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其荣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一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意义、顺序和大小。
在教学中,教材首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作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作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让孩子摆12根小棒,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最后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在此基础上完成“19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解决“2个十是20”这个关键问题。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在“想想做做”题时,让孩子充分地抓、估、数、排、说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认数经验,发展数感。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及大胆思维、积极实践的精神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地读、写;知道11~20 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
难点:初步建立计数单位“一”和“十”的概念。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本课主要组织学生通过“捆小棒”“摆小棒”的活动,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帮助学生建立计数单位“一”、“十”,并在“摆一摆”、“数一数”、“估一估”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体会这些数的大小及顺序。
【设计思路】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大量的操作活动有利于学生把新知识自觉纳入已有的认识活动中。首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认识“十个一是一个10”,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十”;然后实际操作摆小棒:先摆12,在摆一摆中认识11~20各数,体会这些数的大小及顺序。最后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读一读、比一比的活动中,感受数的大小及顺序,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中思考,认识计数单位“十”
1. 情境导趣
师:在我们一(1)班的教室里有个“小树快成长”的评比栏,谁的表现好,老师就奖励他一颗星星。看看刘xx有多少颗星星?帮他数一数。
2.认识“ 10个一是1个十”
(1)师:刘xx有10颗星星,其实我们也可以用小棒代替星星数一数。那么,需要多少根小棒呢?(指名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像这样数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摆。
师:一根一根地数了几个一?10个1就是10。
(2)师:在生活和数学中,我们常常将这10个一根捆成一捆,看作1个十。(教师示范)
(3)学生拿出小棒,数出10根并捆成一捆,然后说说10个一是1个十。
(4)师:(出示一捆小棒):一捆是几根?也就是几个一?是几个十?(板书:10个一是1个十)
(5)师:一和十不仅是数,还是计数单位。(要求学生很快地拿出10根小棒)
二、操作中感悟,认识“十几”和“二十”
1.认识12
师:周xx今天的表现也不错,它得了12颗星星,要摆出12根小棒。(先让学生比一比怎样摆让人很清楚地看出是12根小棒,然后展示部分学生的摆法,比较并优化摆法)
师:用这个最简单的方法一起动手摆一摆12根小棒。
2.认识其他十几的数
(1) 实践操作,初步体会。
教师摆小棒,要求一下子看出来是多少根,并请学生说明怎么想的。
(2) 摆摆说说,深化认识。
①教师摆出1捆和1根小棒,请学生说数,并说出想法。
②先让一学生摆出15根小棒,指名另一学生回答思考过程,再摆出19根小棒,指名学生说出思路,然后教师展示摆19根小棒的过程,并且师生一起从11数到19。
(3)通过观察,总结摆十几根小棒的方法。
3.认识20
由给19根小棒再添上1根引出20,引导学生将10根小棒捆成1捆,得出“两个十是20”。
4.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三、收获中总结,延续快乐
师:这节课你认识了哪些数?
师: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11~20各数,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数学问题等我们去研究、去发现。因此,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要用智慧的头脑去思考,让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板书设计:
认识11~20各数
10个一是1个十
2个十是20
【作者单位:句容市春城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