限课堂知识,而是深挖、升华课堂知识,把观察到的现象或学习到的知识与道德原理、爱国热情联系起来,使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充分利用历史人物的言行,去感染学生的心灵。如,林则徐、邓世昌、关天培、孙中山等爱国英雄的壮举,徐骧的“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等。要充分利用历史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总之,让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主线,从而把学生培养成祖国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