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利,刘龙聚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大庆 163319;2.黑龙江省庆丰农场)
分区推荐施肥法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该法是解决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产量的施肥量和配比问题,是普及推荐施肥技术、培肥地力、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增加产量的一条有效途径,是发展专用肥生产的重要依据[1-2]。结合我国农业部测土配方项目,通过试验数据分析,讨论八五八农场基于土壤丰缺指标体系下的精准养分分区,即通过在不同土壤肥力分区内进行“3414”试验来确定最优的施肥量,对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元素进行推荐施肥管理,即通过大间距的土壤样品采集获得区域内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划分肥力分区,制定肥料配方,为以后通过栅格化采样和指导农场农户的科学施肥,探索从测土到定量施肥的途径和方式[3-4]。
试验区位于黑龙江虎林市东南部的八五八农场,地理坐标为东经133°02′~133°30′,北纬45°30′~45°55′,全场总面积1 160.5×104hm2,农场现有耕地695.4×104hm2,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且极易产生地方性小气候。农场年平均气温3.7 ℃,年平均大于10 ℃的积温为2 692.1 ℃,最高年份积温为3 019.0 ℃,最低年份积温为2 226.4 ℃;历年平均降水量549.4 mm,最大降水量765.8 mm,最小降水量为297.2 mm,年日照总时数为2 230.3 h,最多2 621.8 h,最少2 086.6 h,多年平均5月至9月日照时数为1 013.1 h,最多为1 246.9 h,最少为806.5 h;因受季风的影响,风速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点,春季季节性风较多且风速达4 m·s-1,全年以偏南风为主,次为偏西风或西南风,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主要盛行偏西风,4月至9月主要盛行偏南风。
八五八农场试验设计采取的是“3414”试验设计。“3414”是指氮、磷、钾3 个因素、每个因素4 个水平、共计14 个处理。4 个水平的含义:0 水平指不施肥,2 水平指当地推荐施肥量,1 水平=2 水平×0.5,3水平=2 水平×1.5(该水平为过量施肥水平)。
试验水稻品种为垦鉴稻6 号,“3414”试验2 水平,N 为73.5 kg·hm-2,P2O5为36.0 kg·hm-2,K2O 为55.5 kg·hm-2。
2006年秋季八五八农场在全场各地块采集了3 120 个样点,并用GPS 记录下采样位置。所有样点均测试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项目。根据土壤测试数据,采用空间插值方法进行分析,得到各养分的空间分布图。
为了便于农场进行有针对性的施肥,不仅需要知道各地块养分状况的好坏,还需要了解各地块具体缺少什么土壤养分,因此利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3 项指标对各地块养分进行动态聚类分析。
表1 土壤肥力分值转换公式Table 1 Transformation formula of soil fertility value
聚类分析中通常都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使各指标具有相同的量纲级。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各指标的概率分布,将他们都转换为标准正态分布的形态。经转换后,养分含量高的转换分值高,养分含量低的转换分值低。但每项指标的取值都在0~100 之间(表1)。
表2 八五八农场不同施肥区土壤主要属性Table 2 Soil attribute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area in 858 farm
聚类后,类别1 所占比例最高,在农场各地均有分布,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仅有效磷稍低,是养分状况较好的耕地;类别2 在农场所占比例较小,以农场中部分布最多,其他各处也有零散分布,其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低,碱解氮含量也较低,是养分状况最差的耕地;类别3 所占比例较高,在农场各处均有分布,其速效钾含量较低,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较高;类别4 是比例最小的类别,在农场分布也较为分散,以中部最多,其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也较高,但碱解氮含量较低。
根据对八五八农场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分区研究,分别在农场的第五管理区第十四作业站、第十管理区第十作业站、农场科技园区、第十管理区第十九作业站,设计实施“3414”试验,品种选择试验小区均为30 m2,应用试验区的研究成果进行推荐施肥的示范推广。
柳金来等[5]研究发现,随施钾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也增加,钾肥用量显著的促进稻穗的形成,每穗粒数在施钾量76.5 kg·hm-2范围内,随着施钾量的增加每穗粒数依次增加,高于76.5 kg·hm-2处理则表现下降,千粒重与施钾量呈负增长关系。在东北地区,高氮集中施肥在生育前期时,施钾抗病性提高不显著;氮肥用量适当时,施钾可提高水稻抗病能力,增加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6-8]。
