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公路管理局 金彩霞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经济活动也更加的频繁和复杂。而作为经济活动的记录与处理的载体——会计行为,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会计行为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不良的会计行为会给国家、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带来经济利益损失,进而影响社会的团结稳定。本文首先阐述会计行为的基本理论,影响会计行为的因素等;继而分析不良会计行为的表现形式以及不良会计行为的影响危害,并剖析不良会计行为的形成原因;最后为规范会计不良行为提出对应策略,以期解决当前不良会计行为,促进我国会计业的健康发展。
所谓会计行为,指的是在内部动因驱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会计行为主体,一般指会计人员,利用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操作技巧等方法手段对经济活动引发的交易进行会计财务处理的实践活动。从会计行为的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会计行为主体、会计行为客体、会计行为目标、会计行为手段四部分组成,上述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框图
从会计行为的构成要素中,我们看到影响会计行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会计行为主体等主观因素,会计行为手段、会计行为客体、会计行为目标等客观因素。本小节重点分析影响会计行为的主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
影响会计行为的主观因素除了会计人员自身的心理外,还包括从事会计行业的会计人员的整体的心理氛围。首先,会计人员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其个人的性格、气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素养等与个人心理相关的因素都会影响会计行为。其次,整个会计群体的心理氛围也会影响会计行为。
2、客观因素
影响会计行为的外在客观因素,可以从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宏观因素。宏观因素主要包括国家与会计行为操作守则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货币信贷政策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因为这些宏观因素引导企业的发展、制约企业的经济活动行为,也必将引起会计行为的变化。比如,法律法规的完善程度对会计行为会有不同的影响。第二,微观因素。微观因素主要包括会计行为主体所在的具体企业公司的发展决策、管理行为等。由于个体的企业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规模以及行业的区别,企业的高层领导制定的决策方案也必定有所差异,这些微观的因素都会对会计行为主体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微观因素还包括会计行为主体所在企业的文化环境、企业经营理念以及企业内部激励机制等。
虚增盈利、隐瞒亏损的不良会计行为包括赊销或虚构销售;少结转成本、递延摊销费用;违背费用资本化的原则;利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勾结关联方,采用资产置换、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随意改变收入和费用发生的会计期间;隐瞒负债等。
有的企业为了逃避税费而故意虚计企业生产成本,隐瞒企业的利润。这种不良的会计行为不仅损害国家的经济利益,而且容易误导消费者、影响政策决策者。虚计成本、隐瞒利润的具体手段主要包括多计折旧及提前摊销结转成本、跨年度推迟确认收入、利用不平等关联方交易转移利润、编造虚假员工名册进行虚计工资等。
有的企业为了粉饰良好的财务状况,往往会采取虚列资产、低估负债的方法来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而提高企业的资金流动比率。例如企业在清查财产过程中发现毁损材料,应按照规定程序报批转销其毁损价值,但企业为了掩盖其不景气的经营状况,搞虚盈实亏,对年终财产清查中已经查明的毁损材料,不列表呈报,使其损失价值仍潜藏在材料成本中。这种不良的会计行为都会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有的企业为了给员工搞额外收入,或进行一些非法支出,设账外物资“小金库”。将账内的一定比例的物资材料移到账外,置于企业生产经营的体外,作为随时可供自己调用的物资“蓄水池”。
会计信息则是体系双方各自经济活动的载体。但是我国企业目前治理模式不科学不规范,具体来说,由于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实际出资人为国家,这样就造成了出资人的缺位,进而引发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常常出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都为一人,企业的经营权掌握在经理手中,导致会计接受企业经理的领导。作为国有企业的经理,关注的是目前的“效益”而非企业长远的发展规划。因此,经理为了个人的政治经济利益而故意的指示企业会计造假,产生不良的会计行为。
审计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不良会计行为的又一原因。会计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录后,一般由具有审计资格的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资产等信息进行审计监督。但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审计监督体系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企业内部的监督控制机制存在不足。具体来说,企业的会计一般都是由企业的经营者直接选拔聘用,企业员工的待遇、薪水也由企业经营者决定,这就造成了企业会计为经营者服务而不是监督审计,会计的行为也由企业经营者所操纵。
其次,政府、社会的监督机制不科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市场中财务会计审计需求也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国财务会计的审计监督体制也逐渐向国际靠拢,如独立董事制度、注册会计师的会计事务所等审计机构等逐渐引入我国,但其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最后,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财务会计审计都由注册会计师完成,但注册会计师制度自身的监管制度存在着一系列不足和问题,诸如注册会计师的市场混乱、人员职业素质偏低、组织模式不合理等等。
我国与会计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是不良会计行为的另一原因。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与会计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或者行政规定,但是从具体的实践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明显,与国际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可操作性不强、执行力较差、执法不严等。由于法律法规的不严谨、不规范、不健全,让一些会计人员产生了“打擦边球”的不良心理,助长了会计造假的风气,造成不良会计行为的额外难题蔓延。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性极强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行业,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熟练的操作技巧,而且需要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会计人员来说,其职业素养主要包括会计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会计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实用性操作的技能,从记账、算账、报账到对财会业务的综合处理等具体的会计业务。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中,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水平有限,职业胜任能力较差、缺乏职业判断能力,缺乏协调统一的情商、财商和法商,综合素质较低。
可以通过报刊网络等平台及时发布会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将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印发宣传读本等有效形式,弘扬会计法治精神,增强会计人员学法、知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积极引导广大会计人员通过合法渠道反映利益诉求和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开展会计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有奖征文、表彰先进等多种活动,广泛宣传依法管理会计、依法开展会计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律素质和诚信意识,营造良好的会计法治环境。
针对我国目前企业体制不规范这一现状,我国应不断的深化企业制度改革,加强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目前我国的固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经营权与所有权混淆不分等不良现象,应推行政府企业分离政策,让国有企业能够成为市场经济中真正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个体,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让国有企业按照市场经济的竞争规则在市场中求的生存。
我国除了应尽快的制定《会计法》详细的实施细则,而且应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监督、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行明文的规定、管理,建立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虚假会计信息、不良会计行为的会计人员做出详细的处罚规定,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虚假会计信息和不良会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应加大不良会计行为的惩处力度,严格财务会计的纪律,维护《会计法》的权威,让会计人员在行驶权利的时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另外,应积极推进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如《注册会计师法》、《总会计师条例》、《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等修订制定工作
其次,应密切结合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际,充分考虑我国会计工作发展需要,通过诸如“会计协会”等民间组织,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会计规章制度。抓紧完善和制定《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代理记账管理办法》等会计规章以及其他会计规范性文件;逐步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以及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并推进全面、平稳、有效实施;推进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相关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逐渐提高,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在会计的不良行为中占主导作用。而会计行业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扎实的综合的理论知识、专业操作技巧以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操作职业技能和会计知识理论水平,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在遏制不良会计行为中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1] 耿建敏,李丽.影响会计行为的内在因素[J].经济论坛,2012
[2] 黄加龙.论述我国不良会计行为的危害[J].企业家天地,2011
[3] 陈琳.中国上市公司管理者不良会计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9
[4] 李明.不良会计行为及其规范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
[5] 陈汉文.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1
[6] 虞文钧.企业内部控制制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