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医学生学习质量息息相关的学科,也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因此,在进行病理生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便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鉴于该学科部分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较大的难度,也由此对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整体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特对如何将适当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该学科教学中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现总结如下。
为了便于系统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进行病理生理学教学的过程中可将整体教学内容依次划分为不同的版块,将教学过程分解为多个不同的阶段,并将每一阶段的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相对应。如教材可主要分为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其中总论包含着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缺氧、发热等;各论则包含着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等[1]。进行具体细分时可将相互关联的一些章节进行整合,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板块,随后可将一个教学板块细分为不同的基本教学单元,例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休克、缺氧与呼吸衰竭等。以按教学板块进行教学的方式进行讲授,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知识的不断强化与结合,也大大加深了与前沿科学之间的联系。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将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进行有机结合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以临床病例导入法进行教学便可作为其中一项有效的途径。临床病例导入法具体可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典型病例作为先导,随后对相关问题进行引申,利用实际临床病例导入授课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2]。例如,在进行酸碱平衡紊乱的讲解时,可将这样一个典型病例作为先导:临床一男性患者,在近1个月内出现时常呕吐症状,钡餐检查时发现存在幽门梗阻,且患者存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根据该病例的基本情况,教师可结合该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如该患者产生的酸碱平衡紊乱属于何种?所处的代偿阶段是什么?原发性与继发性的变化指标是什么?通过病例实际情况与所学知识的相互结合,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起到相应的激发效果,在病例分析的过程中学会主动发现问题与解答问题,同时也可实现教材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使学生能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掌握知识,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可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3]。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可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基础而定,以较为典型的临床病例为依据,设计出难易适中的综合性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例如,首先给出病例如下:一位年龄为36岁的女性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发热、心悸症状2周后进行入院治疗,经询问得知,患者于4年前在劳动时开始出现心跳气短症状,且近半年来症状呈不断加深的状态,并伴随着下肢水肿等症状的出现。另外,1个月前,患者曾出现梦中惊醒、气喘不止的症状,经抢救后好转。患者7~8岁之间曾因咽喉肿痛而实施过扁桃体摘除术,16岁后存在膝关节肿痛史,近两周出现咳嗽、怕冷怕热症状,且痰液中伴有血丝,日常可出现心悸、气短加重症状。根据该病例的实际病情而定,教师可结合该病例的体检结果、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而谈,引导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如患者的原发疾病是什么?患者先后出现了哪种形式的呼吸困难?引发心力衰竭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水肿的发病机制是什么?随后学生可根据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与分析,同时可通过查阅文献、接触病例、请教临床医生等相关方式进行研究,并将所得出的结论进行交流与探讨。最后,教师可对学生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详细解答,同时对所涉及的病理生理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剖析,在指导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根本上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升[4]。
综上所述,病理生理学是一门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学科,这便要求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充分渗入到每一处教学环节当中,大力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及临床问题解决能力,实现学生医学基础能力的整体提升。
[1]张弛,屈顺林,韦星,谭健苗,易光辉,姜志胜.设计性机能学实验对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09):856-858.
[2]王生兰,刘辉琦,刘杰,曹学锋,吴穹.病理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03):242-244.
[3]曹少博,朱俊勇,武军驻,胡苏萍,王鹏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改革 [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01):20-23.
[4]张春梅,唐华,陈蓉,王顺蓉,邹平,黄珀.病理生理学设计性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J].黑龙江医学,2014,38(01):98-99.