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立东
摘要: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近年来对于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事实上,语文借由文字来表示知识、情感的范围十分宽泛,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以及思维能力都有着巨大帮助。
关键词:语文;思维能力;培养
学生思维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直观思维、现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前两种思维方式统称为形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前两种思维模式是小学生容易掌握的,而对逻辑思维的认知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逻辑思维属于抽象性思维,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较大差异。和其他课程相比较,小学语文课程更加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是由于小学阶段语文课程对于学生今后其他课程学习会产生很大应影响,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培养小学生掌握基本语言能力,让其更好地进行思考,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思考能力,是语文课程特有的教学目标。
一、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小学生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在小?W语文教学中思维活动能够根据学习内容积极运转起来。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现有语文知识水平科学教学。学生只有对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之后,才能主动思考,为思维能力发展提供内在的驱动力。当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之后,通过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深化理解,思维会变得更加活跃,思考范围和广度更广,促使学生思維能力向着深度探索,保证学生养成大胆思考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全面调动其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学方法不仅要丰富多彩,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保证小学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中更好掌握语文知识,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不断发展。例如在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的影片,让学生感受地震所带来的破坏,以及地震后家人生离死别的情感,电影中讲述了地震后一个母亲和女儿之间三十年的感人故事。通过小学生观看这个影片吸引和感动学生,然后让学生阅读文章,对比文章和电影中的相似之处,有哪些差异,通过让学生思考文章主旨,促使学生在情感和思维上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提升小学生求知欲望,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比较单一,由于缺乏语文基础知识,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被动的学习,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小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巧设疑问,给学生留下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小学生在好奇心的带领下积极探索,转变小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现状,变为积极主动探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例如在讲解《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开头前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以下“针尖对麦芒”这个词语的意思,如果你作为一个国家的使臣出使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出言侮辱你时,你怎样应对显得让对方无话说,又不会损害本国的利益。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学生会给出不同的方法,积极思考并参与到课堂讨论教学中。然后引导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阅读,找出“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最终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然后将故事进一步拓展。温家宝任职总理过程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词巧妙的应对外国记者关于中美关系和大陆和台湾关系。引用古语“骨肉之亲,析而不殊”,谈两岸关系发展。引用古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阐述对处理中美关系的信心。引用古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澄清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有关中国傲慢的传闻。通过拓展温家宝总理的几个小故事让学生懂得,在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和侮辱时,应该誓死维护祖国的尊严,熏陶和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
三、揣摩句子培养小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能力是一种非智力能力,它不具备特定的学习特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往往是广大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实际上,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教学目标,特别重视内在动机和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因此,在每次课堂活动的开始和结束时,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和方法等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内在思考能力,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在对一篇文章内涵进行深度理解过程中,可以通过关键语句的理解和把握深刻理解文章,感受作者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将文章所包含深刻情感的语句选出让学生仔细品读,深入体会,并分析作者在运用句子时的巧妙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在讲解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时,文章通过写怀念自己的母亲,表现了作者旅居海外时对祖国异常强烈的思念之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常会认为这篇文章只是写作者对自己母亲的思念之情,但是教师向学生介绍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后,学生就会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作者在欧洲的十一年是对母亲思念异常强烈的十一年,生身母亲与祖国母亲化为一体,成为支撑他在国外漫长岁月中的巨大精神力量。学生在理解这一层含义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思考和分析,如“我痛苦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通过让学生对这些重点语句进行全面把握、分析和思考,进一步理解作者对自己母亲和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
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可以通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以及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