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市化下旅游产业结构及其升级研究

2015-08-06 03:30汪艳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产业结构旅游业

汪艳

(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黄山 245041)

1 产业结构升级加速新型城市化的综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并将新型城市化明确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动力”[1],表明新型城市化建设开始成为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相比于传统城市化,新型城市化的“新”在更具中国特色,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追求结构合理、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过程,从而实现经济、人文、社会的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就是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按生产函数所规定的一定技术要求所构成的比例关系[2]。经济发展程度与社会分工深度成同方向变动,越来越细的分工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生产部门。新型城市化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3]。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1],新型城市化不是仅仅意味着人口数量的改变,而是包含城市对人群的适应性,是否能够做到结构性的质的转变,摈弃传统城市化的脆弱。如果要适应形势,优化第三产业结构是经济快速增长和赢得长远发展的必然之路。

谢文蕙等[4]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程庆生[5]等以全国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城镇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指出“产业结构的变动体现为城镇化的变动”。崔平军[6]从宏观的角度指出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城市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肯定了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之间的互动作用。姚士谋等[7]论证了产业结构转变对城市化的推动机制研究,指出产业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的互动是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高洋[8]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引发技术进步和带动生产要素转移使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可以通过自发演化和政府推动的途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李香兰等[9]认为城市化进程带动了产业的集聚,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实现分工费用的最小化,即不断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产业结构发展的费用最小化。杜金玲[10]认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最终促进了城市化的进行,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可见,新型城市化的加速离不开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推动力。

2 旅游产业结构及其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是指旅游产业各部门、各地区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经济活动各环节的构成及其相互比例关系。从产业供给出发,旅游产业的内涵应该是:以旅游业生产力六要素吃(旅游餐饮业)、住(旅游宾馆业)、行(旅游交通业)、游(旅游景观业)、购(旅游商品业)、娱(旅游娱乐业)为核心,以旅行社为产业龙头,由一系列行业部门组成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整合产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11],更是一条丰富的产业链。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具体表现为旅游产业由低端向高端、由粗放型向集约型以及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相结合主导转型[12]。

3 旅游产业属性的经济学分析

第三产业生产部门众多,选择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为研究对象,是基于对旅游产业属性的经济学分析。具体包括有:

3.1 旅游产业关联度高

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中的关联度高的综合性产业,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环节[13],已成为21 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14]。斯沃布鲁克[15]指出旅游产业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工业或者服务性产业,它是具有经济效应、文化效应、生态效应、扶贫效应相结合的规模产业优势的一项集综合性、先导性和推进性的产业,它具有乘数效应。旺盛的旅游业能够以乘数效应刺激和推进第三产业部门及相关工业部门的发展,能够带来丰富的人流、物流、资源流、信息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旅游消费不仅直接拉动了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食宿等传统产业,也对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会展博览等新型和现代服务业发挥着重要促进作用。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 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16]。

早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旅游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就指出:“旅游业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产业,推动社会进步的和谐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深化对外开放的窗口产业[17]。”UNWTO(2010)估算出旅游业的贡献达到了全球GDP(Glob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9%,拉动了全球就业(world employment)的8%[18]。按照国家旅游局的规划,我国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将达到46 443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GDP 的7%,旅游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19]。

3.2 旅游产品收入弹性为正

在经济分析中,会经常用到弹性分析法,弹性是个非常有用的概念,它表示在存在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之间,因变量的相对变化与自变量的相对变化之比值。换句话说,弹性描述的是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计算自变量变化1 个百分点,因变量要变化几个百分点。

拟用城镇居民旅游支出与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收入的变化程度构建弹性系数,反映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额每增加1%,城镇居民会相应在旅游花费上变动多大程度。

城镇居民旅游支出收入弹性=城镇居民旅游花费相对变动/工资总额相对变动

表1 中计算了城镇居民花费占旅游总花费的比重、旅游总花费相对变动、城镇居民花费相对变动、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相对变动以及城镇居民旅游支出收入弹性。

表1 1999~2012年国内旅游及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收入情况Table 1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employed person of domestic tourist and urban unit on spending and income from 1999 to 2012

通过分析,获取结论如下:

第一,城镇居民花费站旅游总花费的比重从1999年至2012年间稳定在60%以上,2012年更是高达77.9%,说明国内旅游业的主要消费对象来自于城镇居民。

第二,旅游总花费相对变动以及城镇居民花费相对变动都在2013年出现负增长,其余年份为正,这与2003年的“非典”造成的公众聚集恐慌直接相关。非典过后,伴随公众恐慌情绪的稳定和消失,2004年出现了大反弹。

