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兴
基于ESP需求理论的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研究
文/谢兴
摘要:本文结合高等职业院校酒店英语教学的特征,阐述ESP需求分析理论引入酒店英语教学的依据和必要性,分析了酒店英语教学现状,探讨了如何运用该理论改进酒店英语教学设计课程定位、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方法及评估方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英语;ESP;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148-02
基金项目:东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ZD04)
中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外游客对中国的热情与日俱增,近年使中国酒店业的迅猛增长,中国酒店业接待的外国人士越来越多。在此形势下,酒店业对复合型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ESP(专门用途英语)引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研究,是针对酒店行业特殊环境下比较实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本文通过运用ESP需求理论探究酒店英语课程教学,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ESP需求理论概述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专门用途英语)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是指与某种特定的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其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在特定工作岗位的英语交流能力的实用型英语教学法。Hutchinson,T&Water,A把ESP看作是一种研究形式,提出“ESP一个简单问题——学生为什么要这个行业外语?”这与该学者所从事的职业和处的环境相关,这就说明需求在ESP中的主导地位[1-2]。Strevens对ESP作了更加具体的分析,他认为ESP应包括四个根本特点(absolute characteristics):一是教学方案上需满足学生的特别要求;二是在内容(主题和论题)上与某些特定的学科、职业以及活动有关;三是重点放在使词法、词汇、篇章结构与特定的活动相适应的语言应用上;四是与EGP有鲜明的对照,以及可以只限于某种语言技能的培养和根据任何一种教学法开展教学的两个可变特点(variable Characteristics)。
需求分析是ESP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确保ESP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此理论来指导实用性教学。专门用途英语是以调查分析学生具体的学习动机和特定环境对语言技能的实际需求为前提,其结果将成为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的基础。Hutchinsonand Waters提出目标需求(target needs)考——起点和结果;学习需求(learning needs)——教学过程的两个概念。ESP提出的是以学习目的、工作职业为中心的两大课程设计模式。
二、ESP需求理论在高职院校酒店英语教学的应用
(一)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化的不断发展,就业竞争形式相当激烈的今天,外资、合资企业对于英语要求更为严格,如何做好英语教学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巨大问题。而英语这门课程在这些问题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0)规范了教学学时,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和技能,对授课课时有了更进一步的规定,在自有的英语知识基础上,借助外在词典等相关的英语文献资料,在涉外交流的活动中可做到简单的沟通以及一些书面交流,遵循够用,实用,应用原则,语言基础需要扎实,语言应用能力着重培养和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实际从事酒店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的“两个并重”。ESP的教育理念是重点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引入ESP模式可以再高职英语教学中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二)ESP需求分析理论高职英语教学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全球化的推进,中国酒店业面临越来越大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市场的扩大,酒店的数量在全国范围内激增,为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从业选择;另一方面,随着酒店接待客人的日益国际化,酒店对员工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生凭借着熟练的实操技能在毕业后都能获得对口的从业岗位,但由于高职学生英语水平有限,选择岗位的机会较少,工作不久便会遇到发展的瓶颈,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也相对较少。
三、酒店英语教学现状
(一)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
酒店英语重听、说运用。酒店期望毕业生能够用英语正常的同客人交流,这需要学生拥有较好的语言功底。而高职生源质量较本科生低,且呈现多元化,一个班级的学生英语基础通常普遍较低且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由于应试教育培养出哑巴英语,在听说方面存在很大的障碍,部分同学甚至无法开口,均为教学的顺利开展带来了挑战。
(二)高职教师水平亟待提高
大部分高职酒店英语教师来自英语专业或旅游管理专业,要么在英语基础教学上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但欠缺酒店技能专业知识;要么在酒店服务技能上对学生起到较好的指导,但缺少专业的英语教学技巧。许多老师在英语教学上,通常照本宣科,不注重英语学习的规律,不注重酒店服务的特点。
(三)教学模式落后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仍然沿用应试教育模式进行授课,不以学生的需求和行业的要求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设计,只从教材出发,忽略行业特点。这种被动的模式只能导致所授的知识与实际所需要的技能脱节,学生在毕业后也无法具备酒店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影响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
四、如何用ESP需求理论指导酒店英语教学
(一)制定新的教学大纲
在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和前期调查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从在职人员的特点出发,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和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重点凸显职业价值理念与职业功能,围绕酒店行业特征,将课程内容与酒店职业要求有机衔接,在教授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的酒店服务工作中的日常英语交流能力。
(二)开发ESP课程体系和教材
高职院校在关于酒店英语教学方面,应依靠ESP需求理论,做好“需求分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对酒店行业的英语能力得以提高满足其需要。ESP 教材的开发应向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遵照遵循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材料和任务的真实性,材料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材料内容的引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任务难度适当等原则,开发ESP课程教学体系。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想要解决酒店英语教学师资的有效办法就是增进双师教师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高职英语教学现状,
(四)采用ESP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酒店英语强调在课堂上突出在教学资源上和教学模式上的职业特色。教学方法上力求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开发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的思路进行开放式教学,改变传统的单项型教学,根据实际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在ESP教学模式指导下,利用各高职院校现有的实训基地,通过安排学生模拟岗位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学习中的内容和要求来设计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多方面思考扩大学习空间。
(五)改进酒店英语课程考核评估体系
酒店英语ESP的考核评估采用内部考核和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内部考核侧重实用性考核,重点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采用过程评定法,课堂和实训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考核英语口语应变能力和酒店英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外部评估可借鉴CET、TOEFL 等,通过对考试评价手段的改革,开展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自由性、开放性的考核和认证,给考试通过的学生给予办理社会公认的资质,努力培养出满足酒店行业发展需要的综合能力强、操作技能高、英语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五、结语
酒店英语具有跨学科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学习和酒店管理专业相结合的学科,当前高等职业院校的酒店英语教学已存在各种弊端,改革已迫在眉睫,运用ESP需求分析理论,根据高职英语在酒店中的教学实践,把酒店英语技能和酒店的专业知识相结合,贯穿酒店英语课程的所有关于目标定位、方案制定、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估等内容,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更充分了解并且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
(作者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科学系)
参考文献:
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李勇军.高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7(18):128-129.
Strevens P.ESP after twenty years:A re-appraisal.M.Tickoo(Ed.).ESP:State of the Art.SEAMEO Regional Language Centre,1988.1-1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