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生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以此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教学方法即是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创新地理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参与实践,创造思考。通过这样的教学,将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更牢固,学习积极性更强。本文针对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具体应用措施做出探讨,期望对于地理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学;研究
地理是初中生了解世界、认识自然的一门重要学科。初中地理教材内容广泛,知识点庞杂,学生需要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进行地理学习。因此就要求教师应该秉持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习有用的、能促进其发展的地理知识。这就需要改变以往乏味的授课模式,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增加课堂趣味性,进行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使地理教学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性。
一、借助地圖优势,引发学生探究
地图是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地图中,山川河流、风霜雨雪、交通标志等都可以用简单的符号进行代表。会看地图也是学习地理的必备素质。学生通过对地图上画面的观察辨别、信息的分析概括,可以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拓展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地理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地图事物,发现内在规律,掌握地理知识。例如:在学习“大洲和大洋”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分辨和记忆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了解它们的位置、轮廓及特点,更全面的感知地球上水陆分布。教师就可以出示海陆分布图以及海陆面积的比较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显示的信息去探讨是地球还是水球?找出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并能够独自绘出它们的分布,提升学生看图读图析图的能力。这样操作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地图,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索地理知识。
二、多媒体教学辅助,创设探究情境
多媒体的应用对于进行地理探究式教学非常有帮助。教师可以将地理地图、地理模型、地理原理等抽象知识运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进行展示,创设探究情境,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探究欲望更强。例如:在讲解“我们临近的地区和国家”这一章节时,学生对于国外了解都很少,只单单通过课本内容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这些地区或国家的相关介绍视频。通过形象的视频播放,让学生依据视频情境对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经济发展、国家文化等相关信息进行探讨,如此能够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他们的了解。
三、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学生探索
问题对于探究式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大多数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过于简单,学生只要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就会找出答案。因此,进行探究式教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就要选择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思考、质疑,透过问题寻求本质。例如:在讲解“澳大利亚”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创设以下的探究问题:同学们仔细看澳大利亚的国旗,其国徽上有两只动物,这两只是什么动物呢,澳大利亚还有哪几种比较珍奇动物?澳大利亚大陆长期的被孤立于南半球的海洋上,这对此国家的生物进化会产生什么影响?南极大陆也长期孤立存在,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特有生物?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自主探讨发现澳大利亚单一的自然环境使生物的自然进化减慢,而南极由于条件恶劣等因素影响,不利于生物的存在与发展。学生的思考探究将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对澳大利亚有更深入的认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成效
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依据教材重难点有目的性的布置探究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针对任务自主发现、思考,提出问题和疑惑,并在小组内发挥每个成员的才能以及团队合作力量,让他们相互配合、思维交互,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培养正确的探究方式,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纠正思维误区。当然教师在此时要成为一名引导者,在学生提出新奇理论或者错误问题思路时,要有技巧性的指导和建议,避免直接的打击否定,以使学生保持自信,充满探究精神。在小组探究完成后,教师还应组织小组进行合作总结及反思。如此可以增强对探究知识点的归纳和巩固,提升地理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和地势”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布置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从中国地形图上探讨我国的地形分布特点,深色集中在哪里,浅色集中在哪里?并讨论我国有哪些不同走势的山脉,我国的高原、盆地和平原都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探究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把握,促进他们高效合作,共同互助,相互分享,使其对中国的地形地势更加清楚。
五、组织课外探究活动,增强地理知识运用
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和丰富课外探究活动也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在教室中的探究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则可以对生活中的地理进行了解和实践,使书面知识得到实践应用,学生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社会,深入观察相关的地理知识,感受真实地理情景。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有特色的地质进行实地勘测,认真观察并记录感受,总结发现。这样实地的观测将比单纯的课文讲授更有意义,学生也能近距离接触生活中的地理,对地理更加感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探究式任务,如家乡水域调查、森林分布与防护、记录最喜欢的国家等。学生对这些开放式的课题进行探究,积极合作,完成任务,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结语: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地理中的合理运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积极性,增加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促进学生间的思维分享碰撞,对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非常有益。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探究教学,借助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运用小组合作、课外实践等形式深入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研究性学习在农村[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余进利,高卫星主编, 2004
[2]新课标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实例[M]. 宁波出版社, 励兰英主编, 2004
作者简介:王颖(1973.7—),女,本科,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龙嘉德阳中心学校,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