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培彦 张灵芝 于丽
[摘要]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单纯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观察组在腰腹肌肌力训练基础之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变化及满意率。 结果 护理训练前两组患者的腰椎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训练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整体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功能
[中图分类号] R681.5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5)21-014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lumbar and abdominal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on the lumbar vertebral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Methods Seventy-six patients with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imple lumbar and abdominal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additional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lumbar and abdominal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The changes of lumbar vertebral function scores and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nursing training,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the lumbar vertebral function score(P>0.05); after nursing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lumbar vertebral function scor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Overal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lumbar and abdominal muscle strength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disease, gain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show remarkable effects and high patient satisfaction rate, thereby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Lumbar and abdominal strength training; Lumbar disc protrusion; Lumbar vertebral func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病症之一[1],其主要是由于在外力作用下腰椎间盘各个部位,尤其是髓核出现退行性改变,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被破坏,使髓核组织在此位置出现脱出或突出所致[2,3]。近年来,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女性发病率为2.2%~5.0%,而男性发病率为1.9%~7.6%。此症虽非致命性,但其会阻碍患者的功能训练及引起病患腰部发生明显形态变化,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4]。也有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针对相关因素进行积极主动的护理干预是改善患者腰椎功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干预强调从影响患者感受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入手,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影响。也有研究中指出,整体性护理干预是一种护理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护理观念,是以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础框架,并且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的最佳护理,故而认为整体性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分析护理干预腰腹肌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3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腰腹肌肌力训练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满足中医病症诊断的疗效标准,且经过MRI诊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①观察组38例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34~67岁,平均(54.3±7.9)岁;病程7个月~19年,平均(5.6±4.6)年;左侧突型12例,中央型11例,右侧突型15例;单数椎间盘突出10例,两个及以上28例。②对照组3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32~69岁,平均(55.8±7.6)岁;病程4个月~17年,平均(5.5±3.8)年;左侧突型11例,中央型13例,右侧突型14例;单数椎间盘突出14例,两个及以上2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椎间盘突出位置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排除标准[2,5]
①3个月内进行过康复训练者;②身患严重传染性疾病者;③意识不清晰者;④曾患有显著性的四肢外伤与脊椎病史者;⑤曾患有严重呼吸系统和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单纯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具体训练方法为:在治疗师的指导下,两组病患进行腰腹肌肌力训练:悬吊训练、立位伸腰、仰卧起坐、桥式训练、仰卧挺身、仰卧撑起、燕式训练,每个动作重复3~5次,姿势维持在5~10 s,动作之间间歇5~10 s,且每天早、晚各一次,10 d/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坚持连续自我锻炼3个月左右,随后进行电话随访。训练时禁止腰部运动速度过快、幅度过大,如出现不适症状及时调整,减少运动量或停止训练进行检查。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在腰腹肌肌力训练基础上应用整体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为:(1)生活起居与饮食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及病后恢复与生活起居联系紧密。生活起居护理是治疗疾病的基础,包括[6]:保证病房舒适、安静、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避免腰部受湿、冷、寒、风的刺激,注意腰部保暖。起床时病患应采用侧卧位起床,翻身时应注意躯干上下一致。治疗期间尽量避免久坐或不坐,必须坐时背部应靠于椅背和避免震动并佩带腰围,减少腰椎间盘承受压力。打喷嚏时应用腰围或双手扶持腰部加以保护。在饮食护理上,应该选择高纤维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的新鲜水果、蔬菜,增加自身抵抗力。适当食用粗纤维食品和大量饮水预防便秘。有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应大量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在饮食护理上,中医提倡辨证施膳[7]:①气滞血瘀症宜应多食易消化、清淡食物如新鲜瓜果蔬菜等;②寒湿症宜应多食温热祛风寒食品如瘦肉、蹄筋等;③湿热症应多食清淡食品如米粥、薏仁;肝肾亏虚者宜多食狗肉、 肝脏、肾脏及核桃仁等食物,忌食油腻、生冷、辛辣食物。(2)体位护理:病患保持自然舒适的体位对神经根部的炎性吸收更加有利。体位护理内容包括[8]:急性期病患需在硬板床休息1个月;卧床时应采用仰卧屈膝位,因平卧便于椎间盘周围静脉回流,加速炎症的消退、水肿消失;针对翻身的护理:当病患想要侧卧时,护理人员应协助病患先屈膝,后平移至床的一侧,站在病患所需转向的一侧,嘱咐其伸直另一下肢,护理人员用双手分别托腰、扶肩,协助病患翻至侧卧位,托腰时应将手的五指分开与手掌共同托起腰骶部,翻身时必须保持病患的腰、肩在同一水平位上,确保脊柱同时翻转,绝不可扭转脊柱;针对上下床的护理:病患在急性期过后,可以进行下床活动。上床方法:病患采用健侧靠近床并稍下蹲,双手扶床体,健侧下肢后伸放于床上后,屈曲双肘,护理人员轻提病患患肢的裤腿边以帮助病患减轻下肢的阻力,缓慢放于床上。下床方法:病患先改为侧卧位,移于床边,健侧下肢着地后双臂支撑起身体,护理人员轻提裤边协助其下床。(3)心理护理 ①疼痛的护理:病患疼痛症状、强度与心理状态相关联,且常伴有不愉快的表情,同时个体差异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病患因疼痛剧烈,心理负担重,致对疼痛的耐受性低。因此护士在协助医生做好治疗的基础上,做好病患心理疏导工作,减轻其心理负担。具体方法有[9]:调整体位和呼吸;分散注意力,转移减痛;暗示护理,减轻疼痛。②焦虑、抑郁的护理:对于独立性和自尊心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患更易于消极悲观,这种心理在患病后会得到更多的负面影响,进而产生严重的抑郁、焦虑心理。针对此类病患护理人员应予以重视,提高警惕,时刻观察病患心理变化,防范其自杀或自伤。对于焦虑不安伴有食欲不振、失眠、疲乏无力及其他躯体不适症状的病患,除药物治疗外,应实施支持性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有鼓励、解释、安慰等。还可运用音乐疗法分解病患内心痛苦,转移其注意力,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减轻焦虑情绪。
