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迪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现在普通中小学学生而言,课业量繁重造成其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体育锻炼明显减少,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能测试很难达标。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锻炼变的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锻炼;运动项目选择;运动参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一、研究目的
(一)研究目的
随着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对于现在普通中小学学生而言,课业量繁重造成其学习压力不断增大,体育锻炼明显减少,从而造成大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体能测试很难达标。因此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锻炼变的尤为重要,体育锻炼不仅能够调节学生的学习节奏,还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研究对象为抚顺东洲高级中学高一年级在校学生,共120人, 其中男生72人, 女生48人。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以期刊、报纸、杂志和有关体育锻炼相关的论文和著作为研究参考资料和方向,以此作为研究与问卷设计的依据。
(二)问卷调查研究法:根据我校高一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动机、项目以及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设计了“东洲高级中学学生体育锻炼问卷调查表”,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我校高一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40份,有效回收率达到100% 。其中男生30人, 女生10人。
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布
男生:16岁以下4人 ,16-18岁26人
女生:16岁以下3人。16-18岁7人
共计:40人
(三)数据统计法:对调查问卷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學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情况如下
上午:10% 中午:10% 下午:60% 晚上:20%
通过统计看出,我校高一学生一天的体育锻炼时间中,下午进行体育锻炼的比重最大,因为学校体育及体活课大部分都安排在下午,因此时间也都是以下午为主,其它时间段运动相对较少一些。
(二)学生体育锻炼次数情况
男生:每周10次以上22人 5-10次6人 1-5次1人 从不参加1人
女生:每周10次以上5人 5-10次4人 1-5次1人 从不参加0人
从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我校学生每周参与体育锻炼10次以上的达到67.5% 3-5次的达到25% 而且达到10次以上的学生都是以体育课和体活课为主。
(三)学生每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
男生:10-30分钟 1人 30-50分钟9人 60分钟以上 20人
女生:10-30分钟 0人 30-50分钟5人 60分钟以上5人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每次锻炼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的只占52.5%,而大部分都是以课堂时间为准,下课后就很少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四)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男生:篮球13人 足球10人 舞蹈0跑步6 徒步1
女生:篮球0人 足球1人 舞蹈5跑步2 徒步2
通过数据看出学生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上与性别有直接关系,男生选择剧烈、活动性大的项目,女生则多选择柔和性的项目。
(五)学生体育锻炼形式的选择
男生:单独3人 与同学一起27人
女生:单独0人 与同学一起10人
从调查分析可知与同学一起活动锻炼的有92.5%,而个人单独活动的只有0.75%。不难说明,我校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大多数还是以集体、团队的形式参加锻炼。
(六)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
男生:增进健康5人 人际交往11人 缓解压力4人 兴趣爱好6人 预防疾病4人
女生:增进健康2人 人际交往16人 缓解压力5人 兴趣爱好8人 预防疾病2人
我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多元化的,通过数据可知,我校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集中在人际交往和增进健康上。
(七)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
身体素质较差:10人
学习任务繁重:26人
场地器材缺乏:4人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除了学习任务繁重、场地器材缺乏等客观原因,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成为了他们参与运动的阻碍
3.8学生对终身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
很重要:3人 重要29人 一般8人 不重要0人
我校学生对终身体育有着很好的认识,但是却没有落实到实际中去,目前学校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了“亚健康”的状态,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严重缺乏运动,运动时间不够、运动方式方法不正确,思想始终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我校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很多问题,(1)锻炼时间短、次数少(2)锻炼项目比较单一 (3)学习任务过于繁重(4)自身身体素质差或过于肥胖不愿意参加运动
2.我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与目多元化
(二) 建议
1.根据多数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学校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体育项目活动,同时扩充体育场地、完善器材的建设与使用
2.学校体育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 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思想
3.体育教师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方面的引导与指导,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体育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他们不再为自己找借口来逃避运动及锻炼,而是主动地、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去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0年12月
[2]黄浩.《海南师范大学教师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D]青春岁月,2013
[3]席连正.课外体育活动对终身体育的影响----对珠海市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实证研究[D]. 武汉体育学院,2007( 10)
[4]杨丹丹.终身体育思想下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理论研究[ D] . 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刘秀珍.王利森.洪峰等. 体育锻炼对安徽省高校教师中亚健康人群体质的影响[J], 安徽体育科技,200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