第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工资总额相对变动与我国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反映了国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第四,城镇居民旅游支出收入弹性除却“非典”的2003年为负,其余年份均为正,说明旅游消费在商品属性上属于强势正常商品,说明收入增长会带来城镇居民旅游支出的扩张,且弹性系数大于0 小于1,说明城镇居民就业收入增加的速度超过了旅游支出的增加速度,可得知旅游产品对城镇居民而言是正常品当中的必需品。在收入增长幅度大时,虽然旅游支出增加的不算多,但是遇到收入减少,旅游支出减少的也不会太多。当然遇到“非典”这样的天灾,经济运行的结果可能不受规律的影响。

换言之,如果旅游产品是必需品,对生活的重要性就高,事实上从人的需求层次说来看,生存的基本需要被满足后,迟早会考虑闲暇,旅游就是闲暇的重要载体。伴随经济增长,公众越发重视生活质量,对旅游产品的需求会越发强劲,所以市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旅游产品,是不是符合新型城市化的规律是值得关注的。

3.3 旅游产业有益于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加速了一国人流量的增加。众多的游客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需求,旅游目的地不仅仅限于名山大川,近郊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旅游都是新的热点,如果能使得旅游者所在城市的周边形式多样的旅游得到创新性发展,促进农产品种植的多样化、加工的产业化和精细化,吸纳劳动力,实现就地城市化,城乡统筹发展结构自然而然渗透到经济整体发展中,不仅仅使得城乡差别逐渐消失,还有力解决了城乡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突出矛盾,有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4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方向

4.1 新型城市化中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如果说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则是旅游的未来[20]。低碳旅游,就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它不仅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旅游者和旅游全过程提出了新目标。它要求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21],是一种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降低“碳”的旅游[22]。

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低碳旅游”和推进旅游节能减排的要求和硬性的目标,并首次将旅游行业这一“低碳”型行业列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它是一种典型“无烟工业”,几乎不存在工业化垃圾,不仅占用资源少,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而且在这样的窗口性质行业进行低碳模式的宣传和推广,利于低碳经济理念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影响扩大。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以各种减少碳排放的技术为亮点,低碳世博自然而然带动了相关技术研发、创新及生产的大幅增加。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的要求。十八大报告中更是第一次单篇展现“生态文明”的美好及要求[1]。

4.2 旅游业发展低碳模式的优势

4.2.1 旅游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

如上所述,旅游产业结构内涵丰富,产业关联度高,而这一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低碳经济理念在国外旅游业中的应用早就开始,兴起于20 世纪80、90年代的生态旅游、绿色旅游、自然旅游、可替代旅游等新型旅游模式,其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旅游活动管理等方面都体现了低碳经济的思想。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出版后,伴随着可持续理论的日益成熟,可持续旅游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1990年加拿大召开的旅游国际大会上,最早明确提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与地球理事会联合制定并颁发了《关于旅游业的创世纪议程》,这份议程可看作是旅游业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指南,是全球旅游业正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开端。然而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由于过分地追求经济利益,诸如环境污染、生物圈破坏、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也日益严重,无疑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再如美国的旅游基本法—《全国旅游政策法》的第一篇中就规定了美国世代人的旅游观光权利,提出了可持续旅游目标的明确要求;第二篇中则有很大部分是关于旅游资源保护的内容。

我国台湾地区低碳旅游发展有声有色。在2008年10月,台湾台北县政府与当地的坪林乡共同规划推出了“低碳旅游”活动,并成立“坪林低碳旅游服务中心”,还制订了低碳旅游方面的一些规则,举办“坪林一骑踩茶去”的活动,希望以此开启低碳旅游模式,即以“捷运+客运+自行车=低碳旅游”的方式,来评估此种低碳旅游的未来可行性与成熟模式[23]。国内知名的携程网也在2008年推出“碳补偿”活动,出游者可用以旅程累积的携程积分兑换树苗,由知名环保组织安排栽植,为自己的旅行进行“碳补偿”,此举尚属国内首创[24]。2009年10月才正式开放的四川燕子沟景区,也宣称他们“全国首推低碳旅游”,在景区开发、景区管理、游客管理等多方面费尽心思,以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并“有望促成旅游行业新标准”[25]。作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的黄山市第三产业在安徽省地方经济中所占比例最大,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服务业主导型的地区[26],入选首批“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肯定了黄山市这些年来在旅游业发展中长期以来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的倡导,在实践中对低碳旅游模式的积极探索。

