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归因方式对羞耻体验程度的区别分析

2015-08-06 11:56张云霞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22期
关键词:羞耻感归因区别

张云霞

(洛阳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1 问题提出

羞耻是一种指向自我的痛苦、难堪和耻辱的经验,羞耻体验中关注的是整体自我,有贬低感、无价值感和渺小感,感觉缺点被暴露,强烈渴望消失,试图隐藏,脱离,远离他人,低头避免注视他人.杜灵燕认为羞耻是指个体运用内化了的标准、规则或目标对自己或自己的行为进行认知评价,当对自我本身做出消极评价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背道德或不被别人接受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1].羞耻产生于道德自我的形成以及道德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对个体道德行为发展和道德品格的养成尤为重要[2].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分析,推断出行为背后原因的过程.Lew is认为易羞耻者归因模型,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持久的、整体的,而把好事件的原因归结为他人的、暂时的、局部的.王登峰和钱铭怡研究表明个体羞耻感与心理控制源有显著相关,外控者较内控者羞耻感体验更强烈[3][4].梁进龙研究表明汉族中学生的羞耻感更多受到个体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归因即能力归因的影响[5].上述羞耻与归因之间关系有相似的结论,也有不太一致的地方.研究结果大都根据相关、回归分析得来,归因方式是否是影响羞耻的重要因素,归因方式是否可以区分羞耻体验程度,值得深入探究.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学生道德水平处于习俗水平,虽然对事物的判断依赖于外界标准,但是开始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外界所主导的价值观念,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把羞耻感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通过羞耻感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对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2].本文尝试以不同归因方式作为鉴别变量,来探讨不同归因方式对羞耻体验程度的鉴别能力,以期为德育模式的建构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被试来自甘肃临夏回汉混合学校中汉族生,根据羞耻量表最高和最低的各“27%”抽出作为高分组(易羞耻者)和低分组(不易羞耻者),分别为117名,共234名.

2.2 研究工具

2.2.1 归因方式的评定

本研究使用Lefcourt等人编制的多维度一多归因因果量表 (The Multidimensional Multiattributional Causality Scale,MMCS);包括48个项目,24个涉及学业成就,24个涉及有关人际关系,每一部分又分成有关成功和有关失败的12个条目.此量表提出了四类可能的归因,即:属于内控性的努力和能力,属于外控性的背景与运气.除此之外还考察面对成功或失败的特定情境下归因倾向对羞耻体验的影响.内控成功归因得分是在成功情境下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因子的分数之和,外控成功归因得分是在成功情境下归因于背景和运气因子的分数之和,而内控失败归因得分即是在失败情境下归因于能力和努力因子的分数之和,外控失败归因得分则是在失败情境下归因于背景和运气因子的分数之和.

2.2.2 羞耻的评定

使用王含涛编制的适用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学生羞耻情境模拟量表,量表有20道题目,分为消极回避、自我弱化、否定自我以及关注评价四个维度,采用4点量表进行评定;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分半信度为0.831.验证性因素分析 显 示 拟 合 指 数 2/df,RMR,GFI,AGFI,IFI,CFI分别为 1.874,0.072,0.867,0.824,0.894,0.891,符合心理学测量标准.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研究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区别分析,进行数据录入与处理.

3 结果分析

区别分析常用来对观察的变量预测和分类,其中自变量为连续变量,依变量为间断变量.本文探讨不同归因方式对羞耻体验的区别研究,其中自变量为不同归因方式,外控成功、外控失败、内控成功、内控失败,依变量为羞耻体验程度,分为易羞耻组,不易羞耻组.其中不易羞耻组样本数为117,易羞耻组样本数117,总样本观察数位234.

表1 Box共变量矩阵相等性检验对数行列式

在区别分析中若自变量有多元共线性问题,对数行列式会接近0,且等级数不会等于自变量个数.由1表知,对数行列式数值均大于0,此外等级列数值为4,与自变量个数相同,不存在多元共线性问题.

表2 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性检验

由表 2知,Box's M=10.682,F=1.048,P=0.399>0.05,接受虚无假设,即各组组内协方差矩阵相等,符合区别分析的假定.

表3 典型函数摘要表

由表3可知,有一个典型区别函数,特征值为0.07,可解释依变量100%的变异量.特征值越大,代表越有区别力.而此文中特征值为0.07,较小,区别力不佳.

