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莉
【摘 要】 在小学教育中各科教学加强文道结合,渗透德育,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一个突出体现。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德育 文本 拓展 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有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著名教育家于永正也说过:“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因此,我想德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是不露痕迹地渗透,达到“水到渠成”而又“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通过生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可以根据汉字的结构渗透德育,可以通过学生的观察,具体分析字形同做人处事之间的关系,将识字、写字教学同育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字形分析中掌握字的结构,明白做人的道理,受到团结友爱、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
比如,在学习“乳”字时,为同学们讲解它的来历,在甲骨文中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再延伸到各位妈妈哺育小朋友的辛劳,这样的教学不只使其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同学们对母爱的认识,教育他们心知感恩孝敬父母。
二、通过课文题目透视德育教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篇课文的课题,就是全篇文章的眼睛,也是课文思想内容的聚焦.因此,抓住课题这一文眼,并揭示课题的内涵,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达到学文“悟道”、文道结合的目的。
如在上《“番茄太阳”》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抓住这个课题,提问:什么是番茄太阳?经过学习,学生知道了“番茄太阳”有三层含义:一是像番茄一样的太阳;二是课文中的主人公明明灿烂的笑脸;三就是指像明明一样美好的心灵。她的那种纯真善良的心灵让人感受到快乐与温暖。这就是文章的主旨,从课题中让学生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还比如在教《生命的壮歌》一课中的第二个小故事《生命桥》一文,从题目中让学生理解“生命桥”,一个内涵丰富的词,一个让读者眼流泪、心滴血的词。从而感悟老羚羊用身体做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领悟老羚羊的那种勇于献身、舍死忘生的高尚品质。
三、通过深情朗读感悟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的重头戏是阅读教学,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都会有明确的德育目标,而且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在朗读中体悟内在情感,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备受教育和感染,真正实现“以人为本”。
例如,在教《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时,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深挚的母子情,让学生意识到亲情的可贵;在《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中,通过朗读,感悟叶欣的这种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死忘生的崇高精神。
可见,我们要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作者的心思,在读中受到思想和感情的熏陶,在读中受到“涧物细无声”的教育。正真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四、通过拓展练习延伸德育教育
阅读教学是为了学习内容、感悟体验、净化心灵,同时更好地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渗透极其重要环节,能拓展延伸到课外读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经历、还能拓展延伸到社会实践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渗透,拓展延伸就会显得无比重要。
比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你在生活中,或在电影、电视中,看见过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我让学生写成一篇小练笔,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写,学生都很认真,有的是写“拔河比赛”的,有的是写“集体广播操比赛”的,还有的写“跳长绳”等等,这些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都经历过的,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的团结一心的重要性,这就是思想道德的教育。还比如在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中,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你有没有保护弱小的经历?学生都说的很好,公交车上的一次让座,扶老人过马路,帮助比他们小的孩子出黑板报等等,这些都是在拓展练习中的对德育的延伸。
总之,在语文这块园地里,只要本着“育人第一”的原则,善于捕捉最佳教育时机,辛勤地播撒德育的种子,而不是为教学而教学,就一定能够使德育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自然盛开,处处绽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