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娄卫诗
摘 要:“卓越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试点班班级管理难点的基础上,为高校辅导员优化“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动态管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的研究
文/娄卫诗
摘要:“卓越计划”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在分析试点班班级管理难点的基础上,为高校辅导员优化“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提供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动态管理
作者简介:娄卫诗(1988.10-),女,河南驻马店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成都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06-02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该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对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截至目前,教育部共公布三批347所试点高校名单。各省市也纷纷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卓越的工程人才。
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协作。学生从课堂获得专业知识、在企业获得实践经验,同时需要良好的管理发挥育人工作的重要性。班级管理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班级是大学生交往活动的主要场所。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决定于其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班级环境、班级氛围的影响较为直接。
一、当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卓越计划”的试点主要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在全专业范围内全部试行“卓越计划”;第二种是在整个专业范围内单独组建“试点班”,试点班与普通班并行教学、管理。据调查,大多数“卓越计划”专业采取组建试点班的班级管理方式,仅个别“卓越计划”院校采用整个专业进行试点的方式。我校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组建“卓越计划”试点班,在对实际管理过程中,表现出以下特点:
(一)对试点班学生实行动态管理
目前我校各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的选拔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经过一定时间的考查后,由学生主动提出申请,按照智育、德育、体育成绩各占相应的比例,总成绩排名后择优入选试点班;另一种是划定单科分数线,按高考成绩进行排名录取。我校各专业均实行了对“卓越班”的动态管理,即每学期结束之后根据学生的成绩与普通班学生成绩的横向比较,淘汰试点班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选入普通班成绩优异的同学。每学期“卓越计划”试点班同学按照名额规定固定调整,班级的稳定性较弱。
(二)学生综合素质较高
由于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的学生按照成绩优异情况进行选拔,或按照各专业“卓越计划”人才遴选办法进行层层选拔,或由普通班优秀学生补入试点班,故各专业“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与普通班学生相比,在成绩、在校表现方面更为优秀,专业兴趣更加浓厚,对个人的目标及规划更加明确,学生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卓越计划”试点班,堪称各专业中的精英人才,综合素质自然高于普通班学生。
(三)人才培养目标与个别学生的个人目标不一致
在人才培养上,“卓越计划”试点班采取“3+1”校企合作模式,即前三年在学校进行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校内工程实践中心学习与训练,第四年进入企业实习,真刀真枪进行毕业设计。通过强化工程实践环节,提高工科学生的工程素质。在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中,个别学生担心由于试点班第四学年要前往企业进行实习而影响自己的考研计划,故中途主动退出试点班或放弃进入试点班的机会,也存在试点班同学不打算从事本专业就业等情况。
(四)普通班与试点班的衔接
我校“卓越计划”均采用独立组建试点班的模式。在校期间,试点班独立进行小班教学,配备最优秀的师资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且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在第四学年进入企业实习,故将大学四年的学业课程安排在大学前三学年完成,故“卓越计划”试点班教学进度较普通班教学进度快。学生由试点班淘汰至普通班、或学生由普通班选拔至试点班,存在教学、课程、学习等进度上的衔接问题。
二、当前“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管理的难点
(一)学生的选拔、竞争与淘汰
教育部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对该计划的实施进行了宏观指导,“鼓励卓越计划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按照这一要求,各高校纷纷制定了自己院校“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选拔的方案。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目前我校在选拔“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中运行了两种方法,一是在学生入学后按照高考成绩由高至低排序,划定英语和数学单科分数线,二是在经过一学期的大学学习后,采取学生自主申报、择优录取的选拔方法。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两种选拔方法均出现了相关问题。第一种入校后按高考成绩选拔的方法,在经过大学一学期后,试点班与普通班学生在学业成绩、综合表现等方面并无显著差距。在班级量化考评中,“卓越计划”试点班并不是排名最靠前的班级。第二种由学生申报选拔的方法,在实际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由于试点班是后期组建的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普通班,经过层层选拔进入试点班,学生适应、熟悉新班级需要一个过程,且进入试点班同学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在试点班中学生间的竞争性较强。
我校“卓越计划”试点班固定在一学期或一学年结束后,按照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成绩排名,淘汰在试点班中成绩排名靠后的同学至普通班,选入普通班的同学进入试点班。由于试点班与普通班在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进度及实践环节的安排上不同,故试点班和普通班学生的替补导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实践环节的不一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选取2016年08月~2018年05月本院收治的后循环缺血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6例。入选对象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其中,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3~62岁,平均(53.69±2.78)岁,病程5 h~2 w,平均(1.21±0.04)w;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2~63岁,平均(53.49±2.90)岁,病程4 h~2 w,平均(1.17±0.06)w。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安抚