表4 中学生不同归因方式对不同羞耻感体验程度的区别分析摘要

从表4可知,标准化区别函数D=0.205内控成功+0.894内控失败—0.635外控成功+0.376外控失败.从标准化系数绝对值大小可知,内控失败、外控成功归因与区别函数关系较密切,对区别函数影响较大.从结构系数绝对值可知,内控失败、内控成功与区别函数相关系数较大,对区别函数影响较大,与标准化区别函数呈现结果有所差异,结构可能不太稳定.此外区别函数达到显著水平,Wilks'Lambda=0.935,p=0.004<0.01,表明区别函数对依变量有显著的预测力,能有效解释样本在依变量上的变异.

表5 分类正确交叉表

由表5得,117名易羞耻组样本中被不同归因方式分类正确的样本为73,分类正确预测率为62%,117名不易羞耻组被不同归因方式分类正确的样本为75,分类正确预测率为64%,总预测率为75+73/234=63%,区别力较差.

4 讨论

标准化区别函数D=0.205内控成功+0.894内控失败—0.635外控成功+0.376外控失败.从标准化系数绝对值大小可知,内控失败、外控成功归因与区别函数关系较密切,对羞耻感体验程度区别力较好,而内控成功、外控失败对羞耻感程度区别力较差.也就是说当我们把失败归因与内在的能力、努力,把成功归因与外在运气、背景时,易产生羞耻感,把失败归因与外在运气、背景,把成功归因于内在于能力、努力时,羞耻感较低.这与事实相符合,当把事件归因于外部原因时,其实也就是对负性事件合理化解释的过程,这样个体可以体验到相对较少的内疚或羞耻.这也与Lew is的研究结果相似,他认为易羞耻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的、持久的、整体的,而把好事件的原因归结为他人的、暂时的、局部的.而一个内控的人在成功的情景中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于个体内部、稳定的因素,其自尊、自信水平一般较高,很少体验到羞耻;而外控者容易被外界力量所左右,即便在成功情景中依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会对羞耻感产生影响.

从结构系数绝对值可知,内控失败、外控成功归因与区别函数相关系数较大,对区别函数影响较大,与标准化区别函数呈现结果不同.从前面所述可知,没有共线性问题,满足区别分析条件,可能原因是样本分析结构不稳定,稳健的只能说内控失败的归因与区别函数关系较大,也就是说把失败归因于内在能力、努力时对羞耻感程度鉴别力最好.

117名易羞耻组样本中被不同归因方式分类正确预测率为62%,117名不易羞耻组被不同归因方式分类正确预测率为64%,总预测率为63%,区别力较差.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个是样本取样问题,致使区别函数结构不稳定,错误的归类较多;也可能是中学生不正确的归因风格所致,比如,在羞耻组别平均数检验中,内控成功归因临界显著,也就是说在成功情景中本应产生自豪感也产生了羞耻感,这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大相径庭.以往的研究认为易羞耻者与不易羞耻者对事件的归因具有情境特异性,在没有对自我评定构成威胁,没有对被试产生压力的情境中,两者的认知评价差别不显著[4].

此外,区别函数达到显著水平,对依变量统计意义上有显著的预测力,能有效解释样本在依变量上的变异.但由于特征值=0.07,区别函数虽然统计意义上显著,但实际上内控失败归因倾向的鉴别变量对羞耻程度鉴别力不高.可能原因是未探明的其它因素对羞耻体验程度影响更大,还需进一步探索;或许是量表的评定、作答质量有问题,还需一步修订.在德育教育探索中,要进行合理归因训练,无论遇到的是正性还是负性事件,都要从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角度看待自己,理解他人,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相处,切实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1〕杜灵燕.内疚与羞耻对道德判断、道德行为影响的差异研究[D].硕士论文,中国地质大学,2012,(5).

〔2〕李翰飞,江琦.羞耻感对道德发展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德育,2012,(16),32-35.

〔3〕王登峰.心理控制源倾向与抑郁、羞耻及自尊的关系初探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5):207~210.

〔4〕钱铭怡,黄学军,肖广兰.羞耻感与父母养育方式、自尊、成就动机、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9,7(3):147~149.

〔5〕梁进龙,李磊,等.藏族、汉族中学生归因方式和羞耻感关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13,14(1)33-36.

猜你喜欢
羞耻感归因区别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人的羞耻感从哪儿来
成长中最大的敌人,是羞耻感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你永远不可能通过羞耻去真正改变一个人
位置的区别
看与观察的区别
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