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华
何谓语文味?语文味教学流派创立者程少堂在《语文味:中国语文教育美的逻辑起点》一书中指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育(主要是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主要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文教堂教学散发语文味呢?下面就以《项脊轩志》一文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下:
《项脊轩志》是篇经典文言文,经典在于它感人,没教之前已经有学生被感动了。但更多的学生初读之后感觉:我只有感动,但不知为什么感动,我知道它好,但还说不清它为什么好,它有一种美感,但我们说不出美在哪儿,希望老师帮忙把朦胧的东西清晰起来。
因此,我希望这篇课文的教学能以共生互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通过用心解读、体验,精心激趣、设疑,适当点拨、启发,深入小结、总结,巧妙拓展、延伸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去阅读、去思考、去体会、去体验,直到学生品出味道,像没有酒量的人被陶醉一样,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最终达到师生共享美感的诗意境界。
一、用心解读、体验
备课时,自己沉浸课文里了,如同沉进海洋一样沉进了作品的生活里,从作者生活的褶皱里体会出人生的酸甜苦辣。无论是“诸父异爨”“东犬西吠”“始为篱,已为墙”,还是“娘以指叩门扉”、大母“以手阖门”、吾妻“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或者“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等等,都是日常的琐事,但又是多么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我从这些生活的细微之处走进了作者的心灵,感受到了作者的悲欢。因为有丰富的审美体验在前,所以在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美感时就多了份从容,多了份自在。
二、精心激趣、设疑
为了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也同时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唤醒他们对相关生活、情感、文字、文学的记忆与感受,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与心灵,我精心设计导语、问题。
如,开头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道了解了明代唐宋派散文的突出特点:写细节,抒真情。一起感受了作者置身修葺后的书房时内心那份惬意和面对分崩离析的家庭时内心那份无言的悲凉。而亲人的离世,又在作者的心海荡起怎样的波澜?
又如,引导学生赏析有关大母的细节描写时的设问。俗语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回忆母亲,作者伤心而泣,泣是无声地流泪,低声地哭,而回忆祖母,作者却是不自禁。长号是放声大哭。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细节引发作者如此汹涌的悲情浪潮?
作者回忆往昔祖母的疼爱关切、喜悦期待、迫切激励的生活细节,犹如嚼着一颗颗浸泡着蜜的陈山楂,然而此刻作者嚼起来不但不觉得甜,反而苦不堪言,整个情感的大坝都决堤了。为什么呢?
再如,引导学生赏析有关吾妻的细节描写时的设问:这篇志至此本应结束,但五年后,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出现了一个倩影,项脊轩多了一位常客,尽管是短短的六年,却让作者纪念一生。35岁之作者回忆妻子时,在他记忆的长河中,荡起的是怎样的小浪花?
以上导语、过渡语突出采用比喻修辞,贴切生动,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适当点拨、启发
学生在阅读文本、品味语言、理解关键字词句时,我对他们采用点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细细感受人物真挚的情怀,欣赏人物美好的性格形象。
如,“扣”,轻轻敲,体现母亲的什么性格?(温柔)
“儿寒乎,亦食乎?”这是一个母亲听到女儿从乳母怀里传来哭泣声时的一种近乎本能的反映。而这细微的言行正体现母亲对孩子的什么情怀?(慈爱)
又如,祖母说“他日汝当用之”,意思是“以后你一定用得上这象笏”,言外之意是将来孙儿一定能在朝廷当官,光宗耀祖。这无疑是对孙儿精神上巨大的激励!激励孙儿怎么做?勤奋读书,积极进取,振兴家庭。
再如,我们看“顷之”这个词,速度快不快?旧时妇女是裹小脚,三寸金莲行动不方便,加上年事已高。祖母以这么快的速度拿来一个象笏,表明祖母对孙儿早日出人头地、光宗耀祖的希望是多么迫切。
还如,妻子的诸小妹就是归有光的各位小姨子们,小姨子们的话反复提到什么?(小阁子)小阁子在古代并非新鲜事物,为什么小姨子们反复问起?归有光家的小阁子好吗?(不好,简陋,是阁子里的人好,阁子里的生活特别温馨。)这个细节是间接表现归有光夫妻间的什么?(恩爱)
以上点拨、启发过程,轻轻拨动学生的情弦,使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不知不觉领略其中人情人性的动人风景,受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熏陶。
四、深入小结、总结
精当、深入的课堂小结、归纳、总结,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收获更深刻的感动。
如,小结1:正是母亲的温柔、慈爱、善良拨动了归有光和乳母主仆二人情感的琴弦,所以“余泣,妪亦泣”。
小结2:同学们知道,作者写此文是18岁,18岁,跟同学们差不多。作者从小带着长辈的期望,发奋读书,9岁擅长写文章,但20岁才中秀才(相当于今天的高中生),35岁才中举人(专科生),60岁才中进士(本科生)。古代读书人一般要中进士才有机会当个像样的官。而归有光18岁时,连个秀才都还不是。想起先辈的重托,面对眼前漫长坎坷迷惘的科举之路,现实与家族的期望反差如此之大,作者情不自禁放声大哭!
小结3:有道是,大爱无言,大悲失声。回忆妻子,作者没哭并非内心无悲,用个成语形容他此刻的情怀,是欲哭无泪。
总结1:成功的细节描写能准确传神地表现不同身份、年龄、性格的人在表达感情时的不同方式。如,《项脊轩志》一课,先妣对归有光的爱体现在对子女日常生活的关照;大母对归有光的爱体现在对孙儿前途的期望;妻子对归有光的爱则体现在朝夕的亲密陪伴。
总结2:生活细节虽是生活中的一鳞半爪,但它是岁月湖底那一粒粒发光的小石子,是生命河流那一圈圈深情的小涟漪,是人生海洋那一朵朵动人的小浪花,是我们心灵永远珍藏的瞬间。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包含深情的结语,引发学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陶醉于细腻真挚的人间亲情!
总之,这节课本人通过用心解读、体验,精心激趣、设疑,适当点拨、启发,深入小结、总结等手段,创设了一个富有语文味的教学情境,师生共生互享,一起体验到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使语文教学到达师生共享美感的诗意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