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旺
考试的目的不仅是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试卷评讲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但是在日常教学中大量存在着教师系统评讲,单向交流,效率不高;学生只看分数,忽视问题分析等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试卷评讲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为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师生共同分析问题
教师应分析考试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讲评前要先进行有关的成绩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全班的总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及格率等),以此来确定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对答卷进行客观的分析:一是对试卷的分析,统计试卷中所考的知识点及分布情况,判断试卷的难易度和重点及难点;二是对学生答题的分析,一方面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对有创见性的解题方法应加以肯定;另一方面,要找出答卷中学生出错率较高的试题或典型的错误,仔细分析其出错原因,包括掌握知识性失误和技能性的失误。这样不仅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而且有的放矢。这是提高讲评质量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进行试卷评讲是起不到它的作用的。
但是做到这些只是让教师明白了要教什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可能还是模糊的。因此,考试后需要让每个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哪些是粗心造成的,哪些是知识没吃透,哪些是完全不能理解的。通过自主分析,学生能带着问题到课堂上,更有目的地参与到试卷评讲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把学生问题收集起来,和自己分析的情况进行对比,找出学生问题的原因,拟定出课堂上需要重点评讲的内容,这样会更加有的放矢。
二、选择适宜的评讲时机
试卷评讲必须及时。如果测试之后过好几天,甚至学生把试题内容都快忘了才讲评,这样会降低学生寻求正确答案及原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对错误的纠正及知识的弥补。学生考试后他们在头脑中留下对试题解答情形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同时在心理上他们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想知道考试结果的愿望。教师要抓住这些心理特点,及时地进行讲评,这样,学生会因增加对教师讲评材料的关注而集中注意力听课,并容易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浓厚兴趣,这为教师的讲评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这也是提高讲评质量的根本保证。及时的讲评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明确努力的目标,讲评越及时,就越有利于讲评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成为试卷评讲的主体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表达有利于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从杜郎口中学教学改革、重庆綦江模式中都可以看到小组学习、学生轮流上台讲解有利于学生群体的共同提高。因此,在试卷评讲阶段,学生可以也能够成为评讲的主体,从而让试卷评讲成为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课始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订正。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相互帮助,解决一部分问题。当然,常言说,“功夫在诗外”。要保证小组讨论能正常进行,首先要从常规教学抓起,平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能力。不然,小组活动只能流于形式,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小组学习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知识点复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点复习完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学习。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最后由教师启发、引导,师生一起来解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可以鼓励成绩较落后的学生在小组的帮助下承担上台评讲的任务,让学生更主动地、充满信心地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而不是令学生有一种“负罪感”“自卑感”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四、拓展新题,巩固提高
数学习题纷繁复杂,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进行归类总结,触类旁通,进行拓展,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将会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试卷上的原题订正结束后,接下来,针对试卷上的典型错题,教师采取必要的手段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进行一定量的补偿练习就显得相当必要。比如,在评讲了三角函数的周期性问题后,马上提供同类题型让学生练习。
当然,选择同类题型的过程,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判断题型本身就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训练,迅速而有效地判断题型,有利于学生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也避免了一些“积极”的学生因为信心不足而“自加压力”,开展题海战术。同时,学生参与拓展练习题的选择,让学生更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和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唱独角戏,试卷评讲也不在于告诉学生错了多少,而是重点在于点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对不同题型的重要解题思路和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归纳,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评讲课的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