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性课程与员工培训

2015-08-07 02:10:53黄易李芳何伟莲
亚太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显性隐性层面

文/黄易 李芳 何伟莲

摘 要:现代教育学以是否有明确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就是传统的老师教和学生学。学习环境、氛围、人际交往等则是隐性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本文从隐性课程和员工培训特点出发,主要阐述员工培训院校中隐性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隐性课程;员工培训

浅谈隐性课程与员工培训

文/黄易李芳何伟莲

摘要:现代教育学以是否有明确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就是传统的老师教和学生学。学习环境、氛围、人际交往等则是隐性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本文从隐性课程和员工培训特点出发,主要阐述员工培训院校中隐性课程的建设。

关键词:隐性课程;员工培训

作者简介:黄易(1985-),硕士研究生,2012年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构造地质学专业,就职于中国石油新疆技师学院石油工程学科,助理讲师。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201-01

一、什么是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又称为“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指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包括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四个方面。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布置、桌椅排列、校园环境等。行为层面包括学员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单位与学校的交往等。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观念层面上主要有校风、办学方针、教学风格、教学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等。

二、隐性课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隐性课程潜在的将有关道德、审美、知识经验等渗透到具体情景中,区别于显性课程直接性、局限性等特点,隐性课程具有间接性、开放性、渗透性、深刻性等特点。

员工培训院校学员有四个特点: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不强,许多学员无法正确理解单位派其进行培训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二是缺乏强有力的班级凝聚力,班级学员来自不同单位,彼此之间并不熟悉,常以单位为小群体聚积,缺乏班级整体凝聚力;三是学员对班级活动不热心,班级中部分学员游离于班级活动之外,没有将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与自己联系起来。

三、作用

隐性课程对员工培训院校学员潜藏着导向,陶冶,磨练,规范等作用。

首先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环境、制度、氛围活动等可以给学员提供参照体系,在认知上具有导向作用,引导学员的思维和判断,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科学的人生观。例如班级个别学员存在厌学现象,影响其他学员的学习热情,针对此现象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避免消极影响继续扩大,可以采用疏导和激励的方法让学员重新燃起学习热情,抑制厌学情绪,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整个班级氛围融洽。

其次,隐性课程包括校园建筑、环境建设、校园活动开展等可以在情感具有陶冶作用。在优美的环境中,学员会有美的享受,进而提升自身审美观念。

再次,隐性课程可以通过精神形态的激励方式,如校风、学风等,激发学员的斗志,促使学员为实现其目标而积极进取。另外还可以以强制方式,如规章制度等,形成一种能让学员有意无意地遵守的内驱力,磨练意志,自律自制。

最后,学校的精神文化创建、物质文化环境的设置会潜藏教育者的道德要求和教育意志,通过暗示、舆论、从众、期望等方式对学员形成约束,具有规范作用。

四、如何建设

如何开展隐性课程建设,与显性课程并行做好教育工作呢?这需要从隐形课程的四个层面着手开展。

隐性课程的物质层面包括学校的建筑、教室布置、桌椅排列、校园环境等。校园的建筑和生态环境等是学校隐性课程的物质表现,原本没有生命的建筑经过精心的设计可以承载隐性课程的开展。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管理有序的食堂和宿舍,舒适的图书馆和宽敞明亮的教学楼能让学员寄身其中享受美感,在享受中受到教育,受到熏陶。墙上文化、宣传栏、主题板设计等,可以将学校教育观念、校风等隐性课程具体内容落到实处。

隐性课程行为层面包括学员间的交往、教师之间的交往、师生之间的交往、教师与家长的交往、社区、单位与学校的交往等。隐性课程行为层面建设需要教师分析学员群体特点,尊重学员人格及个性化特点,建立和谐融洽交往氛围;加强与家长、社区和单位之间沟通,让学员在学校、家庭、社会和实习中都可以开展隐性课程,进行教育活动。

隐性课程制度层面包括学校管理制度、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针对学校办学性质和学员特点,完善学校和班级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引导学员行为,同时注重表彰奖励,正面引导,建立榜样的示范效应。例如班主任对带病坚持上课的学员进行表扬,可以在班级内部树立起示范的榜样,引导班级价值观。

隐性课程观念层面上的建设主要针对校风、办学方针、教学观念等。校园精神指每一个学员生活于学校内特定的风气和氛围,极富渗透性,以校训、校歌、校旗、校服、校史等特有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国著名学府清华大学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学子正是以校训勉励自身,成就了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才。培养富有特色、积极进取的校园精神,可以促进学员建立正向的精神信念,勉励自身。

隐性课程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某些长处是显性课程所不能代替的。只要我们加强隐性课程建设并且恰当发挥其作用,必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功效。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新疆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郭孔生.《论隐性课程的涵义、特征和建设思路》.《辽宁教育》.2012.(11)

李贵.《校园文化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

谢海燕.《高校隐性德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17

秦殿军.《高职院校隐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田燕春.《加强隐性德育课程建设实现高校德育功能最优化》.《出国与就业》.2009.(6)

李刚.《隐性课程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7)

猜你喜欢
显性隐性层面
江阴市三个层面构建一体化治理重大事故隐患机制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反歧视评论(2019年0期)2019-12-09 08:52:40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 01:29:31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10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传播(2015年14期)2015-07-18 11:14:05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
中学语文(2015年27期)2015-03-01 03: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