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引导”

2015-08-06 11:09罗英
魅力中国 2015年32期
关键词:引导动作体育

罗英

摘要:本文论述了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体育因素和非体育因素的教学手段来调控课堂,通过各种生动活泼、入情入科学实际的“引导”手段来启发学 生,组织教学,使体育课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喜闻乐见的学习科目。

关健词:引导;示范;情感;兴趣。

一、引言

俗话说:“施教之功,贵在引导。”教师的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导水平的体现。教师只有正确而又巧妙的引导,才能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引爆”作用,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者统一,获得教学的最佳成效。与其他课程相比,体育教学除了智力因素方面的引导外,重要的是要体现对非智力因素的引导。教学中常用的,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二、示范性“引导”

(一) 在运动技术的教学中,动作示范是最常用的一种引导

运用示范性引导,应“目的明确、动作规范、重点突出、位置适宜”,应结合学生现有水平及疑难点加强对动作要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和分步示范。还应适时适量地运用不同速率示范、重点示范、正误对比示范、典型示范、合作示范等多种方法。

(二)讲解示范在实践中往往忽略学生信息接受的质量

是积极还是消极,是主动还是被动,是专心还是分心。因此,教师在讲解示范时,可采用先导后教的方式。针对教材的特点,学习任务及学生学习常出现的问题,设计导语,通过导语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教师再进行示范讲解。

三、探究性“引导”

(一)教学中,当学生对某一技术动作初步掌握了运动技能,教师可在一些动作的细节处或锻炼方法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设想,让学生在反复实践中钻研探究,加速分化抑制的发展,直到有所发现、有所觉悟。如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要领后,可在手指、手腕的动作及出手弧度上提出确切的要求,使学生在探究性实践中掌握规律,发展能力。

(二)对于学生在教学中,掌握运动技能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将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首先,要遵循区别对待,因人施教的原则,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则,在教育中做到因势利导。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向一个方向运行而要立即改变它是困难的,但通过引导使之向另一个方向运行,如对待学生的自我表现,可在适当时机让他们充当一阵教师的角色。

四、情感“引导”

情感是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教师必须适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情感引导。首先,要遵循体育的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身体活动中消除抑郁、烦闷等不良心境,产生愉悦、爽快的情绪感受。其次,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积极思维,吸引 学生对动作技术的主动探索,使他们产生追求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新动作的美感体验。再次,教师自始至终都应重视自己教态的感染性,从尊重关心学生出发,做到目光期待、语言诚恳、手势恰当、表情和蔼,才能以情动人,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既崇敬又敢于接近的亲近感,促进学习情绪和责任心的提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根据反馈信息来调整自己的教态、计划和方法,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从而获得教学的成功。

五、评价“引导”

(一)正确而适时地运用表扬、鼓励和批语为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而对学习情感起调节作用。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挫折时,应正面诱导,耐心地与他们一起分析 原因,创造条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当学生克服了某一困难或在学习中取得了进步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及时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引导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引导他们多将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增强学习的信心。

(二)评价的方式除了语言评价外,还可运用眼神、表情、动作等,但关键在于准备恰当。对于自信心或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评价时应以鼓励为主,结合运用“认知归因理论”来共同分析学习的成败原因,使之明确努力方向,增强自信,提高学习愿望。在此基础上,再加强个别辅导,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六、兴趣“引导”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强化因素。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选择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来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并使之不断品尝到“智力劳动的成果。当侧重于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能力时,可适当采用集体的竞赛游戏,以促进学习态度与情感的相互补充、相互激励;当侧重于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时,可在增加示范性等到多种辅助器材的练习或改变难度的练习来帮助体验动作;当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时,可让学生观看别人的练习或表演,经观察思考后互相评论的方法,或适当引入音乐伴奏来诱发学习情境。

七、激励“引导”

(一)制定体育锻炼目标

应把长期目标与近期目标、高级标准与低级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引体向上、仰卧起坐,要求学生在练习一段时间后比原有成绩提高N次。跑跳投等项目可以制定近期标准,按时检查,及时总结,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以激励学生的锻炼热情,一步一步地向高级标准和远期目标靠拢。

(二)要为学生多创造竞争条件,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如个人对抗赛、小组友谊赛、达标赛等,使教学竞赛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服务。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榜样。比如中长跑,教师可在合理安排教学后,有意识地和学生一块跑,并坚持到底,这样可使学生倍受鼓舞,激发勇敢拼搏,奋发进取的精神。

八、结束语

總之,做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学会了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引导”,会使教师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会使他较准确地概括出教材的中心和重点,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的共性,抓住和寻找具有典型性的思想倾向和具体实例;使教法服务和服从于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教材的性质和特点;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交汇在教授和消化知识的共同目标上。从而使学生提高自觉锻炼的积极性,懂得锻炼是尊重科学原理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文杰《启发式体育教学》[J] 中国学校体育 1996.8

[2]许正发《体育教学的智力因素》[J]体育教学 1999.6

[3]张启明《体育课堂的心理调节》[M] 体育保健 1990.5

猜你喜欢
引导动作体育
下一个动作
画动作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的“体育梦”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