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精耕细作

2015-08-06 11:18陈昭
魅力中国 2015年33期
关键词:枣核紫藤萝文本

陈昭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阅读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改关注的重点。探寻在新课程条件下对教材解读的新思路,提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已经成为当下语文阅读教学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本细读无疑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选择。

关键詞:阅读;语文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个静态的层面上,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改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语文教学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最好途径,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章上的理解,更是对自身修养的一个整体提升,其中,语文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

一、只有文本细读,才能实现三方对话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阅读教学对话中,“文本”是与“对话”相伴相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提升学生对话能力的不可或缺的对话伙伴。那么我们为什么说只有文本细读才能实现三方对话,文本细读是实现三方对话过程的有效途径呢?

(一)文本细读可以避免教师对所教课文的狭隘性处理,从而为对话提供一种良好的课堂环境。有些教师从一种外在于文本观念的视角来简单处理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感、气韵在这种处理中消失殆尽,他们仅仅视课文为语言工具训练的材料,那又谈何对话呢?文本细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迫使教师必须严肃面对文本,深入文本,挖掘文本,使教师和文本的真正对话成为可能,这其实也就保证了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二)文本细读可以避免教师对课文的冷落,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因为文本细读要求教师自身必然要深入到教材的内部、细部,对其进行分析整理,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教师必然要透过多方的视角,重新审视课文所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内涵,这不仅可以避免教师对于课文的漠视,而且还可以拓宽教师教学的视域和内容。如在教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歌时,笔者就十分注意对文本语言的细读,设法通过细读引导,让学生自己来体会诗歌丰富的意蕴:

诗歌第一小节中“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一句中的“现”字为什么不能用“亮”字代替?为了避免囫囵吞枣,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将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

1.从诗歌情境角度看,“现”字更能体现出夜幕的慢慢降临;

2.从事实层面看,“现”字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星星没有从暗到亮的过程,只有由隐到现的过程;

3.从语言运用角度看,既然称为“明星”,再用“亮”字就重复了。

通过这样的层层细读,同学们理解了现与亮的区别,明白第一小节是本诗的联想,它是后面三小节想象的基础,正是诗人将天上想象得如此美好,所以反映出诗人对自由、幸福、美满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文本细读可以避免教师对课文的随意解读。文本细读使得每一个结论和感受的提出都必须有文本细节为准则基础,这就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提供了最真实的可能。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只有以细读文本为基础,对话才能有意义,对话也才有可能成为课堂上最响亮的声音。

二、只有文本细读,才能使阅读教学有深度

语文阅读教学要达到有深度,其关注点和注意力还是要放在对文本的细读上,因为文本分析的深度是阅读教学有深度的基础。下面是教学实践中通过文本细读来达成深度教学的一则成功的例子。

在上苏教版八年级上册《枣核》这篇散文时,有位教师抓住文章的题目“枣核”层层拷问,用巧妙的问题设计将同学一步步引向课文的深处,最终既让学生明白,这颗小小的枣核凝聚着美籍华人朋友对祖国、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之情,又不得不叹服作者构思之精巧。

第一问:美籍华人朋友不远万里托我给她带几颗枣核去有什么用途?

第二问:当朋友见到枣核的一刹那为什么这么激动,还托在掌心,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第三问:我来到朋友的家里后,她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我枣核要来的用途?

第四问:课文一直到最后才揭示枣核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上课的教师抓住“枣核”深入细读,由浅入深地逐步将阅读教学推向纵深,学生在他的提问指引下,很容易就明白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悬念,能很好地吸引读者读下去,也明白美籍华人朋友身处异地的思念之苦,通过一颗小小的枣核反映的是一个深刻的主题。

三、只有文本细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本中渗透的情感,大多数时候我们是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述得以理解和感受的。如果不进行文本的细读分析,我们很难发现文本中所隐藏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实践证明,通过文本细读,增强对语言的敏感度,教师就可以率先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教师的审美能力和品味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在教师的引领下一步步走近语言、走进作品的深处,最终获得审美的享受。在教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一篇课文时,笔者明显感受到细读文本对于提升同学的审美能力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为了讲清楚紫藤萝花的美,提高学生审美的能力,笔者从课文开头描写紫藤萝的外形切入,提醒学生作者调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的?盛开的紫藤萝像一条瀑布,进而从“紫色的大条幅”写到上面泛着的“点点银光”,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紫藤萝上每一朵花的生机盎然。既有“一条瀑布”,“大条幅”这样的整体比喻,也有“点点银光”,“迸溅的水花”这样局部的比喻。作者还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状写花串、花朵的“推”“挤”,突出它们的活泼热闹,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紫藤萝花强烈旺盛的生命力,自然对这篇散文学习的重点也就抓住了。在上课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善于利用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美点之处,在与老师的互动之中提高鉴赏审美的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只有文本细读,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总之,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语文更是文字运用的精华所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作者的情感把握也是学习文本的核心,从文章中获得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内在情感,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是一种考验。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与老师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尊重文本、立足语言,去进行微观分析的阅读方法,提高文本细读对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认识,使我们的语文课恢复应有的语文味。

猜你喜欢
枣核紫藤萝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美丽的紫藤萝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协和医生误吞枣核之后……
紫藤萝瀑布
紫藤萝
老鼠们的枣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