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

2015-08-06 10:51童建栋
魅力中国 2015年30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

童建栋

摘要: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本文就小城镇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农村经济;新农村建设

小城镇建设,直接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同农业现代化战略、人口战略和城市化战略相关联。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现代农业、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并建立我国合理的人口、城乡结构的重要进程,也是建立我国新型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有效之举。

一、小城镇建设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乡镇企业与农村小城镇是紧密相联的,不抓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企业为主的农村二三产业就发展不起来,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就退不出来。相应地,不发展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就失去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就要减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就难以生成。发展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发展小城镇也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两个战略要同步实施,才能使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才能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因此,促进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互动发展既是乡镇企业今后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也是小城镇建设的内在需要。

二、农村人口转移与小城镇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小城镇是联结城市和农村的纽带,是国家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枢纽,也是农村社区发展的发动机。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构成的新特点应与农村人口转移相呼应,小城镇基础建设中对简单劳动力的客观要求与农村人口潜力水平之间的协调,为转移的农村人口带来了就业机会。小城镇建设不仅仅缓解了农村就业压力,提高了农民的自身素质和生活水平,也为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带给了施展才华的大舞台,并得到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转移为小城镇建设带来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加速了小城镇的基础建设。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在一个时期内将呈加速发展态势,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引起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将有更多的农业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缩小城乡差别是大势所趋。

三、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相互促进

产业集群是指在同一地区集中了超多生产同类产品或相关产品的企业,它们之间进行专业化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显著的规模效益,具有地理上集聚的特征。目前,我国乡镇企业也在向集群化发展。它们不仅仅提高了集群整体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而且大大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培育和发展乡镇企业集群,关键是要搞好小城镇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政策环境、产业定位等,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促使产业集聚,构成产业集群,推动区域经济和城镇经济发展。反过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为乡镇企业集群的发展带给功能更为完善的环境。

四、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民转变主角、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现代化

农民转变为小城镇居民,进入到第二和第三产业的领域,新的劳动方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使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变化,亦即当物质需要到达必须临界值时,必然产生不满足、产生新的欲望,推动精神世界的创新,开始追求更高一级的精神需求,包括对精神礼貌、政治礼貌的需求。农村小城镇受到自身规模和功能的限制,只能起到向农村传播城市礼貌“接力棒”的作用,刚刚转变主角的农民,适应小城镇有限功能的要求,也是向现代化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五、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村循环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运行良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业综合生产潜力明显提高。但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土地、植被、水资源等浪费严重,农村污染、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突出,农业的安全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要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就务必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

小城镇建设是能够透过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缩减农村住宅用地,使农民住宅向城镇集中,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建设。能够节约超多的住宅用地和道路用地,从而使更多的土地能够用于农业生产,也体现了我们循环经济理论中的减量化原则。

六、小城镇建设是发展乡镇第三产业的载体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加速发展,城镇化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实践证明,城镇化水平越高,农民收入水平也会越高,也只有加快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城镇人口,增加对农产品的需求,才能提高农民收入。因此,以小城镇为载体大力发展乡镇第三产业,是城乡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应着力营造乡镇第三产业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打造乡镇第三产业服务体系和产业链条,建设信用担保体系、行业专业协会、技术创新和教育培训体系,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努力开创新型现代服务业。

七、小城镇建设有利于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由于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生产经营分散,形不成适度规模,生产成本很高,劳动生产率低下,造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远低于城镇。要改变这种状况,务必实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但这需要各种条件,而最关键的一个条件,是务必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加快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厂化,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技术装备,把大批农民从传统种植业中解脱出来,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原则,广泛采用优良品种,提高农副产品产量与质量,使农业朝着种养加工、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方向发展,实施产业化经营战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推进耕地集约化经营,使剩余的劳动力从事务工经商、第三产业,促进小城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以小城镇为载体,透过相应的措施和有效机制,吸引乡企向工业小区集中、连片发展,不仅仅能够有效地克服以上种种缺陷和弊端,又能相应地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更多地吸收农业富余劳动力。小城镇的发展和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还能够为乡镇企业和新建企业提供适宜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以及人才、技术、市场、服务等环境,推动乡镇工业和新建企业良性发展。

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城乡互动发展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用心构筑多种形式的以城带乡平台,扩大就业容量。一是构筑信息共享平台。把农村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基础工程建设的范畴,加快农村网络普及和应用,建立起城乡信息沟通的有效平臺,加强信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构筑产业对接平台。用心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透过壮大传统产业,做强非农产业,开发新兴产业,提高农业内部吸纳就业的潜力,发展农村小城镇、县域经济和中小城市,扩大就业容量;三是构筑文化融合平台,推动城乡文化交流,要采取“文化下乡”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礼貌程度,实现城乡地位平等、利益均享。

参考文献:

[1]张常明.加强新型农民培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农村建设,2006.8

[2]惠国琴.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商业经济,2006.12

[3]李辰.浅谈我国循环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商场现代化,2008.1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中高速增长下农村经济增长动力分析
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生态农业视域下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以电子商务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思考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