4.2.2 旅游产业发展低碳模式具有示范效应

尽管旅游业碳排放在全球温室气候排放中占到了5%,但同旅游业在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10%的贡献相比,旅游业是能耗较低的产业,具有低碳的先天优势。要发挥旅游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先天优势与示范作用,大力发展低碳旅游,为其他各行业率先树立良好的“碳形象”发挥旅游业在低碳经济中的先天优势,并在解决气候问题的同时仍然能够起到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消除贫困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旅游业者在旅游产品的低碳化设计、讲解、服务,来引导旅游者的低碳消费理念的建立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塑造,提高全社会和其他行业对低碳经济的认识和主动践行意识[27]。

5 结语

旅游产业升级要以发展低碳模式为方向,这是作为提高新型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一环。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时应使低碳理念在链内横向纵向辐射扩散。达到产业价值链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效果[29]。如果能做好旅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使其成为低碳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旅游活动中计算二氧化碳,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旅游,并用自己的行动弥补行动所释放的“碳”[29],有力地促进相关产业融入低碳经济发展圈,对于整个经济系统的经济模式向低碳经济毫无疑问将起着显著的沟通、协调、支持和促进作用,优化新型城市化的质量。

[1]胡锦涛.十八大报告[EB/R].(2012-11-19)[2014-01-02].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2]刘伟.全球衰退下的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报2009[R].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

[3]胡锦涛.十七大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4]谢文蕙,邓卫.城市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程庆生,李昌中.我国产业结构与城市化关联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4(6):51-52.

[6]崔平军.产业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综述[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0):94-95.

[7]姚士谋,吴建楠.农村人口非农化与中国城镇化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3):37-41.

[8]高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机制和路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3):70-73.

[9]李香兰,刘刚.协作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性及其约束因素[J].齐鲁学刊,2011(3):81-84.

[10]杜金玲.产业结构升级与城市化协同发展战略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11]杨振之,陈谨.论我国旅游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0-34.

[12]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9.

[13]百度百科.旅游业[EB/OL].(2014-01-13)[2014-02-02].http://baike.baidu.com/view/48425.htm#sub48425.

[14]张松婷,张贤付.安徽省旅游商品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19):73-76.

[15]斯沃布鲁克.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M].2 版.龙江智,李淼,译.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

[16]史广林,顾一航.丽江市长:出台法规确保带薪休假制度落到实处[EB/OL].(2013-3-6)[2014-01-02].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06/4621720.shtml.

[17]李劲松.浅析旅游业在30年中的定位与功能[J].当代经济,2008(12):94-95.

[18]Guido Candela,Paolo Figini.The economics of tourism destination[M].Berlin:Verlag Berlin,2012.

[19]李劲松.浅析旅游业在30年中的定位与功能[J].当代经济,2008(12):94-95.

[20]魏小安.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9-11-30(2).

[2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13):156-157.

[22]江丽芳,王晓云.从生态旅游到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10(18):128-129.

[23]北县水利局.北县低碳旅游初体验“坪林一骑踩茶趣”活动[EB/OL].(2008-12-15)[2014-02-03].http://www.5i01.cn/topicdetail.php?f=365&p=1&r=12&t=871247.

[24]应建勇.携程推出“碳补偿”活动 买机票送树苗保护环境[EB/OL].(2008-10-20)[2014-01-02].http://news.sohu.com/20081020/n260130272.shtml.

[25]张飞.低碳旅游的发展,亟需相应标准的出台[EB/OL].(2010 -3 -10)[2014 -1 -5].http://www.hotels263.com/magazine/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87.

[26]方亮.安徽省产业结构横向对比分析[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1,23(6):92-95.

[27]王洁,刘亚平.低碳旅游:气候变化下中国旅游业负责任的选择[J].岭南学刊,2010(2):112-115.

[28]李士梅,张倩.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J].江汉论坛,2011(8):20-23.

[29]富筱琦.时尚出游少制造一点“碳”[N].华商报,2009-07-15(6).

猜你喜欢
城市化产业结构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对烟台市旅游业发展的探析与思考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