在农场高氮高钾区(类别1),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为y=-0.194 8x2+18.227 1x+6 970.1(R2=0.590 9)对其求导得到最佳施K2O 量为46.78 kg·hm-2,这时的最高产量达到7 396.47 kg·hm-2。低氮低钾区(类别2),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为y=-0.278 1x2+56.905x+7 071.4(R2=0.995 8),对其求导得到最佳施K2O 量为102.3 kg·hm-2,这时的最高产量达到9 982.384 kg·hm-2。高氮低钾区(类别3),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为y=-0.275 1x2+33.841x+6 420.8(R2=0.853 3),对其求导得到最佳施K2O 量为61.51 kg·hm-2,这时的最高产量达到7 461.53 kg·hm-2。低氮高钾区(类别4),钾肥的肥料效应函数为y=-0.398 8x2+41.608x+7 637.6(R2=0.991 3),对其求导得到最佳施K2O 量为52.2 kg·hm-2,这时的最高产量达到8 722.8 kg·hm-2(如图1)。
图1 农场耕地不同地力“3414”试验钾肥效应函数Fig.1 Potash fertilizer function of 3414 experiment of different soil fertility in farm land
由试验测试结果可知:随着钾肥用量由低逐渐增高时,水稻产量随之增加相应的提高,但当钾肥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即使再增加钾肥用量,水稻产量则出现减少的趋势,即在合理设计2 水平的“3414”的试验中,肥料效应函数出现明显的抛物线趋势。
应用3S 技术与土壤室内化验方法,将八五八农场11 个管理区23 个作业站作为研究区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PS、GIS 技术,采用土壤养分分区的研究方法,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和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将农场的土壤对氮磷钾的需求进行了划分,共得到4 个类型区,然后对这4 个区域进行了“3414”田间试验,并求得各自的施肥指标体系,研究获得了以下结论。
(1)通过“3414”试验研究了最高产量下水稻的钾肥的用量,根据土壤有效养分含量提出各肥力区的推荐施肥量。基于肥料效应函数方法,确定K2O 推荐施用为:低氮低钾区,最佳施K2O 量为46.8 kg·hm-2。高氮低钾区,最佳施K2O 量为102.3 kg·hm-2,高氮高钾区,最佳施K2O 量为61.5 kg·hm-2,低氮高钾区,最佳施K2O 量为52.2 kg·hm-2。
(2)该研究在不同土壤养分状况的区域内,布置了“3414”试验,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各土壤肥力状况下的施肥指标体系,由于受外界的影响,一年的数据难以具有代表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后续的试验进行调整。测土推荐施肥技术的推广,根据施肥分区图, 进而提出相应的区域施肥推荐方案,指导农民合理施肥,转变了常规的施肥方法,做到因缺补缺的理念,提高了水稻产量。根据区域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肥料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产品品质,培肥地力,节省生产成本,实现区域配方施肥和肥料的集约利用,从而减轻了环境污染为生态环保和社会效益作出了贡献,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金耀青,张中原.配方施肥方法及其应用[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刘成祥,用鸣铮.对Truog-Ramamoorthy 测土施肥方法的研究与讨论[J].土壤学报,1986,23(3):286-289.
[3]侯彦林,闫晓燕,任军,等.区域生态平衡施肥模型建立方法和应用[J].土壤通报,2003,34(1):33-35.
[4]潘瑜春,刘巧芹,阎波杰,等.采样尺度对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分析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0,41(2):257-262.
[5]张静兰.氮素营养对水稻生产、产量和氮代谢的营养[J].植物学报,1964(3):75-81.
[6]焉山,郑桂萍,马艳,等.有机肥及与化肥配施对水稻空育163 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14,26(2):13-16.
[7]谢金学,吴金书,谭和芳,等.氮磷钾配合施肥对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08(5):258-260.
[8]冯跃华,邹应斌,Roland J B,等.免耕直播对一季晚稻田土壤特性和两优培九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作物学报,2006,32(11):1728-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