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燕
刘晓燕,教师,现居江苏常州。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题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的心得。
元代文人陶宗仪《辍耕录》载,乔吉“尝云,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其中“凤头”即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古人把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给文章写一个亮眼的题目。好的题目能够让教师眼前一亮,精神振奋,回味无穷。学生在拟作文题目时,如果能别具一格,也必然会吸引教师的眼球,取得良好的印象分。在拟题时可以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可引用古诗词中的名句;可引用优美的歌词;可展开想象力给文章拟题等。如拟“环保”话题作文题目时,有些学生反向拟题:《肥草也会出瘦马》 《冬天可以不盖被》反讽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有些学生以影视剧名或歌词来命名:《其实你不懂我的心》;还有部分学生采用拟人等修辞手法拟题:《哭泣的百合花》。
构思是在动笔之前,对文章展开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总体设计文章的内容,包括组织材料、安排结构以及确定写作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中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验基本相似,因此很多人的文章立意差不太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构思就十分重要了。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思路畅通、脉络清晰,让人一读就能够知道作者在写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主旨和思想。2012年大连市中考作文《我的心灵憩所》一满分作文从读书的角度来谈“心灵的憩所”,小作者以“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为自己的爱好,然后从流水的美景,到在书籍中与古人神交的愉悦,再到旅途中多姿多彩的风景,都表现了其读书这一爱好的美好之处,这样的结构一目了然,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且详略得当,浓淡相宜。想让文章结构严谨,在写作前要谋划好,从大局着眼,从细致处考虑,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斟酌好之后,才能把文章打造成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的有机整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要想写出感人的文章一定要有真情的投入。表达情感的文字并不一定是多么慷慨激昂的词句,也不一定是连连惊呼感叹,有时只是细腻的描写,需要学生把真情倾注在并不太起眼的文字上,同样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触动。正如马克·吐温说的:“真实的事情比虚构的故事更希奇;但这是因为虚构的故事必须符合可能性,而真实的事情却不必顾及这一点。”在真实材料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排比、比喻、反问句等方法使感情具有“三波二折”,这样更有感染力。例如七年级课文《三颗枸杞豆》,文中描写自然景物:春天的小树林、太阳西沉是“红色的车轮”,捉到手的太阳是“圆圆的金盘子”,这些比喻有哪些用意?描写三叔时,先后写了他被疾病缠身、珍惜时光学知识、对植物的喜爱,还有三叔说的话:“这也是太阳?这也是太阳!”等等,文章还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这些只读一点点的时候往往只觉得作者写的很有趣,但是全文读下来就给人一种对虚度光阴的深深的遗憾,久久触动人心。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平时对于饱含真情字句的积累,这样学生在想要表达的时候才会喷涌而出,下笔如有神。
文章结尾的好坏对主题的表现、情感的表达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文章结尾写得软弱无力,就会使整篇文章看起来黯然失色。因此,学生要用心去画好这个“豹尾”,给读者“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首尾呼应,使文章浑然天成。首尾呼应并不是说文章的结尾要简单地重复篇首的语言,而是一种变化,唤起读者心理上的认同感,给人以浑然一体的感觉。例如学生在作文《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开头部分写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文化的旅途上,我需要这双翅膀,陪伴我博览古今。”文章首先引出了“文化”这一“翅膀”,比喻贴切。中间部分作者从甲骨文写起,以今天的文化现象作结,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下来。在文章结尾处,学生又写道:“隐形的翅膀,带我飞向远方,带我纵观古今,文化之旅上我汲取了力量,文化的力量使我的羽翼更加丰满。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结尾的呼应,将“文化”的作用具体化,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也使得文章的结构严谨。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关注标题、构思、情感和结尾这几个部分,让学生从多方面掌握写作的技巧和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