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峰
摘要: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把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放在教学之重。要千方百计地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數学思维方面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思维;创新能力
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总趋势。要达到要求,数学教学就必须从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方面着手,把创新教育融入到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必需有启发式地进行教学,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鼓励学生在观察中进行思考。教师可以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新颖的数学题型,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章节时,由于涉及到的抽象性概念较多,所以教师在完成对相关概念的解读后,问学生:“同学们,如果把我们班的所有学生看作一个集合的话,那么我们班的男生就是这个集合的什么呢?女生呢”?学生很快反应过来,男生、女生中的任何人都是这个班级成员之一,所以男生、女生集合都是这个班级的子集。有同学提出来,男生集合和女生集合还存在互为补集的关系。这样的问题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为实际生活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注重于知识传授,把传授性教学放在核心位置,教师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充分发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绝大多数是缺乏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没有体现。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出和谐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学当中可以进行互动性教学,可以在枯燥烦闷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优化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存在哪些优化问题呢?不少同学会回答:几何和函数方面。教师可接着问: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那么些优化问题呢?那么,同学们便会充分动用自己的大脑,努力想象生活中存在的其他优化问题,就会发现:经济学方面也存在优化问题,比如,怎样才能使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其实,这一不断提问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过程。除了要让学生充分想象外,教师还应注意提供多种多样答案,不应注重答案的统一化,注意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问题,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避免陷入思维定式,学会反向思考问题,从问题入手。比如,一种商品的年产量为1000,由于对该商品需求量不断增加,该商品的负责人决定在今后的a年内,计划年产量每年比上一年增加m%,求年产量随着年数变化的表达式。经计算可得出:1000(1+m%)a,那么教师可由此提问:假如改变一下该问题的条件:函数表达式已知为1000(1+5%)a,求该商品第6年的年产量。这个问题不难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度剖析这个问题。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问题”的设计必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且要具有启发性,能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正确把握探究目标,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去分析研究,并不是简单提出问题。例如,图形与数量相结合的解题方法这种方法在我们的高中数学解题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一般而言,我们将这种方法简称为“数形结合”。这种解题思想应用的范围特别广泛。很多时候我们在解决某一问题的时候,如果只是单纯计算,可能会比较复杂,甚至很难想到其中的一些规律。这个时候就应该利用图形来帮助我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画一些适合本题的草图来帮助我们更加明了地了解这些数据并且找到分析的突破口,进而更快地解决问题,获得答案。将这种数学解题思想应用到我们平日的学习当中,将会很明显地提高解题能力。
四、要提高创新能力必须加强数学思维训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加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年代,开发智力和提高创新能力是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关键。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求异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体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大胆尝试,科学合理、有独特的解题方法。应善于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一图多变的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将所学的知识连系起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充分发挥。所以,在数学教学当中,必须培养学生敢于大胆想象,敢于思维创新,敢于质疑打破常规。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从本身做起,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关系,既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又要注重学习激情的主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才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