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2015-08-07 03:09李娟
魅力中国 2015年5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李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空间越来越大。小学数学教师利用问题导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问题,能够在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成长,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问题导学模式,通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置,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实践中形成较为健全的数学思维与多样化的数学技能。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需要重视对问题导学模式的应用。

一、利用问题,导入新课

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的作用。甚至取消课堂导入,一上课就给学生讲解学科知识。对小学生来讲,课堂开始环节影响着其一节课的学习热情,也影响着他们一节课的理解能力。利用问题导学模式,借助问题导入新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以思考问题的方式融入到数学学习实践中。要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要关注导入问题的趣味性。

比如在讲解“加与减”这一单元中的“美丽的田园”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提出数学问题与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熟练计算。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问题与互动促进导入的优化:

教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

学生:春天。

教师:春天是多姿多彩的季节,在我们的田园中有很多小动物,他们在春天玩得十分开心,你们要不要去看一看?

学生:要。

这时,教师给学生展示一幅不同小动物在森林里玩耍的动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你们能看到什么?

学生:老虎、狮子、猴子、松鼠。

教师:分别有几只?

学生:2只老虎,5只狮子,11只猴子和3只小松鼠。

教师:哇,这么多呀,猴子比狮子多多少只啊?

学生:6只。

用问题导学,让学生在观察图片与师生互动中走近数学新知识,会让数学课堂的导入更加自然,也能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越来越高。

二、利用问题,促进合作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问题导学模式下促进学生合作,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让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去获得数学知识,提高个人数学学习能力,多多获取直接经验,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问题的提出,能够给小学生明确的合作学习指向,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设置合作学习问题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往往能够激起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让学生深入到小组合作机制中去,一起完成问题探究任务。

比如在讲解“除法”中“分草莓”的模块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与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相对简单的问题。分草莓问题在成人看来十分简单,但引导小学生探究,设置合理的合作问题,是一门教学艺术。像“55个草莓平均放在8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一问题,是小学生探究试商方法的好素材。教师可以提出“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这一问题,促进学生明白试商的原则,即保证最终的余数要小于除数。针对小学生的除法学习水平,给学生设置“如何列出正确的算式?如何列出竖式?尝试试商,得到最终结论”的任务,利用任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探究,由浅入深,用问题导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讲解“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模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合作任务:超市中的面包每个3元,饼干每包4元,饮料每瓶6元,花生每包7元,糖果每袋5元。胖胖要买4个面包和一瓶饮料,该付多少钱?第一种方法:3×4=12+6=18(元),第二种方法:3×4+6。第三种方法:6+3×4。哪种方法是正确的?”用讨论性的任务,促进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比如,有的学生提出第一种写法不对,便是提出了自己的质疑。通过交流,小组最终确定出第二种与第三种写法正常,解答正确。用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营造轻松且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推进数学课堂学习过程的快乐化。

三、利用问题,创设情境

在问题导导学模式的支持下去创设课堂情境,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生动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实物组织教学,创设真实的课堂氛围。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组织教学,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打造生物的课堂情境。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想象或者深入到真实情境之中,发挥个人能力去收集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比如在讲解“字母表示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去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像“CCTV,这些字母表示什么意思?扑克牌中的Q,K,J,A这些字母可以表示什么数?”这些问题都是从学生的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到字母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用字母表示数?怎样用字母表示数?”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因为生活化情境而变得“平易近人”。另外,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荷塘蛙图”,引导学生数青蛙,“1只青蛙1張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4只青蛙4张嘴,n只青蛙多少张嘴?”用情境化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新知识,会让课堂更有魅力。

小结

综上所述,问题导学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用问题导入新课,促进学生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只有用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才能让问题成为学生串联学科知识的媒介,激起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个人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贴近生活,融入课堂——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教学[J]. 王丽丹. 海峡科学. 2014(02)

[2]把小学数学课堂还给孩子[J]. 谢文秋.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1(04)

[3]浅谈如何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 崔建花. 学周刊. 2013(2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