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习《张迁碑》有感

2015-08-07 00:36朱建国
戏剧之家 2015年13期
关键词:张迁碑行笔结体

朱建国

(陕西省农业展览馆 陕西 西安 710016)

临习《张迁碑》有感

朱建国

(陕西省农业展览馆 陕西 西安 710016)

《张迁碑》是汉代隶书成熟期的重要碑刻作品。其风格强烈,厚实稳重,格调方朴古拙,艺术造诣极高,历代书家都给予此碑很高的评价。通过临习《张迁碑》,笔者认为临习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准确把握结构特征、方笔为主、厚重线质的表现以及其它方面。

《张迁碑》;临习;关键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也称《张君表颂》,成碑于东汉晚期(公元一八六年二月),是汉代隶书成熟期的重要碑刻作品,艺术造诣极高。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风格强烈,厚实稳重,其格调方朴古拙。历代书家都给予此碑很高的评价,如明代王世贞曰:“其书不能工,而典雅饶古意,终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清代孙承泽云:“书法方正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通过临习《张迁碑》,笔者认为临习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

一、准确把握结构特征。《张迁碑》整体上字形方正,但变化相当丰富,古朴雅拙,平中寓奇,高低、斜正错落,敛收有致,富有张力。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拙趣”。当然这个拙并不是笨,而是有“大巧若拙”的意味。不同于大部分隶书相对平正对称的特征,《张迁碑》在字内空间的分割上错落复杂,在结体上充满着“不稳定”感。有的头重脚轻,如“君”、“宿”等字;有的头轻脚重,如“幕”、“帝”等字;有的重心右倾,如“亿载万年”的“万”字;有的重心向左,如“九”字;有的上紧下松,如“双”字;有的结构支离,如“仲”、“析”等字;还有些字童趣盎然,如“萌”字。结体上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张迁碑》的结字规律性并不很强,但也并不是无章可循,比如总体上倾向于宽扁,以上疏下密、上大下小、重心下移者居多。另外,写出结构上中宫的收紧感、空间布白上的压缩感,有助于体现《张迁碑》雄厚朴拙的味道。总之,要表现出《张迁碑》的“拙趣”风貌,就要深入研究和体会这些极具个性的结体特征。

二、方笔为主。《张迁碑》用笔以方起方收的铺毫为主,但方中寓圆,在一些撇、捺和“雁尾”的行笔收笔处间有圆笔。《张迁碑》整体线条偏向粗励、短绰,“蚕头雁尾”不太明显,笔画变化也比较微妙,方俊而厚实。临习初期容易写得平直呆板,一般来说原因有两点:

一是缺少细节,忽略了看似平直的笔画中所内含的波折起伏等变化。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认真读帖,细致地观察体会,比如横有左粗右细、左细有粗、两端粗中间细、中间粗两端细、上扬取势、下抑取势等多种形态,其他笔画也亦然。

二是《张迁碑》虽以铺毫为主,但并非一笔铺按到底,而是笔画中段常常换势,按带夹提,沉实中带有灵巧。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到起笔能藏锋蓄势,收笔时能将力留住,行笔中做到提按顿挫有换势。胡问遂先生有这样一段总结:“落笔折锋藏头,行笔提按顿挫,收笔回锋护尾的三种方法,是点画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用笔方法,称为‘三折法’,按照各种点画不同的笔势需要作不同的运行。”另外,《张迁碑》笔画中也常辅以裹锋和绞转笔法。“欲上先下、欲左先右”的裹锋用笔多用在撇、捺等圆笔取势处,绞转用笔需要手腕的动作配合,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讲“圆笔不绞则萎”,绞转和裹锋的辅助运用会使笔画坚实而丰富。以上这些笔锋的铺张、敛收、摆动、开合等动作的转换运用,会使“黑、光、平”的呆板笔画得以改善,变得厚实而富有变化,有助于写出碑的“金石味”。

三、厚重线质的表现。《张迁碑》继承了篆籀的中锋用笔,线条饱满浑厚,总体上不属于过分强调提按的一路笔法,而强调渐缓渐行、沉着推进的“中实”线条,这就需要运用中锋行笔的同时,充分理解行笔过程中的“涩行”,其目的就是要在笔画中注入内蕴的力量。关于“涩行”,刘熙载在《书论》中论述道:“惟笔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与之争,斯不期涩而自涩矣。”要注意的是,并非慢才是涩行,“把笔抵锋,肇乎本性,力圆则润,势疾则涩”,王羲之在他的著作中解释了涩行和速度的辩证关系。“涩行”要注意笔端力量的传导,体会笔毫的弹力和笔锋与纸的摩擦力,行笔要如锥画沙,入木三分。如果笔尖聚不住力量,笔画就会显得轻浮而无力。

另外还有一些情况需要注意,很大一部分人学习书法以唐楷起步,在临习《张迁碑》时,往往会不自觉地代入唐楷技法。但《张迁碑》不像唐楷那样法度森严,其上承篆籀,下开魏晋,处于书体演化的过程中,虽有部分笔画有向楷进化的痕迹,但唐楷有意识地强调笔画端的提按以及转折等笔法特征,应该避免带入《张迁碑》的临习中,这样才能写出高古而厚朴的味道。

总的来说,《张迁碑》不像墨迹那样法度清晰,却散发出一种“似是而非”的独特魅力,这就需要临摹者在学习时多体会感悟它的美学价值,当然对书法理论、美学理论的学习以及大量的练习也是学好该碑必不可少的保障。

[1]陈苗夫.书法技法讲坛:厚重拙朴的汉隶技法48例[M].合肥: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J292.2

A

1007-0125(2015)07-0293-01

猜你喜欢
张迁碑行笔结体
浑厚方正 拙然天成—《张迁碑》《衡方碑》临创融合研究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中)
硬笔书法运笔技巧(下)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王羲之《兰亭序》与赵佶《千字文》笔法之比较
怎样临习《张迁碑》
《汉张迁碑》的刻工与拙朴美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