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晓琪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学生头浸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情境教学,就这样应运而生。
一、课堂上的情境创设
1.创编活动,让课堂“动”起来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都还不成熟,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指令式的语言游戏,通过口头表达,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在教授1A中jump、run、walk、touch时,可以让他们比一比谁的反应最快,教师发出指令,让其余的学生作评委,看看谁做错了,既体验到了游戏带来的乐趣,又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很好的巩固。在游戏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投入进去,真正实现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好动、表现愿望强,作为教师,要把手头上的一些教学用具都尽可能的利用起来,转变为更容易接受的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如在教授一些文具、水果、颜色时,可以叫学生自带水果或彩纸等,这样既能方便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对于新单词新课文的理解;在教授一些动物、人名、地名时,可以动手做一些头饰、面具等教具,在这些实物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会融入其中,就好像身临其境一样。
2.发挥感染力,让学生“动”起来
马卡连柯认为:“凡是不善于模仿,不能运用必要的面部表情或者不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都不会成为良好的教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的感染力是相当重要的,有时候一些不经意的、细微的动作,却会对学生起到很大的影响。《教育学》告诉我们要奖励与惩罚并举,这里的奖励,并不一定是要物质的,也不一定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来表述,在具体的英语课堂上,有时可能只是教师的一个肯定的眼神,学生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教师热情洋溢的微笑、自然得体的体态,学生怎么能够不融入其中呢?
3.巧设歌曲,为课堂“破冰”
英文歌曲使我们摆脱了传统的沉闷的课堂模式,帮助学生从枯燥、烦闷、机械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让英语课成为一门新颖独特的课程,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增长了见识,英语学习的热情自然就高涨了。在1A Unit8 What can you do?这个单元中有关于sing,dance,jump,run的单词,可以在第一课时的热身环节设置I can sing这样一首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歌的同时,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做唱歌、跳舞、跑步的动作,让学生先对这些单词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二、课堂外的情境创设
1.教室布置,创设“母语”环境
学习语言需要“母语”环境,要形成这样一种环境,不仅要在课堂上根据教材创设情境,课后也要为学生创设更为浓厚的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后用英语交谈。要在教室里适当增加一些有关于英语的布置,可以专门弄一个英语角,经常展示一些趣味英语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先鼓励一部分爱好英语的同学写一些英文短诗或写一些小故事、小笑话等等,小学生都很想得到老师的关注,相继的就会有很多学生来锻炼。浓浓的英语氛围中,学生说英语的意愿就会被调动起来,对于巩固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有很大帮助,还可以克服“哑巴英语”。
2.校园文化,形成英语的大环境
除了在教室内创造情境外,还可以利用校园这个大环境来锻炼学生的英语。学生一天24小时大概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对于他们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一个小社会,现在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流利地说英语,但是当他们走出校园,要面对一些真实的状况时,就不会组织语言了。所以可以暂时把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不论是在食堂还是在行走的过程中,都尽量地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也可以虚拟一些小场景,如让学生在文具店充当小售货员等,学生在一年级就已经接触关于学习用品的一些单词了,只要稍加锻炼就可以熟悉了,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能够坚持下来,学生的口语水平会有很大的提高。
3.灵活运用,与生活紧密结合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语言必须为日常生活服务。为了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开口能力,更好地掌握英语这门交际工具,在教学中要努力将语言内容和生活中的情景紧密结合,努力让语言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在教学中,要把书中的知识融于生活,将生活中的物品用英语来表达。这样一来,当学生在家里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脑子里就会浮现出他们的英文表达方式,有助于单词的记忆。
总之,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作为启蒙教育的小学英语教学,要尽量为他们提供交际的条件,创设交际的环境,充分调动小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保持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学习、使用语言,为他们将来更好地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