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铭+叶科俊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科学实验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科学实验课堂逐渐暴露出不少问题,这让很多教师对科学实验课堂是爱恨有加。首先,学生对科学实验课不重视,压根就没有将实验室当成主要课堂,只是来玩玩而已。实验课堂呈现一种虚假繁荣现象,做实验的不如看热闹的多,忽视了自身实验技能的训练,最后就随便看看别人的实验成果,实验报告也是随便抄抄了事;其次,上课前后秩序很乱。比如,排队不及时、进入实验室大声喧哗、课堂上行为散漫、随意嬉闹,故意不理会老师的安排,恶意破坏、乱碰乱摸实验器材等,教师有时根本无法组织教学,经常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基本没兴趣,理论知识根本不听,目标不明确,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二、情趣实验的有效性开发
实验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针对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内容无味、情境无趣、活动成效欠佳的低效现象,可以从情境创设激趣、活动添趣、以趣再增情三方面入手,挖掘实验活动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实验的“情趣”,让学生在情趣横生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探究实验活动的有效性。
1.以情激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兴趣,激发探究动机。 创设认知冲突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有了好奇心就能激发兴趣。如六年级下册《在星空中》,我们可以把实验室窗帘拉上,创设一个黑暗的环境,用投影机照射,让学生身临其境认识感受星空中的各个星座。再如《认识空气》一课中,教师把纸巾固定在杯子底部,然后再把杯子倒过来,整个杯子倒扣在水槽中,让学生猜想纸巾会不会湿,“如果我说纸巾不会湿,你信吗?”学生有的说信,有的直摇头。学生看到的现象(纸没有湿)与自己的已有经验(纸会湿)发生了冲突,学生有了要探个究竟的欲望。由此,创设情境不是目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增加学习兴趣,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中,学生开始猜测是马铃薯大小影响它的沉浮,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出现了不同的现象,此时学生便开始将思维转移到了水的问题上,是不是杯子里的水溶液不一样呢?从而引发需要进一步实验探究问题的兴趣。
2.活动添趣
科学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是连续的,一些和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有许多实验活动在课内外都能进行操作和实践,可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如六年级上册《做框架》一课,可以设计一个“撤椅子”实验,让四个学生分别坐在四张椅子上,然后让四人依次躺在另一人的腿上,依次将椅子一把一把撤掉,奇趣的现象出现了,结果是不但没有倒,而是形成了稳稳的框架结构,学生趣味很浓。再如以《摆的研究》为例,学生通过实验发现摆的摆动次数只与摆长有关,与摆的重量和摆幅无关后,我们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摆的拓展性实验。实验操作如下:制作两个摆长一样的摆,系在一根拉紧的绳子上,拉动其中一个摆让其摆动,观察另一个摆的摆动,探究它的运动规律。这是一个共振现象,实验中,两个摆的长度相等,当摆动其中一个摆时,它会通过绳子向第二个摆传递振动。振动触动了第二个摆的自然频率,从而使第二个摆和第一个摆以相同的频率摆动,出现了共振现象。实验看似简单,但科学道理却比较深刻,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简单有趣的科学实验,探究更多的科学奥秘,通过实验活动增加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3.以趣增情
学生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都爱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引导学生亲自感知,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做,充分体现做科学、体验科学情感、感受科学奥秘、领悟科学思想。
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吹纸团》实验,利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废旧材料,把一个纸团放在水桶的口部,使劲将纸团往桶里吹,结果是怎么也吹不进去。再如《隔着瓶子吹蜡烛》实验,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瓶子的一侧,在瓶子另一侧对着瓶子吹气,结果是中间隔着好大的瓶子也能将蜡烛吹灭。通过这两个小实验让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超出人们想象的,看上去可能其实不可能,看上去不可能其实可能!实验只有学生亲自做了,才能眼见为实,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动力,情感是一种满足学生认识和身体需要的轻松自由的学习态度。在《认识空气》实验中,让学生玩一个“用注射器做的空气枪”的游戏,学生玩后引发出一个个问题:“空气枪里子弹为什么会射出去的”、“空气枪是怎么制作的”、“空气枪里的子弹能不能射得更远些”。 通过一个个与教学密切相关的游戏实验,既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又能维持学习动机进入更深入的实验探究活动。
总之,实验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续,它起着从书本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一个重要的桥梁作用。设计开发有情趣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情感,有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实验,达到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的目的,提高科学素养,增强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盱眙县旧铺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