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万梅
马万梅,教师,现居江苏扬州。
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能力,教师应该要丰富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充实有趣的作文教学中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追求作文水平提升的同时爱上写作文。对此,笔者建议教师采取开放性的教学设计,增强作文教学的活力。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作文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可能,经常不自觉地诱导学生形成写作的统一化。例如:笔者在一次批改题为“难忘的假期生活”的习作当中发现,许多学生写的都是愉快的事,而且大多很雷同,比如和同学出去游玩的经历,或者是自己帮助了别人赢得了赞扬。虽然学生也具体记叙了一件事情,但是雷同的题材使得作文不够出彩,表现平平。
在笔者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原来笔者在讲解难忘的经历时,一个学生发言讲述了自己在暑期的一次冒险经历,还有一名学生讲述了自己做家务的体会,得到了笔者的认可和鼓励。笔者的言行给对其他学生造成了误导,使得学生认为这两类题材才是老师认可的,是值得写的。另外,学生告诉笔者,面对这个题目,坐在课堂里的他们一心想到写作文的压力,根本没有什么心思回忆难忘的暑假,所以在作文时搜索枯肠,抓耳挠腮。要改变这一现象就需要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开放性的教学设计。一是,开放性作文教学过程能强化发散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学会以个性化的眼光观察事物。二是,开放的教学设计能采用灵活的作文教学与练习方法,调动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的写作眼光、写作思路乃至写作风格的个性化发展。学生的经验性格不同,同样会影响到他们观察事物的眼光与表达风格。例如:一篇习作的题目是:一件发生在自己与小伙伴之间老师不知道的事。
1、先通过题意阐释打开学生的思路。笔者打趣说:“原来同学之间还有老师不知道的小秘密啊,是秘密约定还是合作探险活动呢,如果是开心的事可以说出来分享吗?如果是小误会,老师也可以帮忙调解哦。”指点学生可以选择的题材范围十分宽泛,让学生能够充分回忆,并且在宽松的氛围下调动起自己的表达欲望。
2、让学生先进行口头表达,在表达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有的学生偏向细腻的心理表达;有的学生记叙事件的风格简洁明快,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作文表达时发挥自己的特色,为今后的个性化写作风格打下基础。笔者的一个学生个性比较害羞内向,在口头表达时候讲述了小伙伴帮助自己准备英语演讲比赛的经历。该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一再提到自己的紧张,以及对小伙伴的感激。这个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小事其实有着敏感纤细的体验,这种类似于秘密的记叙触动了她的表达欲望。所以笔者鼓励她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多写一点自己的心情,准备比赛、遇到挫折、得到小伙伴帮助、演讲成功等不同阶段有什么样的感受,细腻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感悟,增强作文的感染力。
开放性课堂教学设计则致力于突破单一的作文教学形式,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保持教学形式的灵活变化去适应学生的自由天性,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例如:小学六年级的一次写作话题是:选择一本书中自己最喜欢的内容、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一篇习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这一作文题要求学生必须存在一定的阅读积累,读完至少一本书,并且有自己的体会,才能够下笔成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妨开放作文课堂,实现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的互动,进行以下教学设计。
在作文教学展开之前,先让学生成立阅读兴趣小组,学生可根据书目的异同自发组织阅读小组。如:都很喜欢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安徒生小组”,除了各自阅读之外,组员还可以聚在一起阅读,谈谈自己喜欢的片断、人物等,使学生能够在没有作文压力的情况下先自由表达阅读感受,为写作积累素材。到了作文教学课上,教师淡化写作文的压力,先组织一个阅读小组成果汇报活动,每个小组通过讨论把组员的阅读感受汇集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让大家一起交流。一个小组展示了对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局的不同看法:有的喜欢这个结局,认为它很悲伤很美;有的学生则反对,觉得人鱼公主太不幸。学生汇报之后,抓住学生汇报中的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的女儿》结局那么悲伤,却还是很美丽呢?不喜欢这个结局的学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学生们在讨论了之后了解到自己对这个结局的喜欢与讨厌寄托了自己对真善美的向往和期待。
总之,开放性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应该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本考量,针对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竭的创造力,以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增添作文教学的乐趣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