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军江
摘要: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及教师观念上存在的误区,词汇教学处于两难境地:一是利用文本只讲语法、词汇,完全忽视对语篇的分析;二是泛读文本,完全忽视阅读教学中的词汇处理;第三种情形是阅读课分两课时完成,要么先开展词汇教学,再进行阅读教学,或反之。基于此现状,本人认为我们迫切需要把握词汇处理的度,基于文本出发,制定明确的词汇目标,以阅读为载体,有效地循环和提升词汇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目标词汇;英语
一、阅读教学中的目标词汇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词汇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设置的词汇目标不明确,目标词汇不突出。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没有合理地进行词汇的分配适度处理,只是麻木地教学生生词或进行课外词汇的拓展,这就使得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的词汇“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根本抓不住学习的重点。其次,由于缺乏明确的词汇目标,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把文本阅读与词汇教学彻底孤立,这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微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二)处理目标词汇的“度”把握不好
目前,教师对目标词汇的处理仍存在着两种极端的方式:一是由于阅读文章篇幅的增长,词汇量的大大增加,为了省时,有些教师就通过阅读前领读、简单讲解及课后听写的方式处理词汇。这种轻描淡写的词汇教学犹如蜻蜓点水,教师讲解不深,学生领悟不透。二是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词汇的关注远高于篇章的阅读,对每个词汇进行深挖,或过度地扩展词汇,以至于喧宾夺主,削弱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浙江省教研员李冬梅老师曾多次强调词汇教学应注意的一点就是:不是所有出现的生词都要教,也不是所有教了的词汇学生必须都得掌握。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首先不能孤立的教学词汇,应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在阅读中附带习得词汇;再者就是教师应适度的处理词汇,依托文本,对影响学生阅读的词汇运用词汇教学的多种策略及方法加以处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
(三)阅读任务设置与词汇目标脱节
合理的任务设置可有效促成目标的达成。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任务设置时并未考虑到学生的语言输出问题,设计的讨论或写作任务与词汇目标无关,也就是说教师最后要求学生輸出的东西与教师先前的输入的东西之间是脱节的。教师并没有设计出合理的读后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内化和吸收所教的核心词汇,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达到巩固词汇的效果,是无效输出。
二、目标词汇在阅读教学中的循环和提升的前提和依据
(一)目标词汇的选择要有利于文本的理解
教材中的词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词汇,属于核心词汇,要求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第二层次是话题拓展词汇,属于认读词,大部分不需要学生掌握,但要求听懂,会读;第三层是因为行文需要而出现的词汇,学生理解即可,并不需要掌握。阅读课中三类词汇应该被列为目标词汇,即与阅读主题紧密相连的词汇,阻碍学生理解文本的词汇,以及在文本的特定情境中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我们知道,一节阅读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词汇问题,因此在选择循环处理的词汇时应该基于两点:选择处理的词汇要有利于文本的理解;选择的词汇是生活中的高频词。在阅读中处理词汇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词汇的选择主要依靠文本的解读,因此,阅读课中的目标词汇应该与话题的中心紧密结合。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结合情境学习目标词汇
在语境中教学词汇能使枯燥乏味的词汇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陆巧玲(2001)认为,应尽量在语境中呈现和教授词汇,并辅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帮助学生反复操练,以便学生能掌握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文本,确定目标词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出目标词汇。
(三)在文本分析中寻找语言学习的最佳契机
阅读课中词汇学习的目的是促进文本理解和交际应用。因此我们不提倡在阅读课中过深过广地处理脱离文本主题和内容的词汇,建议教师在文本分析中寻找学习语言的最佳契机,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以学习本单词在既定文本中的意义为主,阅读后的语言学习课中利用对比、归纳、评价等方式对这类词汇做深入的学习。
三、目标词汇在阅读教学中的多次循环和提升
阅读教学承载着语言目标。通过阅读教学,学生应该学会在语篇中感知目标词汇,在文本的不同语境中理解目标词汇,在话题拓展中初步运用词汇,让词汇在阅读教学中得到实践。词汇教学的目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分成具有连续性和层次性的子目标。以下我就结合本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例,从循环和提升的角度探讨阅读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下面就以八年级英语GO FOR IT(下)Unit 9 Section A 3a为例加以说明。
(一)读前激发和感知目标词汇――开始目标词汇的初循环
读前教师借助mind-map 让学生进行博物馆类型的一个头脑风暴,通过对阅读文本中的图片预测文章的内容及教学目标词汇及词块(toilet, different kinds of toilets, tea sets, collect tea sets, tea art performances)。
【分析说明】导入环节,教师设计头脑风暴猜测可能有的各种博物馆,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借助文本中的图片无痕导入课文预测,引出部分目标词汇:toilet, tea sets, collect, tea art performances。词汇的初次循环关注的是感知新知识,链接“旧”知识,引入文本话题。
(二)读中理解和体验目标词汇――进行目标词汇的次循环
1.读中渗透阅读微技能。(1)通过scanning,快速回答文本中的两个问题。教学目标词汇unusual和peaceful。(2) 通过构词法和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教学unusual和peaceful。
2.细读第一段,通过判断正误和句子理解教学目标词汇invent及其拓展词汇invention。借助图片深层理解和运用词汇unbelievable, rapid和progress。
3.细读第二、三段,通过提问,完成图表以及看图教学目标词汇international, encourage, social groups,enjoyable等词,同时复现词汇unbelievable, peaceful, tea art performances 和unusual等词。
(三)读后应用和巩固目标词汇――实现目标词汇的再循环
1.实答问题――通过讨论巩固和应用目标词汇。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学生参与讨论,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提升词汇应用的能力。实现词汇在课堂内的循环提升。
2.完成复述――通过文本信息概括内化目标词汇。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概要,设置挖空练习,指导学生根据语境填词,从而强化对目标词汇的理解和运用。(时间若来不及,则作为课外作业)
(答案:invented, unbelievable, rapid, unusual, encourages, improve, peaceful, performances, itself, collecting――答案的词汇均为目标词汇)
3.设计课后作业――进一步巩固和应用目标词汇。Write an article about a museum you have visited befor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要求学生仿写课文,写一篇他们曾经去过的博物馆的文章,尽可能多地使用目标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