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艳双
摘要: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新型教学方法,其主要通过老师将教学融于游戏,而学生在游戏学习,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是一种游戏化的趣味性教学方法,在当前具有一定可行性,但其具体的实践要如何构建需要大量的实验来研究證实。
关键词: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一再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不断出现许多创新。小学英语游戏教学便是我国教育的一大创新,其是指老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性的设计游戏,而后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游戏,通过老师引导使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学生只有8-14岁,这个阶段的学生普遍性格跳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孩子脾气。小学生在课堂上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且好动的特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的教学需求,因此引入新型教学方法进行更为有效的小学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构建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游戏教学应当以教学为主要目的,其应着重与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不是单纯的游戏或者以游戏为重心。游戏教学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要合理把握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游戏,要坚持教学才是“主角”。
(二)全面性原则
游戏教学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工作,因此游戏教学应当具有全面性,能够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与游戏需要。只有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学习需要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充分体现游戏教学的优越性;也只有充分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游戏需要,才能真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同时,全面性的游戏教学才能充分的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与学习中来,让学生在游戏与学习中放飞自我,提高学习效果。
(三)创造性原则
学生之所以喜欢玩游戏,是因为学生们觉得游戏有新意、富有创造性,能够让学生们对游戏感兴趣。因此,老师在设计游戏是,除了要考虑实际教学需要之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游戏是否新颖具有创造性,是否能够吸引学生参与游戏。如果游戏创造性不足或者同一游戏模式使用时间过长、频率过高,游戏将很难再吸引学生,进行游戏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因此,老师应当在发现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下降时及时更换游戏模式,可以结合当前的流行元素与生活元素设计游戏,这样的游戏不但新颖且足够新潮,对学生游戏积极性以及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的构建措施
(一)环境熏陶
环境的熏陶分为两个层次,其一现实物质层次的环境熏陶,其二为精神感染层次的环境熏陶。其中物质层面的环境熏陶是指了用现实存在的如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营造更好的游戏学习环境,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与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对游戏与学习的融于程度;而精神层次的环境熏陶则是指通过游戏模式、结构的多元化设计,提高游戏的新颖程度与开创性,使得学生对游戏更感兴趣,从而更容易投入到游戏与学习中去。不论是物质层次的环境熏陶还是精神层次的环境熏陶,其目的都在于提高游戏吸引力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因此,在实践中应当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去提高教学效果,而不要拘泥于物质与精神的划分。
(二)情境创设
小学英语是一门需要经常使用的具有很强实用性的语言类学科,除了注重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还应充分照顾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游戏教学情境的创设过程中,除了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还要考虑情境与生活的关联性以及情境的实践可行性。情境创设是游戏教学的重要内容,对情境的设计及创设不容马虎,在情境创设时要结合实际生活,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果以及实际使用能力,让学生从实践到使用全面发展。
(三)全面关注
全面关注是指老师在游戏教学过程中对整个教学节奏的把握,不管是游戏还是知识,都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游戏时需要学习游戏规则以及英语知识。而不同的学生,其学习成绩、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天赋都是不同的,这就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游戏教学中的进展速度是不同的。这时就需要老师把握住教学节奏,适当照顾进展慢的学生。同时,老师对游戏教学的全面关注还在于游戏与教学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占比。在实践中,游戏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占比不是一成不变的,其所占比重会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而不断变化。这时就需要老师能够关注全局,及时发现游戏占比的增长并及时调整游戏与教学各自在教学中所占比重。
结束语
小学生普遍都还只是小孩子,爱玩是这些孩子的天性,玩也是小孩子成长的过程。如果能够教玩与学习相结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小学生这种爱玩的天性。不但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小学英语老师来说十分重要的,小学英语游戏教学如果成功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将能够极大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参考文献:
[1]梁德全.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仲阳. 小学英语游戏教学设计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