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加柯
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文/曹加柯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中语文教学需要将情感教育融入,以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是,基于中国式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长期以来高中语文教学片面的注重知识的传授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忽视了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其次为如何将情感教育渗透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码:A
文章编号:号:2095-9214(2015)08-0044-01
前言:事实上,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有着极为丰富的情感世界,但是,一旦落于笔下的写作之中,作文中往往缺乏真情实感,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国传统式教学理念的长期束缚。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本包含了丰富的情感教学内容,但是,教师所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使其能够有效的应对考试内容,进而忽略了对情感教学内容的挖掘与利用,久而久之,学生的情感世界在学习中常常处于封闭状态,情感素养得不到培养与提升。因此,如何将情感教育融于高中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
一、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要想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就需要当代青少年热爱祖国,热爱中国文化,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语文学科感兴趣,能够以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探索知识,并畅游在其中,在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素养的同时,具备情感素养,这是当前提高当代高中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所在。情感教育的落实要求教师要以真情实感的融入来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进而打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其能够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将自身的激情与热情全部融入于学习中,进而提升其情感素养,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将情感教育融入于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一)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
教材是落实情感教育的媒介,只有教师实现对教材内容中情感因素的深入挖掘,才能够汲取情感教学内容,搭建与学生传递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的共鸣能够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其将自身的激情与热情融入到学习中,进而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道德水平。要想实现对学生高尚人格的塑造,使其能够真正的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需要通过知识的传递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很多古人正直清廉的品行能够很好的迎合这一教育需求。比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将作者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与诗中作者的心境相对比,怡然自得、苦中作乐的旷达心境能够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与启迪,这种情感上的熏陶与教育能够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质。
(二)以朗读诗词歌赋来融于情感教育
朗读能够通过铿锵有力的语言来刺激人的听觉神经,进而以情感的共鸣来实现真情实感的传递,因此,以朗读诗词歌赋为媒介来实现情感教育内容的传递,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语言这门艺术可谓是博大精深且绚丽多彩,而这种艺术魅力的呈现需要人赋予其情感,并且这种真情实感能够流露在字里行间,并通过声音的传递来实现语言的震撼力,直指人的心灵深处。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因真情实感的融入会深深的打动学生,这种情感的共鸣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使其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之中,而学生自身情感的融入也会使其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于1925年,词中包含了其对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在朗读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斗志,使其深受鼓舞,这种荡气回肠的情感流露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三)要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教改的不断深入下,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构建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模式,以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来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实现对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养,以平易近人的形象来获得学生的尊重与喜爱,进而拉近师生间的关系,奠定情感教育的基础。与此同时,要在尊重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鼓励,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在喜欢语文学科的同时,能够打开自身情感的大门,用心去感受并接受语文教学知识内容,在寓学于乐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情感素养。只有构建和谐、平等且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沐浴在情感教育之下,进而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奠定基础。
(四)创设教学情境以激发情感的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将情感教育有效的融入其中,就需要构建相应的教学情境,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放飞想象的同时,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进而才能够使学生在情感教育中有所收获。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在讲述这一文章时,要想激发学生心中的爱与感动,教师可以通过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爱与感动的世界中。教师可以以多媒体来播放一些图片,将生活中的细节放大到镜头下,将那充满爱的一瞬间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学习这一篇文章之前就能够领悟到这一堂课的情感主线,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总结
综上所述,将情感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中,能够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的同时,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在落实这一教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实现对教材内容的深度挖掘,以充分的将情感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中,同时可以以朗读诗歌的形式来渗透这一教育内容,以将学生更好的带入到情感世界中,在此基础上,通过良好课堂教学氛围的创造以及相应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落实教学目标与素质教育的全面要求。
(作者单位:安徽省明光中学)
参考文献:
刘波.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体现.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1,5(12):89-91.
杜云师.浅谈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中的有效应用.基础教育研究,2012,3(24):67-68.
刘翠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剑南文学,2012,5(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