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刚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以篮球运动为代表的现代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主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然而当前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阻碍了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落实。本文从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的必要性阐述出发,论述了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研究提供新的参考思路,从而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全面落实。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能分期;训练
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作为一种较为复杂的人体体能运动训练复合系统之一,其训练内容包含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以及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等,在这其中每一项训练内容又可以划分为多个具体的训练指标。在开展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过程中,篮球運动员只有遵循科学化的训练时间以及结构化的训练顺序,才能使篮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等体能素质达到最佳状态。基于此,想要实现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机制稳定以及协调发展的目标,充分的挖掘出篮球运动员的潜能,就应当加强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研究工作,不断的完善当前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方法体系,针对性的解决当前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过程中存在的训练效果不佳、训练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一、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的必要性阐述
(一)有利于有效的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现代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典型的对抗运动项目,在比赛过程中,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将直接的决定着比赛结果。众所周知,“篮球运动是一项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这一规则在篮球规则当中取消后,篮球运动攻守之间对抗矛盾变得日益激烈,换而言之,已达到近似于“疯狂”的程度。随着在篮球运动中身体接触的频率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现代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工作人员开始将目光投向力量素质方面的体能训练当中,力量素质的体能训练能够有效的增强篮球运动员的爆发力,从而瞬间激活篮球运动员的速度以及耐力状态,使篮球运动员能够以最短的时间进入到最佳的状态当中。
(二)有利于直接的增强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篮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使得篮球运动员自身的无氧酵解能力应当处于长期保持高水平的运转状态,从而不断提升篮球运动员的磷酸原系统。篮球运动员想要提升自身的磷酸原系统,则需要重点加强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从而不断的使自身的身体机能处于运动更新状态,进而直接的增强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然而,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的训练应当与力量训练的种类保持一致,否则将会使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如果同时开展冲刺跑训练以及有氧耐力训练,由于篮球运动员自身的神经系统处于不利的改变以及肌纤维蛋白质不利的改变状态,从而减弱篮球运动员的冲刺跑的速度以及跳跃的爆发力的训练效果。
二、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的具体内容阐述
(一)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内容阐述
力量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主要涵盖解剖学适应训练、肢体肌肉增大训练、最大力量提高训练、肌肉耐力迅速转化训练以及竞赛发挥与维持训练这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又具有极高的联系性。依照传统的篮球运动体能分期训练理论,每一个训练内容的周期被划分为准备期、竞赛期以及恢复期这三个阶段,其中准备期这一阶段应当涵盖解剖学适应训练、肢体肌肉增大训练、最大力量提高训练、肌肉耐力迅速转化训练这五个模块的内容,在竞赛期当中应当以竞赛发挥与维持训练这一模块的内容为主,而在最后的恢复期则应当重点关注篮球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机能恢复情况。随着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推进,在传统的篮球运动体能分期训练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力量周期训练理论,该理论在训练规划、训练成绩测量以及训练成功评估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可操作性。现代力量周期训练理论以提升篮球运动员的生物适应规律为主,人体能够在合理的外界刺激下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即随着人体负荷强度的不断增加,篮球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增强,篮球运动员的神经系统、肢体肌肉体积以及肌肉力量不断的增强,从而实现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提升。在整个力量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过程中,篮球教练员应当及时收集篮球运动员相应的训练成绩数据,在根据训练成绩数据的基础上实时调整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内容,通过环比以及同比的数据分析,判断篮球运动员是否达到不同阶段的训练任务目标,从而够准确把握篮球运动员训练走向,不断的提升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
(二)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内容阐述
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主要以通过快速跑、冲刺跑以及折返跑的形式来推动篮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水平提升。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的体能分期训练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训练主要以一般性的有氧训练为主,该阶段的主要训练目的是为了有效的强化篮球运动员的心血管功能,从而为下面阶段的训练内容打下基础,该训练方法主要以持续训练法以及法特莱特训练法为主,使篮球运动员心率控制的最大心率能够达到70%的目标。第二阶段的训练主要以基础有氧训练为主,虽然长距离的跑步运动能够有效的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耐力,然而长距离的跑步运动本身最具备的长距离低强度特性不能充分的强化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需要肌纤维的神经模式系统以及能量代谢系统,为了改善这一困扰,在这一阶段当中同时兼用长时间的持续训练法以及短时间训练法,训练时间为3-4周左右,使篮球运动员的最大摄氧量负荷为70%-80%,则为心率150-170次∕分,从而为第三阶段的训练做好铺垫。第三阶段的训练重点则是提升篮球运动员的无氧能力为主,该阶段以递减式的跑动训练为主,即在3-4周的训练周期内将篮球运动员的跑步距离由400逐渐降低到100米,休息的时间则由4-5分钟逐渐缩减至2分钟左右,增强篮球运动员的耐乳酸的能力,使篮球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70-180次∕分的范围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具有极高综合性的运动形式,使其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此我们需要加强我国的篮球运动的体能分期训练研究工作,提升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从而实现以最小化的训练投入实现最大体能效果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力量训练分期理论述评[J].李山.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2]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袁运平.体育科学.2004(09)
[3]中国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A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王世安,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