“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在第6学期之前,每学期或每学年都有学生选拔进入或淘汰出试点班。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增强试点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但是对于管理落选、淘汰的学生则增大了难度。以我校2013级实行“卓越计划”的某专业为例,自学生入校至今共进行了两次试点班学生的调整,10名同学由试点班进入普通班学习,在这10名同学中,有9名同学有考试不及格的情况,其中4位同学因成绩太差拿到了退学警示,1位同学有转专业的想法。根据问卷调查及与学生的谈话后发现,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波动大,进入新班级后表现的更为被动、自卑,心理压力大。
(三)班级凝聚力建设
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定期进行人员调整,班级的凝聚力较之普通班弱。在对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73%的试点班学生认为班级凝聚力不足,班上同学之间沟通较少,尤其是新进入试点班的同学融入新班级的难度大,主动性弱,同学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仍集中在以寝室为单位的范围内。由于班级凝聚力弱导致学生参加班集体活动,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干部组织开展活动的难度增大。
三、对优化“卓越计划”班级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合理的选拔、竞争和淘汰机制
各“卓越计划”试点高校根据其实际情况,各自建立了试点班的选拔、竞争和淘汰机制。笔者在进行实证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卓越计划”试点班可采取此种选拔方式:学生入校后在接受入学教育及专业介绍对本专业有一定程度了解的基础上,面向该专业全部学生采用自主申报,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既避免了按高考成绩分班学生的盲目性,同时也尽量减少后组成班级凝聚力不足等问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是对学生的数理知识基础及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的重要考察。
鼓励在“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的竞争及淘汰机制,既是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增强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为试点班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有效方法。但是,应注意要把试点班淘汰学生比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对试点班学生造成过高的心理负担。
(二)做好“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常规工作之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需要辅导员的积极引导与教育。特别是对于“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的学生,心理落差较大,若没有及时予以关注和帮扶,很容易出现学生失落、自卑甚至自暴自弃等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辅导员应该加大对“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关注度,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安抚教育,帮助学生重新规划大学学习的计划及进度安排,针对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解决;其次,建立对“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学生的长期观察机制,不定期了解学生的情况及动态,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此外,发挥学生干部的重要作用,帮助“卓越计划”试点班落选、淘汰的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的新节奏,融入学习、生活的新环境。
(三)加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凝聚力建设
班级是大学的基本单元,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场所。良好的班风、班级文化可以发挥润物无声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言行。由于“卓越计划”试点班实行动态管理的现状,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就更为重要。因此,在加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凝聚力建设的过程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班级的凝聚力集中体现在团队活动上,在班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团队活动,吸引同学的参与;其次,辅导员应深入学生群体,深入班级,增加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发挥辅导员在班级凝聚力建设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再次,增强“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包容性,试点班同学加快了解、接纳新选入的同学的速度,让新选入的同学对新班级产生归属感,共同致力于班级凝聚力建设。
(四)做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卓越计划”试点班班级的不稳定性导致学生干部处于不断变化中。学生干部是辅导员与学生沟通联系的重要桥梁,也是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力量。“卓越计划”试点班的班级管理离不开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首先,选拔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较高威信力的同学担任学生干部,为师生服务;其次,在“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干部发生更换时,及时进行补充,保证学生干部队伍的正常运行;再次,发挥学生干部在进行班级凝聚力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四,鼓励高年级“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干部参与到低年级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发挥学生干部传、帮、带的重要作用。
(五)动员、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卓越计划”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辅导员应不断动员、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目前,我校积极搭建创新创业的各种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校创新创业苗圃、省市级创新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中,将课堂的专业学习与创新创业实践联系起来,学做合一,大胆创新、积极创业,不断建立创新创业的长效机制。
(作者单位:成都工业学院材料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林超.“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集美大学学报,2014(01).
吴晗冰,储祖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大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调查研究——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中国地质教育,2013(02).
李楷,冯宜蒀.增强大学生班级凝聚力的思考.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05).
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哲学版),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