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

2015-08-06 11:18宋启明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政教育高校

宋启明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人文关怀的内涵在思政课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内涵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以大学生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主体地位,重视个性差异,关心个体需求,理解异质思维,包容不同观点,激发大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

伴随新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与我党和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人文关怀理念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内容。面对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关心、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维护学生的利益,是当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首要教学任务。人文关怀的提出,不仅为我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了教学方向,还为培养素质过硬、品质良好、心理健康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本文就人文关怀具有的理论基础进行讨论。

促进高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政道德素质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凸显高校思政教性的具体体现。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对于大学生来说应该如何培的价值观念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大学生应该从哪些制约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上来研究并解决问题。人文关怀作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关注,应该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实效性研究的重要突破依此来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现状及问题,基于此来提出和解决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的有和建议。

一、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人文关怀实效性研究现状

人文关怀是中央、国务院关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当前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提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其内涵来看人文关怀是对以人化文、以文化人理念的统一是从人的面提出的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尊重。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理念,人文关怀从对人的关怀为本质将以人为本作为文化育人的重要手段,以此来达到对人的真、善、美的塑造和完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来看,人文关怀在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意其是在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人文关怀的贯彻与实大学生作为有思想的个体在关注大学生兴趣了解大学生自身实效性尊重和理解大学生内心人文关怀不以机械的规范灌输而是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大学生自觉支配自我行为思想道德知识与社会规范要求以促进自身的成长。二是人文关怀下从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知识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上融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大学生从自身实际来关心国事、民生问题,进而促进大学生明辨是非。三是从人文关怀下来内化识尊重学生的课内外实践需要从生活中的问题中来与人沟通、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行为活动行统。

二、人文关怀包含的核心价值

高校思政工作中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教育中的体现,也是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必然产物。将“以人为本”当做当代高校进行思政教育的理论基础,不仅是保证高校思政工作顺利进行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教育新时期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开展思政工作时,需要充分的贯彻人文主义关怀中的以人为本思想,以大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充分的满足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对于学生的人格和思想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以便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健康发展。并且,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灌输到当代高校的思政工作中,不仅是要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核心价值,也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思政教育的宝贵历史经验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時,“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仅可以将高校在思政教育方式方面的调整和创新充分的体现出来,还突出了学生在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尊重了不同大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性差异。另外,高校要想保证思政工作能够充分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成长需求,就必须要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牢牢的同思政教育连接到一起,从而更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需求。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入人文关怀路径选择

(一)教师更新理念,提高人文素养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念是行为的先导。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教学中始终对大学生做到人文关怀。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人文素养作为高职思政老师,更应努力提升人文素养。既重“修身”又重“养德”;既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又有积极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责任心;既有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又有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的行动。只有教师人文素养得到切实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精神生活才能真正丰富起来,理想信念、价值信仰才能牢固确立起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

(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高职思政课教学如何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学生真心喜爱的内容,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给予学生真正的人文关怀。这需要教师必须进一步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贴近实际。就是在我国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的当下,教学内容,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紧跟时代潮流,实事求是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等发展的客观情况。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辩证地分析重大问题和实践中的重大课题,把大道理讲清、小道理讲透,讲到学生心坎里,努力地解决学生因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各种认识问题和思想困惑。

贴近生活。就是思政课内容紧贴学生生活、贴近学习生活和专业实际,聚焦社会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和专业领域中丰富的事例,使教学中的“大道理”与实际生活、工作中的“小道理”紧密结合起来,使思政课更加入情入理,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氛围中,思想得到升华、精神境界得以提升。

贴近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牢牢把握学生思想脉搏,洞察学生心理、摸准价值取向,时刻回应学生关切,使教学牢牢把握主动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人文关怀实效性是在教师的指导,从思想教育、职业教育上来渗透以人为本。因此对于教师的理论知学思维、以及人文意识来说,更需要从自我教育的提升上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道德从自身主体意识上来设定合理的教学环境。如强化对教师自身意志、毅力的培养激发自身的情操与体验才能更好的关怀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需求,开展个性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教育的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闫军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5):68-71

[3]陈华,杨鑫铨.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一体化价值考量[J].教育教学论坛,2015(01):41-43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政教育高校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