1.4 评定标准
腰椎功能是根据JOA下腰痛评分的系统评定的,包括七个ADL(14分)、三个临床体征(6分)、三个主观症状(9分),共29分;病患满意度:应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总评分为100分,评分90~100分判定为满意,70~89分判定为基本满意,0~69分判定为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变化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腰椎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护理干预后两组腰椎功能评分均变化显著,护理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8.9%,观察组为97.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患中,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但此次研究中,所选的男性病患明显少于女性,与本研究对象较少有关。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10];此年龄阶段患者在整个患者群中大约占3/4[11]。腰椎是人体的“核心”部分,是四肢肌肉发力的支点,传递上下肢力量,随着人们生活状态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且治愈难、复发率高,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12]。而且30岁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椎间盘逐渐发生退变,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由于纤维环及髓核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椎间隙变窄,纤维环弹力变弱,导致周围的韧带松弛,椎体之间不稳固。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但会给病患带来极大痛苦,而且会给社会与病患家庭带来极大负担。因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应及时发现,并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
腰腹肌肉是稳定脊柱使腰椎保持平衡的重要结构,又是腰椎活动的重要动力来源。在腰背肌的作用下,脊柱通过韧带及椎间盘维持静、动力平衡;股后肌、臀肌利于稳定脊柱、骨盆;腹肌的张力使腹腔保持足够的压力,使脊柱的负荷减轻;腰腹肌肌力的加强使外源性稳定因素增强,利于腰椎力学的平衡[13,14]。随着年龄的增长,伸屈肌肌力明显下降且降速较快,导致腰段脊柱稳定性减退,脊柱不稳;其反作用于肌肉引发非正常应力刺激,导致腰椎侧弯、旋转和肌肉损伤,进而引发侧面脊旁肌受力不平衡加快肌肉退变[15]。通过肌肉功能锻炼可以扰乱这一恶性循环。肌肉功能锻炼可以减缓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的压力,利于还原椎间盘突出状况,且能够促进筋膜及肌肉的血液循环、蛋白质的合成,使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肌肉肌力得以提高,从而减轻小关节和椎间盘损伤、脊间韧带及脊上韧带,有效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率。
整体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在将其与护理干预模式相结合的过程当中,除了能够对疾病治疗起到积极效果外,还要求护理人员高度关注患者,将护理工作的着眼点放在患者所处的环境、患者的心理状态、患者的认知水平等多个方面,正确认识以上各个因素对患者疾病康复的影响,体现以人为本的中心理念,在现代护理观指导下使护理程序系统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所实施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健康知识宣教及功能锻炼,消除患者焦虑、恐慌等负面情绪,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患者全面了解此病的病因、预防措施、注意事项、康复治疗措施等,增加了患者对治愈此病的自信心,有利于康复治疗;促进病患血液循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表明,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腰肌肌力训练的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变化明显优于单纯进行腰肌肌力训练的对照组患者,且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护理干预腰肌肌力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华.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J]. 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2(9):213-215.
[2] 曾祥宏,刘兵.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及其机制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0,9(7):72-73.
[3] 曾敏. 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作用[J]. 医药前沿,2013,2(28):269.
[4] 刘慧卿,魏运栋,王少峰.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50-1251.
[5]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艾尔肯·阿木冬,等. 34例
[6]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回顾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0):98-99.3山东医药,2010,50(38):78.
[7] 彭业辉.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中医护理[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3):266-267.
[8] 黄金媛.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护理综述[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82-85.
[9] 张雪梅,安玉萍,王颖. 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心理护理[J]. 河北中医,2011,33(3):447-448.
[10] 刘慧卿,魏运栋,王少峰,等. 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9):1250-1251.
[11] 正明,凌鸣,常彦海,等. 北方五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危险因素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16(11):2488.
[12] 羊健中,张琢华,丁珊珊,等. 脊柱手法结合腰腹肌肌力训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3(9):45-46.
[13] 朱巧云. 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J]. 临床护理,2010,48(35):93-94.
[14] 吕杭州,胡文清,曹建业,等. 脊柱局部稳定肌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4):378-379.
[15] 朱振丽,柴叶红,郭欣,等. 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作用[J].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508-1509.
(收稿日期:2015-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