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峰
语文课程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一定要注视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方位改革。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知道教学方法需要在哪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就需要知道新课程对于语文美育有哪些要求。其次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避免那些语文美育可能出现的那些误区,因此我们也需要了解语文美育会有哪些误区。最后我们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的探索,制定出详细的语文教学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索。
语文课程在新背景下对于语文美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美育的目标在新课程标准中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规定中指出:“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培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感情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学会并且能够运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并且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这样能够让学生收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扬学生自己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程在灵活性上比以往的课程内容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就对语文美育在灵活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语文课程大多都是老师在讲台上的一味地讲课,这样的讲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老师没有去观察学生的具体活动,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上课也会难免感觉乏味,容易让学生产生随意听课、敷衍听课等情况。因此这就需要提高语文美育过程中的灵活性,让老师多与学生互相沟通、交流,多多在课堂上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工作效率和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与教师在感情上交流,最后达到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以往的语文美育过程中,我们总是把美育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从而轻视了像德育这样的一些东西。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的指出了要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全面发展。让美育和德育能够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在语文美育的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注意到了对于“美”的多方面认识,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们在美育上的理论指导。新课标中指出了要求老师要培养学生去具有整体的把握能力和良好的语感。但是现在很多老师仍然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章囫囵吞枣一样的去理解,并不让学生去深入的理解课文,这实际上是教育中极度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去培养学生理性去认知课文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一边儿思考分析着课文,一边儿互相讲解探究课文内容。让他们能够自主的去感知、去体验课文。
我们在很多时候总是急于求成,希望学生们在短时间能够理解“美”、能够发现“没”,但是我却忽略了美育是个过程,需要我们去慢慢的陶冶学生。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问题,那就是许多语文教学过分的重视了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理解上得到了发展,但是却忽略了语文美育的根本是对于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失去了能够创造美的能力。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够浮在课文的最浅层次进行咀嚼品味,不能够去深层次的挖掘课文内涵。让学生的理解看上去丰富多彩,实则却是喧宾夺主。
语文课程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呈现出综合性、生活化、跨学科性、开放性、实践性等发展特征和趋势,因此我们的教学要想适应这种课程,我们要是我们的教学方法具有开放性、现代化等特点。如今现代化教学已经逐步的融入进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育有很多的优点,它能让我们的语文美育跟上新课程的节奏。比如我们可以用一些形象的图片或者视频向学生们展示出语文文字的意义,让知识的传授更加形象贴切,易于接受。同时在课下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和老师进行互动,让师生联系更加紧密。新的课程面临很多挑战,这需要我们师生一起去努力,我们可以创立学习小组,让师生的学习方法和经验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交流,这样不仅可以让师生们共同发展,还能让师生变得前所未有地团结,可以去迎接任何的挑战。教师在美育教学中占主导地位,教师有什么样的美学观,就会有什么样的美育道路和美育策略,所以教师首先要带着健康向上的情趣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按美的规律塑造自己。除了要培养优美的板书、得体的教态、地道的语言,还要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以及充分挖掘教材美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艺术性的能力,能利用简笔画、歌曲、绕口令和短剧表演等表现形式增添教学活动的艺术,使学生获得足够的审美体验,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的综合效益,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程让我们的语文德育面临新的挑战,同时这也为我们的语文德育带来了更多的好处,只要我们能够合理的处理好那些新的问题,找到正确的教学途径,那将会给我们以后的教学带来无尽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